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如何提高複習生物的效率

  高三複習時間緊、任務重,對於生物學科知識的複習,常常出現知識間混淆和記憶的不協調。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提高複習生物效率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提高複習生物效率的方法

  鼓勵競賽,培養競爭意識

  第一項:找同類本專案的宗旨是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同時鍛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我首先把寫有從a~m編號的五大門動物的13條主要特徵和繪有1~20編號的20個動物圖形,用投影顯示在螢幕上,然後向學生介紹本競賽專案的三個程式是按門尋特徵找朋友。要求參賽隊員在3min內,把經各隊抽籤選定的動物門的主要特徵和代表動物的序號用彩筆填寫在規定的大表格里,同時還要把本門動物在結構上典型的進化特徵也填寫在大表格中。講臺上,5個隊員在認真的選取答案,講臺下40餘雙小評委的眼睛在緊張的盯著自己隊員的選擇,同時也嚴密地監督著其他隊員的選擇,其職權的行使真是一絲不苟。

  第二項:比繪圖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本次競賽專案的評比規則是圖形繪製要規範,結構位置排列合理,名稱填寫準確,然後仍以抽籤的方式決定參賽隊員到黑板上繪製所要求的代表動物結構圖。參賽隊員在認真的繪圖、填寫,努力發揮著自己的最大優勢,為集體爭光的榮譽感在無聲的競爭中升騰。3min的較量,既展示了學生的基本技能,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第三項:比說圖本專案的設立是檢測“三步識圖法“的應用情況,我要求參賽選手以自己抽籤選定的生物圖形,按“審圖→校圖→說圖“的識圖步驟,把老師給出的不正確圖形進行修改,然後用準確的生物學術語,對該動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及結構與功能的適應,向全體同學進行介紹,學生們的眼、耳、口、手多種感官參戰,在短暫的15min裡,充分地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識圖能力。

  第四項:搶答我把平時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小知識,如能淨化汙水的原生動物是什麼?水螅外胚層的作用?豬肉絛蟲沒有角質層為什麼不被人體小腸液所消化呢?共計整理成26個小問題,讓學生在10min的搶答中,使知識弱點在“無意記憶“中得到鞏固與深化。

  “思維導圖”的認識和研究,在我國正處於初級階段。最早提出“思維導圖”的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巴贊***Tony Buzan***,在國外一些國家對“思維導圖”的研究和應用也相對成熟,在溝通與演講、家庭事務計劃、談判,甚至購物的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我國對其認識和應用就相對落後了,尤其在教育領域,還處於象牙塔中,一線教師對思維導圖的瞭解較少,所以,本文結合高三生物學後期複習談談對思維導圖的認識和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也是一種優秀的學習方法。高三後期複習是在第一輪系統複習的基礎上進行的鞏固和應用,其主要任務是提升的學生能力,尤其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歸納與運用能力。

  高三後期複習大多數老師都採用專題複習的方法,因為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複習的效率。此時期的高三學生,生物學知識只是“放入”了大腦中,但這些知識是散亂的、無序的,在加之生物學知識點很多,所以,學生在答題時往往找不到知識點,甚至無從下手,不能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如果把大腦比例一座圖書館,知識就是其中的圖書、光碟、軟體,當在學新知識的時候只管把知識、資料存入大腦,沒有經過整理、歸類,當有人來借閱時,可能根本無法找到相應的資料。高三後期的學生在大腦中的知識就是這樣的狀態,加之,高考賦分的依據是科學思維含量;基於能力要求賦分,所以,高三後期的複習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聯絡和歸納,讓學生走出“困惑”,提高複習的有效性。如何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複習呢?有效的教學模式尤為關鍵,這種教學模式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給學生創造足夠的思維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思維導圖”在後期的複習中的應用可以很好的轉變學生和教師的角色。

  我們的祖先用圖形、符號、曲線來表達思想,記錄事件,因為,影象形象直觀,容易記憶。思維導圖的在複習中的應用,簡單的說就是依附於腦部的思維活動,用圖形加文字的方式地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把各級主題關鍵詞或者概念與影象、線條、符號以及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從一箇中心主題***中心概念***開始,按照一定層次不斷地向四周輻射和延伸,發散出2一8個跟它相關的知識要點即產生多個二級主題,在中心概念與二級主題的知識要點之間由詞彙、圖形、線條、編號等連線,然後,在二級主題基礎上再向外發散出2一8個相關的知識要點,即三級主題,以此類推,直至思維的暫時終結,最終形成一個樹狀的結構圖。即把所學到的生物學資訊組織在這樣連結而成的圖形上,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樹狀圖,這種知識之間關係的樹狀圖就是生物學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把零散的生物學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類別、結構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所以思維導圖中的主題的連結是個人的記憶資料庫,這樣,思維導圖即是一種記憶工具又是一種學習手段。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對與問題相關的知識點能夠聯想記憶起來,它是一個對大腦已儲備知識通過知識要點、關鍵詞、核心概念聯絡起來的過程。

