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詩經教學反思3篇

  詩經是高一語文必修的重要課文,關於《詩經》的課堂教學你有什麼反思呢?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詩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高一語文詩經教學反思篇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歎,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關雎》和《蒹葭》在內容、表現手法等藝術特色上都有相同之處,所以《關雎》擬重點講授,《蒹葭》則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在學習《關雎》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相應文學常識,有利於學生識記古代文言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多媒體,有利於課堂上創設優美意境,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情景賞析中,對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將學生帶到優美的詩境中。所選的圖畫音樂一定要輕柔歡快,讓人充滿憧憬。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的情景尤為重要,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本文,應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應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直至成誦;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瞭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認識《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鑑賞和文化積澱上都有所收穫。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淨。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嫋嫋娜娜、款款盈盈遊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痴情的少年千迴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淨淨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高一語文詩經教學反思篇二

  在教學生學完《詩經》中的<<氓>>和<<采薇>>之後,經過深刻的反思,我認為我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優點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高中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先秦至南北朝時期的詩歌作品。而《詩經》中的<<氓>>和<<采薇>>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品讀法、探究法等。主要運用的是朗讀法,這是因為在《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誦讀古代詩詞,要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以讀為主,讀講結合”的教學思路,具體採用的方法是:

  ***1***朗讀法,在詩歌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以前在詩歌的教學時分析過於理性,過於瑣碎,把整個課文象“解剖麻雀”一樣,解掉了詩歌的神韻和完整性。而這一次我改正了以前的做法。首先,我採用了教師範讀法。因為近幾年來,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師的範讀漸漸淡化、逝去。其實,我認為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聞其聲,悟其情,讓學生領略教師範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一步體會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我採用了學生朗讀法。目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層次,讓學生們在朗讀中體會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懂意思。為此,我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中生疑,讀中釋疑,讀中釋義,讀中品味,從而得到一種賞析古典詩詞的能力,得到一種欣賞古典詩文的方法。總之,學生的朗讀要經過一個從機械朗讀到理解朗讀再到表情朗讀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不是孤立的,它是伴隨著教師的啟發、引導、提問、解說等活動一起進行的,以朗讀帶動講解,以講解促進朗讀。這就是我這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

  ***2***討論法、點撥法。在教學生學習<<氓>>和<<采薇>>時,我要求學生理解詩的內容、學習詩的藝術手法的運用和體會詩的美感,這既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教學這些環節時,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並給每組都下達分析鑑賞任務,學生討論過程中,老師適時給以點撥。討論結束後,及時展開交流,以其中一組為主,其他組加以補充或評價,最後老師作小結。

  ***3***重視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初讀課文時,我讓他們在自己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再自己尋找問題,然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主動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學習過程。最後再適時的運用多媒體。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有利於在課堂上創設優美環境,能將學生帶到優美的環境之中,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在情景賞析中,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這節課由於偏重朗讀而忽略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生所掌握的人物形象相對要淺顯的多。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學生給予點撥和幫助,以利於學生更深層的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高一語文詩經教學反思篇三

  教學目標

  1、 瞭解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2、 領會讀古詩的要領。

  3、 學習《關雎》《蒹葭》所表達的內容及主題。

  4、 學習這兩首詩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 在朗誦中體會詩所傳達的內容。

  2、 把握兩首詩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把握兩首詩的內容及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方法

  朗誦、領悟、欣賞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長廊裡,《詩經》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吟誦著《詩經》,體會著風雅頌、賦比興,你彷彿被帶進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的兩首,藉此感受《詩經》的魅力。

  二、 瞭解詩經

  1、 詩經的地位

  2、 詩經的三大內容

  3、 詩經的三大表現手法

  三、 欣賞《關雎》

  ***一*** 明確欣賞詩歌的方法

  ***二*** 學生自由讀《關雎》

  1、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

  2、 多媒體展示讀音及注意事項。

  3、 學生據提示齊讀這首詩。

  ***三***聽朗讀錄音

  ***四***學生在聽讀的基礎上跟讀感悟,教師對學生的誦讀進行點評與指導。

  ***五***結合課文註釋理解詩意,把握詩的內容。

  ***六***自由讀,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七***讀境

  1、學生結合自己的對此詩的理解,對文章進行賞析,領會詩歌的意境。

  2、根據圖片加以聯想,給畫面配以適當的詩句。

  ***八***背誦《關雎》看誰被得又快又準。

  四、欣賞《蒹葭》

  ***一***明確與《關雎》相同的誦讀法

  ***二***學生自由誦讀,適當進行朗誦指導。

  ***三***欣賞配樂朗誦,學生跟誦。

  ***四***學生齊讀,要求讀準讀暢還要讀出感情。

  ***五***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六***讀情。學生表達自己對詩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七***讀境,學生結合對詩歌的理解進行賞析。

  教師引導學生從詩經的表現手法入手進行賞析。

  ***八***根據提示,背誦《蒹葭》。

  五、《詩經》的影響

  欣賞現代歌曲《在水一方》體會詩經對現代人藝術及文學創作的影響。

  六、佈置作業。

  針對《關雎》或《蒹葭》寫一篇賞析評論。

  設計理由

  《<詩經>二首》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的一篇誦讀欣賞課文。雖然初一到初三學生接觸了不少的詩詞歌賦,但還是第一次接觸《詩經》,所以,我一開始就給學生介紹有關《詩經 》的一些內容,讓學生對《詩經》有了整體的認識和把握。這樣,學生在理解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就容易從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入手來理解了。

  又由於這是一篇誦讀欣賞課文,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詩歌的誦讀方面。通過誦讀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來理解詩歌的內容及主題情感,並對詩歌進行適當的賞析評價。這樣多多誦讀,也能幫助學生背誦這兩首詩。

  因為這一冊中學生要學習一些評論文章,所以在作業的設計上我要求學生寫一篇賞析評論文章,有意識地鍛鍊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

  教學反思

  對於誦讀欣賞類的課文應該怎麼上?說起來其實很簡單,不就是一誦讀二欣賞嘛。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老師卻對誦讀欣賞類的文章不予重視,總覺得這些內容只是在試卷的默寫題中會出現,知識點比較呆板,只要學生背誦出來了就可萬無一失。於是,這類文章的上法就變得很簡單化,教師往往草草開頭,疏通串講一下文意,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背誦就匆匆收場了。“賞析”的訓練真是少之又少。

  針對這種狀況,我選擇這篇課文作為公開課,意在與同行們探求誦讀欣賞課文的上法。在備課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讀的方面,交給學生讀的方法,自由讀、齊聲誦,示範讀、聽誦讀,對這兩首詩歌學生讀的確實很多,以至於他們當堂都能背誦出來。但在“賞析”方面,雖然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賞析,但學生的表現卻很不給力。今後應從字詞的運用、語言的優美、意境的深遠等方面引導學生訓練學生。

  看過" 高一語文詩經教學反思"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