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好觀賞魚觀賞魚的投喂要點

  觀賞魚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有鮮豔色彩或奇特形狀的魚類。家養觀賞魚需要注意什麼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觀賞魚的養殖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觀賞魚的養殖方法

  一、水族箱要大魚要少。也就是養魚的密度要相對小一些每公升水養1cm的魚,這個的養殖密度是很多前輩總結出的經驗大家不可不知也。你大可以再將密度放低一點也不是不可以嗎。

  二、過濾器的安排。有的朋友剛開始養魚的時候會只買一個空氣泵。認為水中缺氧了就打打氣,水渾了就換水。買不買過濾器無所謂。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我們在七彩的豢養之器材篇裡講過,現代意義的過濾裝置是指的生化過濾。不再是簡單的將水中的雜質去掉。而是建立一個良好的以微生物來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質的迴圈系統來改善水文環境的方法。屬不可不準備的系統。以經驗來看,過濾通道的落差應該做大一點,長一點。第一道用粗濾棉濾除雜質,再經過生化濾棉、生化球或者是陶瓷環等硝化細菌附著基的過濾,讓它們上面附著的硝化細菌發揮作用。再經過活性炭的過濾去除氯、鎘等有害元素。最後再經過一道濾棉的過濾回到水族箱裡。

  三、水流的速度要高一點。這一點要根據魚的品種而定。你養的是文水甚至是不動的水裡出產的魚你總不能用大水去衝它們吧,這裡是指的在其能承受的水流上儘量的將迴圈水流搞大一點。以模擬自然的水流狀況。

  四、懶人不能養魚。養魚的人必須養成良好的每日監視檢查水質和魚的生活狀況的習慣。這項工作很枯燥。但你必須得這樣做。仔細檢查水的酸鹼度、亞硝酸鹽的含量等水文指標。觀察魚的身體上有無異狀。魚的形態和動作有無不妥。在初期發現魚是否染病並防止傳染。只有每天回家後在魚缸前一下子就坐上1、2個鐘頭並且眼都不眨的盯著魚看的人才算是進入了狀況的人。每天堅持觀察,並且最好是做一下觀察日記是有必要的。

  五、堅持每三到七天換一部分水。老水固然是養好魚的關鍵,新水對魚及水草的新陳代謝的刺激作用卻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餌料的控制和消毒。這一點對投喂天然活餌的朋友們極為重要。

  觀賞魚的飼養要點

  初來乍到的海水魚也許也會像熱帶的淡水魚那樣,最終也會在我國安家落戶。海水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魚。因此,我們要飼養它,必須要有相關的裝置,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摸擬大洋中的生活環境。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鹽度1.020%~1.023%之間,並需擺上海里的動植物。如珊瑚、海葵、海蟹、海草等。只有這樣,海水魚才肯高高興興地在這裡安居樂業,繼續生活下去。

  由金魚、熱帶淡水魚所構成的觀賞魚的二分天下,如今因熱帶海水魚的加盟而成為三分天下。海水魚,這個來自海洋的大家族開始出現在各地花鳥魚市場,正在遊入人們的魚缸中。

  養海水魚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只要掌握要領,它比金魚、熱帶魚還好養,且一年須換一次水,每次只須換1/3就行了。關鍵是在於水質和鹽度的控制。否則,魚兒少到三五天,多則兩個星期就會撒手而去。當然養得好的,可以三年五載的長期生存下去。海水魚主要以珊瑚、海葵、海草等為伍,所以在魚缸中擺入珊瑚、海葵、海草之類的東西,不僅可以與海水魚相交輝映,點綴其生活環境,而且還是海水魚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呢!當然,在人工飼養時,要按時加些營養液,用來調劑。

  由於海水魚剛剛上市,市場上還頗為罕見,在各地花鳥魚市場上才初露端倪,大約有20多個品種。

  他們的形狀各異,頗有個性。有小嬌玲瓏的雷達魚,長不過一寸,樣子宛如河塘裡的小野魚,只是身上如螢火蟲般會閃閃地發著光,才使人們認識到它的不同凡俗,它的身價約5000元。還有黑白相間的斑馬魚,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分外妖豔,調皮地穿梭於海草之中,它的身價也不菲,需要好幾百元一條。也許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市面上的海水魚幾乎都要上百、上千元一條,如果一整缸的話非得上萬不可,也就因此,它們幾乎只成為口袋殷實、花錢“大方”的小青年的“專利”。

  觀賞魚的投喂技巧

  魚兒放入飼養容器後,每天最基本的工作便是餵食。給觀賞魚吃的飼料主要採用顆粒飼料,其優點是營養全面、投喂量宜掌握且水質不宜變壞,顆粒的大小按觀賞魚品種的不同有所差別。家庭飼養的觀賞魚,一般每天投喂一次,投喂量約使魚吃7~8成飽即可。投喂時間可選擇在一天中你認為最休閒的時光。只要注意有規律,別隨意投喂就行。注意晚上最好不要投喂,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因事忘記了餵魚,下一頓正常投喂即可。一般講,魚餓上幾天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測出魚兒吃飽時所需飼料量的方法***怎樣才知道魚是否吃飽呢?***:可在每投入一定飼料後觀察攝食情況,一開始,魚的反應很快,馬上游來吞食,一口接一口地吃得很快;後來就慢了,也不那麼興奮了;再後來,對飼料不理不睬,或吞吞吐吐,表明已經飽了,這時所需的量就是魚兒吃飽時的量。當然每次的投喂量還應根據魚兒發育階段、水溫、季節的不同靈活掌握。