  在實際高三後期複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先劃定的專題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歸納。具體的操作可以在剛開始的時候,由教師在複習課上運用思維導圖板書,邊講解邊繪製,在學生了解了什麼是思維導圖、如何構建思維導圖之後,教師可以先畫出部分思維導圖,但是在整個思維導圖結構中,留出部分空白,讓學生填寫,這樣便於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進一步的思維,同時也縮小了學生製作思維導圖的難度。以後再由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模版,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思維導圖製作的步驟,一步一步創作思維導圖,首先讓學生先創作層次結構少的小節的思維導圖,再在此基礎上,把多節內容串起來,製作為章的思維導圖,最後形成專題的思維導圖。在學生能熟練完成各種思維導圖製作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自己風格的獨特的思維導圖。這不僅能夠建立系統完整的生物學知識框架體系,還可以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使整個學習過程和流程設計更加系統、科學、有效,從而真正的提升了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高考生物的複習方法

  一、從面到點,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

  綜合科目考試首先強調的是學科內綜合,在綜合複習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挖掘生物學各部分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建立節與節、節與章、章與章之間的知識網路,形成完善和綜合的知識體系,這是學生形成生物學科內綜合能力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筆者認為,在綜合複習中採用從面到點的方法有利於達到此目的。如在複習時可通過“細胞”“新陳代謝”“DNA”“染色體”等專題進行綜合複習,以此為面,引出各相關知識點。在複習中教師通過設疑、引導、提問、討論等方法,讓學生建立一套知識網路,教師再予以完善,以此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綜合能力。如關於“染色體”可形成如下網路:

  運用這些知識圖解複習,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教材各章節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絡,對一個概念、原理從全面、系統、立體的角度認知,避免知識之間的脫節現象,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二、由內到外,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高中生物要求學生“能應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有關現實問題,能夠關注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在高考綜合複習中,由課本內知識聯絡解決課本外的知識,不僅可以鞏固生物學基本知識,更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動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要求師生多蒐集與生物相關的社會熱點,以此為背景編製成習題,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如關於人類基因組計劃可編制習題為: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啟動於是1990年,由美、英、日、德和中國的科學家研究。2000年6月26日,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基因組框架。科學家對人類基因的面貌又有新的發現,經過初步測定和分析,人類基因組共有32億個鹼基對,包含了大約3萬到4萬個蛋白編碼基因。研究還表明,人類蛋白質有61%與果蠅同源,43%與線蟲同源,46%與酵母同源。人類17號染色體上的全部基因幾乎都可以在小鼠11號染色體上找到。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人類基因組計劃需要測定人類 條染色體上鹼基的排列順序,它們分別是 。

  ***2***人類基因共有32億個鹼基對,其鹼基對的形成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具體講是指 。

  ***3***人類、線蟲、酵母等生物有共同的基因,說明這些生物在進化上具有 。

  ***4***人類基因組蘊藏有人類生、老、病、死的絕大數遺傳資訊,破譯它將對疾病的診斷 等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可知,應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關知問題,關注生命科學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不僅彌補現行教材的不足,還能體現高考時代感和先進性,是高考試題的熱點,因此,在綜合複習中一定要予以重視。

  三、由此及彼,培養學生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思維能力

  隨著我國生物教學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深入,實驗類習題將逐漸增加。現行高中生物課本上有四個實驗,在綜合複習中,要認真做好這四個實驗,並由此四個實驗為出發點、為基礎,引導學生設計和完成其他的實驗。如設計實驗驗證出酶的專一性、酶與pH值關係、測定細胞液濃度、驗證甲狀腺激素能促進幼小動物的發育等實驗,並解釋和分析有關現象和結果,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教師在這些實驗訓練中,要對每一個學生所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評價,對於設計的實驗,只要條件允許,力爭去實驗室親自操作,在操作過程中不斷完善。例如做完課本《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後,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實驗,不用顯微鏡驗證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細胞發生滲透作用,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測定細胞液的濃度大小。經過這樣步步深入,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高考生物的答題技巧

  1.準確地進行知識掛鉤。

  考題設定的情景真實地模擬現實,有些甚至是學生前所未聞的,但無論怎麼變,總可以從課本上找出知識依據。

  2.運用多種思維方法。

  尋求答案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要使用對比、分析、綜合、推理、聯想等多種思維方法,防止思維僵化。

  3.注意學科之間的有效組合。

  答題有時也要藉助數、理、化知識,因此必須重視理、化、生三科在方法體系上的共同點。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善於結合社會熱點:很多社會熱點問題與生物學密切相關,都可能成為高考命題的材料來源。

  4.科學作答不可忽視。

  答案要準確,要做到層次清晰、條理清楚、邏輯嚴謹。答案要體現創新精神,尤其是開放性的試題,可以大膽用多種方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