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

  文明禮儀教學的開展有利於學生形成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幫助的和諧關係,促使他們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全方位提高文明素養。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一***

  一、 指導思想

  文明禮儀是素質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文明禮儀可以使人終身受益。面對二年級學生,更應該重視良好文明禮儀的培養。他們到底應該怎樣規範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學校的生活,確保學習任務的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本教材以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為核心,以提高小學生文明素質,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目的,以《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相關內容為依據,共包含8課。

  二、 教學內容

  第一課 致歉

  第二課 應答

  第三課 鞠躬禮

  第四課 鼓掌禮

  第五課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禮

  第六課 中國少年先鋒隊入隊儀式

  第七課 與同學相處的禮儀

  第八課 公共禮儀

  三、教學措施

  1、學習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的含義和用法。

  2、藉助課本的插圖,瞭解生活情景如何用。

  3、通過學生聯想生活實際,創造性地模擬生活場景,學以致用。

  4、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通過討論明確不文明的行為。

  5、採用知識問答的形式,記憶基本的禮儀。

  6、通過交流體驗卡,激發學生的文明表現慾望。

  四、教學方法:

  1、榜樣示範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方式就是為學生提供榜樣,讓學生模仿。榜樣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中的佼佼者。在日常工作中,教師一方面要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作學生的表率。一方面要大量發現學生中的佼佼者,樹立榜樣。發現學生的優點,具體細緻地指出他們的長處,使這些同學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優勢,促使其他同學更用心。

  2、實際演練

  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要有實際表演練習,按常規訓練內容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去做一做,演練演練,行為習慣就在這演練過程中開始形成,教給他們行為準則,而不讓他們去做,就難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質習慣。

  讓學生做一做,演練演練,明確各項內容的具體要求,就在這演練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記在心中,落在行動上,養成習慣了。平時,可緊密結合教學過程隨時講評學生的常規遵守情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覺自願地投入到訓練活動中去。並對難以形成的習慣進行反覆地行為演練。“嚴格要求,耐心疏導,反覆訓練”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

  五、課時安排 8課時

  分享到:

  ***二***

  一、積極開展實踐與研究。

  1.學習宣傳。什麼是“禮儀”?學什麼樣的禮儀?這兩個問題是此課題實踐與研究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組織學生學習《規範》、《守則》、“坐、立、行”正確姿勢、待人接物的規範等等,然後發動學生查詢中華傳統禮儀知識,把歷史上知禮儀,懂禮儀的名人故事收集起來,利用班會時間交流學習。通過這兩個步驟活動的開展,學生對禮儀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明白了懂禮儀、有禮儀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從而產生主動參與學禮儀的活動的想法,既調動起積極性,又為以下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評議辨析。各班根據禮儀教育內容和要求,組織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道德行為和學生的思想、行為現象進行評議辨析。通過辨析,使學生分辨美醜善惡,知道好與不好,遇到問題懂得思考“為什麼、怎麼辦”,以加深對禮儀要求的進一步理解,強化學生的行為意向,也能鍛鍊學生的思考、分析、辨別能力,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學科滲透。各位教師在各科教學之中滲透文明禮儀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充分挖潛教材中的禮儀教育因素,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引導學生和同伴合作時、參加各種學習討論時、回答問題時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同時也和師德建設相結合,要求教師保持應有的教學禮儀,不體罰、變相體罰、謾罵侮辱學生,注重教學中教師文明禮儀的誘導作用。

  4.榜樣示範。首先由教師示範,通過直觀形象的示範,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行為方法,給學生樹立行為的榜樣,如:升國旗時要嚴肅,立正站好,目視國旗;接待客人來訪要有禮貌,主動問好;上課舉手發言,起立回答問題,向他人請教習題,上下樓梯右行,讓路右退一步,請長輩或客人先走等等,教師以規範化的動作示範,學生仿照老師的示範動作進行練習。再請做得好的學生示範,各班自行比賽,選出班級“禮儀之星”,張榜表揚。

  5.實踐體驗。實踐體驗,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禮儀行為規範訓練時,我們要將禮儀行為進行分解、逐一強化練習,以達到學生能掌握具體行為技能的目的。由少先隊把每週模擬訓練的專案羅列計劃出來分發給各班,然後各班利用班隊課進行模擬行為訓練,如在進行“如何做客”的行為訓練時,教師首先創設情境,然後指導學生參加“做客”練習,要求學生準確用好“您好”、“謝謝”、“再見”等文明用語。由教師細心指導學生,讓座、開門、走姿、坐姿等,使其不僅語言文明而且行為文明。當學生掌握基本要點之後,可以由各班開展各種競賽,推選出“禮儀之星”。

  6.故事啟迪。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在禮儀教育中,我們提倡教師充分發揮語言和情感的作用,恰到好處地講禮儀故事,對學生深明道理,強化道德認識有較大幫助。再請學生收集交流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我們身邊的禮儀小故事等,用故事中人物的正確禮儀來感染薰陶學生,把外因作用逐步轉化為內因動力。

  7.活動競賽。這是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比賽形式進行訓練的方法。我們可以開展“文明禮儀伴我成長”的故事比賽。各班教師針對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開展禮儀規範比賽,如“禮儀知識知多少”、“看看誰的儀表美”、“禮儀演講賽”、“禮儀小品表演”等。根據實際表現,評出“文明禮儀示範班”、“禮儀之星”。

  8.環境薰陶。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不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為的制約作用,學校努力創設傳統美德、行為規範、禮儀教育的育人氛圍。如懸掛偉人像、禮儀教育格言,黑板報、等圍繞禮儀教育進行宣傳。

  9.家校合力。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就要使家庭教育影響與學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則一致,內容互補,時空充實。因此在禮儀教育中,我們可以利用各班家長會向家長提出禮儀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禮儀規範,使家長意識到良好的行為養成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並掌握一定的禮儀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從而自覺地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總之,實踐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是我們今後還要繼續堅持的。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對理論的深入學習,開展單項活動後的小結和課題的階段性的總結工作。另外,禮儀教育的實踐活動方面,我們還將開展“禮儀值周”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文字材料和過程材料的收集,使工作更加規範化、系統化。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