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寫景作文

  按照新課程的理念,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寫作能力,在寫景類作文的練習的初級階段,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立足課本,結合實際,幫助學生掌握寫景作文的內在規律,為以後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紮實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五年級語文的寫景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我的校園是座百年老校,談起實驗小學,一大群人就會毫不猶豫地翹起大拇指。我也同樣為此自豪,但如說到學校裡的風景,魚池就是必須說的。

  走進校門口,首先引起注意的就是由金灰色、土黃色等顏色造成的月牙形的魚池。石磚上鏗鏘有力地刻著駱恆光寫的‘不用揚鞭自奮蹄’幾個大字。魚池後面有一座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孔子石像。孔子的兩旁一朵朵含包欲放的花骨朵兒和橫縱交錯的藤蔓,給魚池增加了不少的神祕和古典。

  魚池最少不了的特色當然是成群結隊的魚兒們。這不,魚群分散水池各個地方,紅的、金黃的、全白的、斑點的和黑色的,其中黑色佔絕大多數。而且長的越健壯的地盤就越大,一對母子魚的地盤最差——在魚池的水域最渾濁不堪的地方。那條母魚紅著眼看著世代美魚——魚貴妃和魚王卿卿我我,小魚“窮魚不窮志”總想衝到別人的地盤上打架,於是爭奪開始了。

  小魚選擇了環境稍微好一些的老魚,虛張聲勢地搖搖尾巴。老魚雖然動作不敏捷,但畢竟身經百戰,就回應似的吐了個泡泡。小魚初出茅廬,通往直前就先進攻。老魚不敢怠慢,立刻接招,一個華麗的轉身,水花四濺,小魚不幸被擊中。但它仍不放棄左右搖擺,大魚以為它要正面出擊,不料這只是一計——聲東擊西。只見一條優美的弧線,小魚一個魚躍跳結束了比賽。母親立刻游上去,迎接凱旋而歸的戰士,老魚則灰溜溜地讓出地盤。別看它們會小打小鬧,其實它們十分團結,我一走近,它們立刻圍成一團成一個圓形,準備反擊。

  魚池的風景秀麗,學校的其它風景也引人注目,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有機會請來參觀我的學校吧!

  二

  烏蘭布統大草原太漂亮啦!野花就有奼紫嫣紅等許多顏色。就論黃色的小野花就已經漫山遍野了,再加上各種顏色的野花,整個草原幾乎都是花的海洋。

  烏蘭布統大草原太豐富啦!昆蟲就有無數只。蟈蟈、刀螂和蝴蝶就已經佔了大多數,幾乎每一堆草裡就會有幾隻蟈蟈和刀郎,每幾叢花上面就會有好幾只蝴蝶和蜜蜂。再加上有其他的昆蟲,雖然沒那麼多,也應該有上百隻吧。烏蘭布統草原也是昆蟲們的大會堂。

  烏蘭木統大草原太悠閒了!動物們快樂無比,馬群自由奔跑,牛群自由吃草,羊群悠然自得,馬兒就像貴夫人,高高在上,高昂著頭。奶牛就像動物們的長輩,總是愛往遠處看,好像在看有沒有猛獸來了。其實草原一望無際,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猛獸,因為猛獸只會在森林、叢林、樹林等地方出現。黑、白亮色的綿羊,就像是被教訓了一頓的小孩兒,緊緊地閉上了自己的嘴巴。小馬駒們在一起自由的玩耍。小牛犢們組合在一起,就像是約好了似的,在一個時間段裡跑回媽媽的懷抱裡喝奶。小羊兒們,都躲在大羊們的身後嬉鬧。所以,烏蘭布統草原也是動物們的草場。

  烏蘭布統大草原太熱鬧了!到了一段時間可以聽到馬兒的嘶鳴聲,公馬們爭鬥的聲音,小馬駒們嬉鬧的叫聲。可以聽到母牛喂小牛犢的喝奶聲,公牛們打鬥的聲音,小牛犢們喝飽了奶的喜悅聲。還可以聽見大羊兒們照顧小羊的咩咩聲,還有羊群和諧的聲音。烏蘭布統草原也是一個熱鬧的草原啊。

  烏蘭布統大草原也不僅僅是一個漂亮的大草原!

  三

  “依山傍水廿八都,古色古香流水家。微風垂蕩野花舞,鳥雀啼鳴落雲霞。”多少年來,美麗的廿八都古鎮還依舊保留著難得的熱鬧嫻雅,趁著過年走親戚的機會,我領略了一番廿八都古鎮的繁榮與古老,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下了車,遠遠便看見一片古色古香的樓房坐落在一片片群山下,像一顆璀璨的寶石嵌在這青青山水中,被它獨特的色彩與風味所吸引。

  小鎮被小溪環抱著,清澈見底的小溪上,架著一座水安橋,水安橋上的廊亭一直通到小鎮那邊。久坐在橋上的長凳,看著柔和的陽光溫和的投射在硃紅色的石柱,情不自禁地把手輕輕搭在精緻的扶手上,望著鴨子悠閒的在小溪上游蕩,不時地在平靜的溪面上激起點點波紋,讓人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輕鬆自在。

  踏上小鎮的青石磚,便聞一陣嘩嘩的水聲,原來,是旁邊的水渠發出的。這一條長長的水渠像一條晶瑩剔透的水晶鏈把這顆璀璨的寶石裝點成一條價值連城的寶石項鍊。小鎮兩旁的黛瓦青牆、儲存完整的古建築群緊緊相連在一起,仍然有那番“左鄰右舍,守望相助”的味道,想起了小時在鄉下與鄰居小夥伴嬉笑打鬧的時光,頗為親切,現在的城市,怎麼會有這種令人懷念的鄰居的味道呢?在小街的兩旁也開著許多形形色色的小店:飄香的小吃店,賣各種小玩意的紀念品店,讓我最深刻的是賣石頭的店鋪,那兒的石頭,雖沒有寶石銀器那麼價值昂貴,卻有著獨特的“廿八都風格”。黃澄澄的石頭平滑細膩,晶瑩剔透的石頭令女生愛不釋手,有一層層稜角的石頭讓人眼前一亮……偶爾,走過一個挑著扁擔四處叫賣糕點的老人,走上前去,看看青色的銅鑼糕,摸摸細膩的桂花餅……

  走進親戚的屋子,一股濃烈的鄉下人家的味道撲面而來!精緻的小院落,懶洋洋的大黃狗,成群的母雞,蒙上灰塵的農用工具……讓我倍感親切。熱情好客的主人端上了香噴噴的銅鑼糕和香甜的桂花茶,玩了一下午的我們便狼吞虎嚥的吃起來。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這裡,我們吃的是當地主人自己做的銅鑼糕,喝的是秋天時儲存的桂花糖做的茶水。在這座美麗悠閒的古鎮裡,我感受到了難得可貴的嫻雅與輕鬆,也感受到了廿八都古鎮的悠久,當然還有那當地人民的熱情好客與享受生活的那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