  觀賞魚的防病治病

  觀賞魚的防病治病工作應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於治”的原則。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新購進的觀賞魚放養前,應進行魚體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1、用濃度為3%~5%食鹽溶液,浸洗觀賞魚5~15分鐘,可預防細菌性及寄生蟲引起的病。

  2、用高錳酸鉀溶液,濃度為10毫克/升,浸洗5~10分鐘。觀賞魚對此藥沒有異常反應,對魚體有一定的滅菌作用。二是魚缸、水族箱等容器要經常刷洗和消毒。一般可用3%~5%食鹽水或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2天,也可用20毫克/升漂白粉消毒。三是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四是換水、換魚時要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五是要保證飼料質量,飼料要新鮮、清潔、適口、發黴變質的飼料不能投喂。

  觀賞魚常見的疾病及治療方法:

  1、爛鰭病:病魚各鰭邊緣呈乳白色腐爛狀,鰭條殘缺不全。防治方法:可選用1克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於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鐘。也可選用0.1克高錳酸鉀,溶於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鐘。

  2、小瓜蟲病***白點病***:病魚鰭條和鰓上有白點狀的囊泡,嚴重時全身面板和鰭條佈滿白點和覆蓋白色黏液。 防治方法:用4%~5%食鹽浸泡15~20分鐘。

  3、水黴病:病原體是絲水黴,病魚體表或鰭條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菌絲,又稱白毛病。多在秋末早春季節發病。治療方法:用3%~5%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氯製劑和碘製劑浸泡。

  4、打粉病。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如果水是成酸性,那麼就得注意了,可能是打粉病。在各鰭和背部先出現白點,然後迅速蔓延,嚴重時全身一片白色。同小瓜蟲病的區別是,白點之間有充血現象,只發生在oH5~6.5的範圍內。只要酸鹼度調節到7~8,卵甲藻自然就會死亡。

  5、鉤介幼蟲病。它是一種蚌的幼蟲,寄生於魚體,形成胞囊。對小魚危害較大。胞囊成乳白色或米黃色,常寄生於鰭,嘴,鰓。一般家庭養的魚不易得病,但是如果用自然的水源養魚,就可能發病。用0.7ppm硫酸銅遍撒。

  3、粘孢子蟲病。常見的主要是碘泡蟲病和球孢蟲病,這兩種都是屬於粘孢子蟲。通常寄生於體表,鰭,鰓。為粟米大小的白色胞囊。防治也可以參照小瓜蟲病治療***見下段***。可以用0.5ppm的硫酸銅和0.5ppm的敵百***劑,遍撒。

  4、纖毛蟲病,最常見的就是小瓜蟲病。很多的帖子有介紹,這裡不多說了。治療可以用:200ppm的福爾馬林和1~2ppm的孔雀石綠合劑,浸洗1小時。4~6天后再浸洗一次。167ppm的冰醋酸溶液,浸洗15分鐘,3天一次,連用3次。0.4~0.7ppm的孔雀石綠遍撒。7ppm的孔雀石綠浸洗15分鐘。亞甲基藍2~5ppm遍撒。在治療時,升溫到28以上。注意,必須在4~6天后重複用藥一次。我不贊成用硝酸亞汞治療,毒性太大,會破壞色素。

  5、淋巴囊腫。病原體是魚淋巴囊腫病毒。在淡水魚上,我發現主要是危害麗科的魚,也就是各種慈鯛和短鯛。***也要危害海水魚***病魚在面板,鰭,鰓上出現白色,灰色,淡紅色的成團的珠狀腫瘤,我曾見過一尾鯛得淋巴囊腫。***記不清楚是一隻什麼鯛了,象畫眉魚或畫眉鯛,但黑帶沒通過眼,黑帶是象阿蓮卡阿卡西那樣在體側正中***此病現行的醫療水平無法治療,因為是病毒病嘛。但死亡率不高。

  6、痘瘡病。主要危害鯉科魚類,金魚和錦鯉常見.由一種皰疹病毒引起。溫度較低時發病10~16度。發病初期是白色的小點,有粘液,嚴重時小點會變的很大,最大的可到數釐米!形成石蠟狀增生物。為病毒病,不好治療,但是氯黴素有些效果。按每公斤魚注射25毫克,然後放入0.23ppm的氯黴素溶液裡浸洗,有一定效果。

  7、單極蟲病。單極蟲病在魚體表形成的小點是帶桔紅色的。治療同粘孢子蟲病和小瓜蟲病。由此可見,外觀有白點的,可能是很多不同的病。所以在治療時,不要輕易下結論,要仔細觀察,謹慎用藥。

  在家庭觀賞魚的防病治病中,首選藥物是食鹽。既方便又經濟,濃度好掌握。

觀賞魚的投喂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