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十大國外名著推薦

  2020年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小編為大家整理10部好看的國外名著,希望大家好好品讀。

  德伯家的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姦,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哈代在小說的副標題中稱女主人公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會道德挑戰。

  牛虻

  《牛虻》***The Gadfly***,作者愛爾蘭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該書描寫了義大利革命黨人牛虻的一生。主人公單純幼稚的愛國青年亞瑟因被革命同志誤解,佯裝投河自盡,奔赴南美。13年後,當他帶著一身傷殘重回故鄉時,苦難的經歷已把他磨練成一個堅定的革命者。他參與了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一的鬥爭,最後為之獻出了生命。小說涉及了鬥爭、信仰、犧牲這些色彩濃重的主題。

  小說是作者伏尼契受到當時身邊革命者的獻身精神的激勵寫成的。它生動地反映了19世紀30年代義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一的鬥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黨人牛虻的形象。

  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悽婉的愛情故事。

  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美國的悲劇

  《美國的悲劇》是西奧多·德萊塞最為重要的作品。這部小說共分三卷。故事以一個普通美國青年克萊德·格里菲斯短促的一生為線索,將美國現代社會生活的眾多畫面交織進去。主人公克萊德生活在一個窮牧師家庭,但家裡並沒有因為信仰而獲得幸福,相

  美國的悲劇反卻過得十分糟糕。為了追求幸福,克萊德離家獨自闖蕩世界。貪慕虛榮的他雖然憑著聰明機靈在伯父的工廠裡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還遇著了愛戀自己的美麗女孩,但他並不滿足,為了追求富家女,他竟然狠心的把自己已經懷孕的女友害死。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淘金夢,克萊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現代美國小說作家海明威創作於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作者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說。作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展開,講述他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的歷程。雖然對它有不同的文學評價,但它在20世紀小說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1953年5月4日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獲得普利策獎。

  2017年1月,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釋出,《老人與海》納入北京高考必考範圍。

  湯姆叔叔的小屋

  《湯姆叔叔的小屋:卑賤者的生活》***英語: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譯作《黑奴籲天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國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斯托夫人***於1852年發表的一部反奴隸制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中關於非裔美國人與美國奴隸制度的觀點曾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並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導致美國內戰的地區區域性衝突。

  《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是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以及第二暢銷的書,僅次於最暢銷的書《聖經》***,並被認為是刺激1850年代廢奴主義興起的一大原因。在它發表的頭一年裡,在美國本土便銷售出了三十萬冊。《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戰爭爆發的初期,當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到:“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後來,這句話為眾多作家競相引用。

  《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啟發而寫作出的各種劇本,還促進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產生,這些形象在當今都為人們所熟知。譬如慈愛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順從、堅忍並忠心於白人主人的湯姆叔叔。最近幾十年來,《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這些消極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反奴隸制工具”的歷史作用。

  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鬥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作品。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創作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高老頭

  《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834年。

  該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蕩,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

  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侷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

  歐葉妮葛朗臺

  《歐也妮·葛朗臺》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