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的做法及其副作用

  阿膠是一種上等的日常保健食品,有滋陰補血、安胎的功效。那麼阿膠有哪些做法?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阿膠的相關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阿膠的做法

  1.自制阿膠棗

  原料:優質阿膠約5克***約1/6片***,黃酒***紅葡萄酒和桂花陳酒更好***,紅糖,上好金絲小棗***或肉厚核小的小棗***500克。

  做法:1、將阿膠砸碎後,放入大瓷碗中,大約加入兩小匙水和少量酒,蓋好蓋子入鍋蒸至阿膠全部化開,加入少量紅糖,待糖溶化後再滴入數滴酒就可出鍋。2、將棗子洗乾淨後,放入白瓷碗中,置微波爐中加熱2分鐘後,上下翻動再加熱1分鐘即可。3、將棗子倒入裝阿膠的大碗中,拌勻,使棗子表面裹上薄薄的一層阿膠漿。然後,放入盤中晾乾,便可吃到貨真價廉的阿膠棗。

  功效:阿膠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等多種功效,紅棗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有機酸。秋冬每天吃幾個阿膠棗,可增強體質、養顏抗衰。

  2.阿膠延年益壽粥

  做法:做粥時加入花生50克,蓮子30克,薏米30克,紅小豆50克,桂圓10克,冰糖50克,阿膠15克,砸碎,水適量,燉一個半小時。功效:經常食用,可滋陰補血,健腦益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冬天吃火鍋時,可根據情況加入適量碎阿膠,則使湯更鮮美,滋補營養更全面

  3.養顏阿膠羹

  材料:阿膠250克***塊狀,藥店有售***/黃酒450克/核桃仁150克/黑芝麻150克/冰糖250克做法:阿膠敲碎用黃酒浸泡2-3天;泡化的阿膠倒入開水中放冰糖熬製;黑芝麻炒香切碎,加碎核桃仁放入鍋裡攪拌均勻;均勻攪拌成糊狀盛出。早晚各1勺,不要同時吃羅卜和濃茶***要降低效果的***如果你冬天手腳冷,可以加桂圓乾和枸杞,補氣暖身的。

  4. 阿膠燉肉

  做法:阿膠10克,砸碎,瘦豬肉100克,陳皮5克,肉桂3克,加水適量,先燉豬肉,熟後加入阿膠等燉化,低鹽調味,服用即可。功效:適於年老體衰,煲湯長期服用,效果顯著。

  5. 阿膠黃酒

  用阿膠250克,黃酒30毫升置鍋內,隔水加蓋蒸約2--3小時,待其全部溶化後取出即可。每日1--2次,每次服2匙。本方適用於一般血虛症。

  6. 芝麻核桃膏

  取阿膠150克,砸碎,黃酒350毫升,浸泡1周。待阿膠呈海綿狀,略加水燉化,加入黑芝麻、核桃仁適量,加上冰糖250克,蒸1小時,不斷攪拌,冷卻即成凍膏。每天早、晚各1--2匙,溫開水沖服。

  本方對患腰痠怕冷、耳鳴和陰虛或腎虧等症有特效。

  7. 人蔘桂圓膏

  用阿膠150克,黃酒350毫升,浸泡呈海綿狀,略加水燉化,加入適量人蔘煎液或人蔘粉,配入桂圓肉拌勻,加冰糖蒸1小時許。冷卻成凍膏,每天早、晚各1--2匙服用。

  本方適用於氣虛疲乏無力,兼有心悸畏寒等症。

  阿膠的副作用

  1.出現火氣亢盛的表現

  有些人在服用阿膠之後,會出現火氣亢盛的表現,如鼻腔、口脣等部位出現許多熱瘡,或眼睛乾澀、發紅、眼眵增多,甚至出現喉嚨幹痛及大便祕結或大便帶血等症狀。

  產生上述症狀的原因是服用了新鮮的阿膠所致。現存製作工藝的侷限性,新制成的阿膠總帶有一些火毒,因而進服新鮮阿膠會使人產生火氣亢盛及各種中毒症狀。從中醫理論來看,剛製成的阿膠即新阿膠不宜服用,須將其置於陰乾處放置三年以上,直至火毒自行消盡後,方可服用。

  2.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

  阿膠性滋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受阻,再好的藥物人體也無法消受。因此,服用阿膠,尤其是脾胃功能不足者,最好配以調理脾胃的藥,這樣能促進阿膠的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倍增。

  3.補血的同時補氣

  祖國醫學認為,血虛的同時常伴有氣虛的症候,主要表現為面色淡白無華、氣短、少氣懶言、疲倦乏力,容易出汗等。中醫認為,氣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氣能生血,血能養氣,因此,補血的同時補氣,才能事半功倍,可與黃芪、黨蔘等補氣藥同用。

  吃阿膠的禁忌

  1.阿膠性滋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受阻,再好的藥物人體也無法消受。因此,服用阿膠,尤其是脾胃功能不足者,最好配以調理脾胃的藥,這樣能促進阿膠的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倍增。

  2.有些人在服用阿膠之後,會出現火氣亢盛的表現,如鼻腔、口脣等部位出現許多熱瘡,或眼睛乾澀、發紅、眼眵增多,甚至出現喉嚨幹痛及大便祕結或大便帶血等症狀。產生上述症狀的原因是服用了新鮮的阿膠所致。現存製作工藝的侷限性,新制成的阿膠總帶有一些火毒,因而進服新鮮阿膠會使人產生火氣亢盛及各種中毒症狀。從中醫理論來看,剛製成的阿膠即新阿膠不宜服用,須將其置於陰乾處放置三年以上,直至火毒自行消盡後,方可服用。

  3.祖國醫學認為,血虛的同時常伴有氣虛的症候,主要表現為面色淡白無華、氣短、少氣懶言、疲倦乏力,容易出汗等。中醫認為,氣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氣能生血,血能養氣,因此,補血的同時補氣,才能事半功倍,可與黃芪、黨蔘等補氣藥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