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考試前心理為話題的作文

  學生考試那是家常便飯,但很多學生總是會在考場上失利,考試時一個好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篇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在飛逝,一眨眼半個學期的分分秒秒就快要離我們遠去,即將要迎接一學期一度的期中考試,期中考試——這是無法避免的,是對我們這半個學期的所學的知識的總結,也是老師對我們這半個學期的學習做一個點評。在這半個學期裡,我在剛開學時很堅定的發誓說,上個學期成績不是很理想,這個學期一定要比上個學期更優秀。

  學生期中考試前的準備工作是一個知識的準備,知識是需要不斷的充電才能完成的,知識是在一節課與一節課的接受中得到鞏固和充實的。沒有了這些積累,就沒有我們這個階段的收穫。我們把學習劃分為一個小階段,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而且還不夠用,能夠讓你去大把揮霍的時間在我們迎接期中考試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了,偶爾能休息的也只是晚上,但是我們又要睡眠充足,不然第二天上課之時肯定是會打瞌睡的。我認為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基本功打好。沒有平時的努力,和基本功的紮實要想取得好的成績,那基本上是一種空談,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應該做好一份期中考試前的複習計劃,合理安排好時間,讓各個科目都儘量複習完整,挑主要的,考試時會出的內容複習。

  另外,在考試前還應該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決定了你是否能夠在考場發揮正常,我們沒有要求超常發揮,如果我們能按照平時老師要求發揮好,就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一個平和的心態,決定了人的一生的發展,從小事入手,逐漸的培養,逐漸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是事態面前不失控,學會正確的處理問題,逐步提高自己面對各種事情的能力。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少考慮考試成功後的鮮花和掌聲,過分關注於成功、勝利、榮譽、地位,沉醉於對勝利、成功的嚮往和喜悅,會分散對考試的關注,往往影響到正常水平的發揮。同時要在今後考試中克服“舌尖現象”。就是在平時的學習或考試中,一些很容易的題目,答案就在嘴邊盤旋,但就是寫不出來,這是在回憶資訊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的遺忘。

  同學們,讓我們為期中考試歡呼、加油吧!為我們在期中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努力吧!

  篇二

  因為是畢業考試,所以並沒有作業。之後的時間都是比較休閒輕鬆的,相對來說會自由很多。每天在家裡看看書,睡睡覺······就這樣,五天眨眼間過去了,表面上都是那麼風平浪靜。不要以為我已經將畢業考拋到腦後了呢,這麼重要的事,我怎麼可能忘記呢?最近很多同學都去學校問分數了,可是我不敢呀,已知的錯誤都有兩個啦,其他的錯誤一定很多很多,我以為,按照這個狀態,恐怕是要名落孫山啦。

  某天,我回家的時候,無意間經過學校,見到儲老師和戴老師正在走廊上交談。便狠了狠心,索性跑上樓去,問了問自己的分數。分數呢?其實沒有我想的悲觀。四門課加起來本是240分的,我考了235分,兩門副科都是滿分,至於兩門正課嘛,我已知的錯誤就減了四分,另外一分就不知下落了。在談到分數的時候,兩位老師毫不掩飾地表示可惜,這四分,原本我都是可以不錯的,都是由於概念不熟和粗心造成的。這個成績還不是我真正的實力。我繼續詢問道,那我在班裡和年級的排名呢?兩位老師告訴我,這個分數是班裡的第一,是年級的第二。年級的第一名,是六班的海,考了237.5分,也就是說只扣去了二點五分,了不起啊!聽到這裡,我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如果有機會,真希望認識一下他,好好與他比試一場。

  回家之後,我突然很想了解其他同學的分數。我是班級第一嗎?那楠、茜、陽、蕾呢?一定分數比我差不了多少吧。可不要小瞧了這些競爭對手們,他們平時個個都十分強勁,在模擬考試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打聽之後,我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全身都冒冷汗。陽比我少零點五分,僅僅只是零點五分啊!也許是哪個字寫錯了,或者哪個細小的地方,他說,當他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悔恨不已,欲哭無淚啊。楠,只比我少一分,不愧是南瓜將軍,在這六年來的每一次大考試,哪一次我們的成績相差超過五分?我會一直把你當做永遠的競爭對手的!茜,這次比我少一點五分,這個距離,也是非常非常的渺小,這陣子,她那麼努力,這個成績,估計也是恨鐵不成鋼了吧?蕾,比我少兩分,可是她也非常讓我佩服,作為一名轉學生,唱歌、演講比賽都取得了成績,然後成績也絲毫不放鬆,很不容易吧?

  這麼想著,我越來越覺得,這次的勝利實在是太險了。這個年級第二,其實一點兒也不值得驕傲。我其實挺無能的。第一名要比我多上二點五呢,將與我的差距大幅度地甩開了,而我的後面,卻有這麼多人緊緊相隨呢。

  這有什麼厲害的?為什麼值得驕傲?等我哪一次,也拉開了與別人的距離,再好好驕傲驕傲吧!

  篇三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理所當然地成了考試被普遍接受的特質。在功利社會中,考試也與成功失敗直接畫上了等號。

  但考試是什麼,為什麼要考試呢?人們不自覺地追溯起考試的根源。考試在初步形成時期是單純的,只是一種檢驗手段。它對於促進教授者或是學者都是有益的。但隨著各種規章制度的日臻完善,考試的弊端也日漸顯現。=

  考試取代了其他一切衡量尺度,把個人品質特長僅以一個單薄的分值來度量概括,而排斥了其他參考方法。正是這種太過絕對的偏執的衡量方法引出了高分低能、分數萬歲的不健康現象。

  在小學,小小的同學就學會了作弊,為了讓分數錦上添花;在初中,有些同學受不了升學的壓力,離家出走,更有甚者,從此過起自我封閉的隱士生活。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是真真切切的事實。考試似乎成了一個有著偏見的頑固的把關者,把分數不足的過關者都拒之門外。雖說在資源有限的現在,考試是必需的,是不得已的,但這種手段使得受教育群體越來越趨於功利,凡是考綱要求的就花十二分力氣,只要考綱不要求就棄而不學。考試的地位被絕對化後,它的缺陷也不僅僅限於它的門檻作用了,它限制了人們的自由發展,禁錮了人們對素質這個概念的思考。

  所以在這個要求競爭的時代裡,對於考試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考試的形式不能僅僅侷限於筆試,不能僅僅對是非做選擇,應該從全方位去衡量,去檢驗。

  總之,考試作為一種手段,只要把握好度,一定是必需並且行之有效的,但不能推崇。若是這樣,只能扭曲其意願,反而制約了發展。所以要肯定考試的作用,但要對其現狀做出改革,使其規範到最初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