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到初中學習方法的有哪些變化

  原先在小學成績很好,可一上初中成績就出現滑坡,這該如何是好?其實這是沒掌握好小升初的變化,沒有及時改變學習方法導致。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小學到初中學習方法的五大變化,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到初中學習方法的五大變化

  學習方法:從傳授性到理解性

  提前改變: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

  市區一所中學初一年段班主任劉老師告訴記者,進入初中以後,學生的學習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因此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相應做出調整。

  研究小升初工作多年的福州某中學副校長呂衛平表示:"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記住,而到了初中,要求學生對知識充分理解,並學會用思維去分析這些知識點。"

  據瞭解,由於小學本身知識量少且時間充裕,所以小學老師的教學進度較慢,講解也更詳細具體。但初中科目增多,每個老師的講課時間都是規定好的,老師必然要改變授課方式。因此,呂衛平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的學習習慣。

  學習要求:從指令性到計劃性

  提前改變:學會預習,提高學習主動性

  從小學升入初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呂衛平表示,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學生只要完成寫字、造句、背課文這些老師下達的簡單"學習指令"就行。但初中則要求學生自覺主動並且有計劃地學習。

  "一般的學生只是單純完成學校和老師交給的作業就覺得完成了學習任務,而優秀的學生基本上都有預習課本的學習習慣。"呂衛平表示,從小學升入初中要求學生的學習態度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學習行為:從隨意性到目標性

  提前改變:培養孩子做一週學習安排

  進入初中以後,由於學習內容和學科的變化,原先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要隨之改變。原本可能通過短計劃就能實現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到了初中之後則要求學生有一個"長安排"的計劃,才能實現。

  呂衛平建議家長,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制定一週學習計劃和安排一週學習任務的習慣。

  學習時間:從短時性到長時性

  提前改變:擇校也要考慮路途因素

  現在小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基本上是"4+2",即在學校花4個小時學習,在家裡花2個小時學習。而升到初中後,學習時間就要變成"8+4"。到校時間提前了,下課時間又推遲了,家長要做好學習時間調整的準備。

  呂衛平建議,家長如果要為孩子擇校的話,要將路途因素考慮在內。其次,學習時間增長了,家長也要對那些比較好動的小孩進行習慣上的糾正,比如之前孩子只能在位置上坐10分鐘,現在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上15分鐘甚至20分鐘。

  學習內容不同:從單純性到多樣化

  提前改變:別偏科,多看看基礎科學

  小學和初中面臨的任務和學科學習的內容差異很大。總體來看,小學的課堂教學容量小,作業量小,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學科的學習。

  到了初中,多出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幾大學科,而且知識系統性比較強,需要孩子課後花時間去消化,不然很容易導致成績下降。

  呂衛平建議,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偏科現象過於嚴重,現在就應開始糾正孩子的偏科習慣,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多看看與基礎科學相關的書籍,涉獵這方面的知識。家長甚至可以讓孩子多翻翻十萬個為什麼之類的指導讀物。

  度過從小學到初中過度期的方法

  1.自信心是前提

  現在讓你們再回去學習小學數學,會有困難嗎?當然沒有。這就對了。一方面,是因為小學數學確實不難;另一方面,你們現在是初中學生了,站在了人生的又一個高度,你們是用俯視***也可能是藐視***的眼光看待你們學過的小學數學內容,首先在心理上你就是一個勝利者。其實,我們學習初中數學就需要這樣一種自信心的心理。不妨設想一下,假如你是高中學生,你又會如何看待初中數學的內容呢?  不僅僅是學習數學,做任何事情,自信心都是我們前進的必備的武器。

  2.掌握數學語言是基礎

  因為初中數學的要求層次同小學數學的要求層次是不一樣的。比如從整數到有理數,從三角形,四角形到幾何,從計算到公式,都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轉變,這就要求初中的學生儘快理解數學語言,把對數學的理解從小學的要求上儘快轉到初中的要求上。  要做好這一點,我認為認真讀數學教科書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愛讀數學教科書,是中學生的"通病"。數學教科書是用數學語言寫它成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它語言簡潔、邏輯性強、內涵豐富、含義深刻,因而看數學教科書切不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

  3.獨立鑽研,學會歸納總結是關鍵

  從教學的角度來考慮初中的數學同小學數學的不同就是:小學數學是模仿,初中數學是實踐。這就要求初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進而有舉一反三的意識。  養成良好的獨立鑽研學習的習慣必須做到:

  ①按時完成作業,鞏固所學知識。作業唯有按時完成,才能得以鞏固知識,儘量減少遺忘。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將增大知識復現率,促進自己的思考力,發揮解決問題的創造力。

  善於學習的同學還應注意作業的保潔與收藏,因為這既是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也是很好的複習資料。

  ②適時複習功課,形成知識網路。章節複習、單元複習、迎考複習等是數學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有承前啟後的作用。複習時應按照一定的系統歸納總結知識,總結方法,形成數學的"經緯網"。這裡的"經"指的是數學的各個分支的知識;"緯"指的是相同的數學方法在不同分支中的應用。要想學好數學就必須織好數學的“經緯網”。

  ③運用所學知識,不斷開拓創新。數學有很強的聯貫性,新舊知識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因此借書本知識,進行聯想,不但可以增強鑽研興趣,而且能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只要掌握了以上幾點,你就可以儘快的度過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期。祝各位同學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馬到成功。

  小學學習與初中學習的差異

  1、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化

  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

  小學期間,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學科也相對簡化,主要學習語文、數學等最基礎的課程。語文主要是識字教育和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數學主要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觀、感性的知識,並沒有細化了的完整的學科知識。老師的教學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觀性,而不是強調知識的完整體系。

  進入中學以後,學習的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時,物理、化學等課程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這些學科知識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初中生的學業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2、學習成績分化日趨激烈

  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

  學習量的增加和內容的不斷加深,加上初中學生心理的波動和生理的變化,使得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和初中成績相關不大。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在小學是學習尖子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後繼續保持領先的情況大大減少;相反,有些小學時被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後來居上成為學習冒尖者。而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卻與高中學習呈明顯相關。

  ***2***初二年級往往出現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一般來說,經過預初、初一的學習適應和調整,學習習慣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勢,成績的差異逐漸明顯。尤其到了初二年級,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學課程相繼開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這時學習開始出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與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狀況。

  ***3***學習成績與付出的工夫所呈現的差異。學習優秀的學生由於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學習往往顯得輕鬆自如而依舊學有餘力;學習較差的學生窮於應付,事倍功半,卻學得越來越吃力,學習變成了沉重的負擔。這種對待學習是否輕鬆的狀態,是判斷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依據。

  3、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日顯重要

  對初中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進入初中以後,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逐步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課堂教學外,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直接幫助也逐漸減少,不少家長也因為孩子學習難度的增加而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家長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使他儘快適應初中學習的要求,並幫助其形成初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4、學習的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

  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校裡,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老師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在家裡,也大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生的學習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自制能力,所以,帶有明顯的依賴性和被動性,一旦離開教師和家長,不少學生往往會覺得茫然不知所措,無法自覺的安排學習。

  相對來說,初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許多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鬆弛,就會無法自制,把學業拋至腦後,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的變化,電腦遊戲、武俠小說、通俗言情小說,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讀物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誘惑,成為影響學習的因素。有些學生自制能力比較脆弱,還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就能保持相對持久和穩定的學習狀態。總體看來,初中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的年齡。家長要注意經常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