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醫生的經典散文推薦

  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醫生救人小到門診,大到手術,關係到人們的生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醫生的經典散文,供大家欣賞。

  :醫生

  醫生是每個人都不願意提及的稱謂,可因自己身體不適卻和醫生一打交道就是一年多。雖不願意提但還是需要耐心的和醫生進行溝通……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自己對原本認為救死扶傷的醫生有了一些淺薄的另解,早上閒遐,特對醫生給以搏擊。

  白求恩時代,醫生以救人為天職。讓所有人對他都肅然起敬,他留給世人的是不朽的敬業精神。然,在如今這個社會看病求醫已是一件很難得事情。總覺得求人辦事得送禮,可真不知道看病求醫也得送禮。而且送禮也得有講究,不然即便送了照樣於事無補。

  在此說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吧。※※醫院可謂是全國最著名的醫院,話說如果那裡說不能看的病你就不用再去別處費心了。那裡的醫生說出的話很權威,那裡的醫生看病也很細心。但那裡的醫生也拽的一塌糊塗。自己在耐心的排隊***當然自己手中掛的教授號是經過熟人才掛到號的,雖說可以網上預約,可是能預約到的比例卻少的可憐。***

  自己一刻都不曾鬆懈,耐心的等待著教授。※教授是下午13點上班,自己從10:00鍾就坐在椅子上,當自己坐在椅子上時,只見已經有人拿著教授號的等待了。閒暇時我們聊了起來,那位掛1號的大姐告訴我,雖是電腦叫號,但是還是來早點好,因若叫到號的人不在,我們就可以提前看到了。這和熟人告訴我教授看病很細心,說不準就到你了,讓我一定要等候,不可離開的叮囑是一樣的。

  12:30分看到教授來了,患者都很禮貌的問候教授,然教授貌似目空一切。根本無視這些人的存在。和護士說了什麼後就閉門了,護士說你們都繼續等吧,教授要休息,邊給教授關上了門。就那樣原本的驚喜瞬間沒了,原以為可以提前看,但還是耐心的等待。13:00教授開診,可當1號進去後,又被教授厲聲訓了出來,只見1號拿著掛號說,13:00開診,為什麼我是1號還看不是第一個看呢?教授很不耐煩的說:我們的先給軍人看,你掛了號也得往後。邊說著,只見有兩位老人一男一女,被護士請了進去。隨後又是一些沒有掛號的也沒有排隊的人被請了進去。到了14:30分,那位掛1號的患者有些生氣了,她拿著號責問門口的護士,為什麼1號到現在還看不了呢?你們這掛號有用嗎?說著便和護士爭執了起了,自己見狀,連忙上前去勸說那位大姐。或許大姐的那刻無奈的心情作為患者的自己能理解。就這時間真的熬不起,此刻自己由於從十點多排隊,中午未餐肚子已經咕咕叫了……爭執過後不一會功夫,1號大姐終於被請到了診室。呵呵,偶爾人還是強勢點好,自己為那位大姐為自己爭到的權利而滿心歡喜。

  當大姐剛進診室,只聽別的科室有兩個男子動起手來。自己抬頭望去,只聽一男子說有本事你再插隊看看?我是從早上9:00到的,你看看現在幾點了?你們這些人還讓老百姓看病不?你們是人難道說我們這些沒頭沒臉的百姓就不是人嗎?你們太過分了……聽罷,只見他們欲動手,旁邊的患者一邊勸慰著一邊拉開了他們。在那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看病難,看教授號更難。這只是看教授號,如若看碩士、博士號會怎樣呢?難道說看病就這麼難嗎?

  醫生很拽,拽的讓人望而生畏。15:40分一位阿姨拿著報告單,拉著一位醫生要去找院長,一直拉到了走廊。醫生傲慢與神氣冷聚一身。斜著眼對阿姨說,不理你,我就是沒時間給你看報告。阿姨快要哭的眼神對她說,你閒在那裡我就讓你看一眼報告單你卻說沒時間。你有時間接電話聊天難道就沒時間給我看一眼報告單嗎?你是不是人?我站在你身邊多久了?你為什麼上班時間有空聊天就是每沒空盡你醫生的職責呢?你的職業道德和標準呢?阿姨喋喋不休的指責著,而她就是不屑阿姨。那位醫生讓我好生討厭,不就是個醫生嗎?幹嘛那樣神氣?阿姨越說越激動:我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了,站在你一個30多歲人的身邊,你就是看一眼告訴我沒事我也就放心了,我站在你身邊那樣久,你理都不理我,你是人嗎?你難道就沒有同情心嗎?你有和別人閒聊的時間你就是不給我看報告?你的素養呢?你真的氣壞我了……聽著阿姨無奈的訴說,看著那多人都只看不說話,我再也忍不住了。走上前去告訴阿姨,我從早上10:00到的醫院現在也沒看到病呢?我們理解一下醫生,醫生也有醫生的瑣事。說完我就拿著掛號單給阿姨看。阿姨看居然流淚了,她說:我不是潑婦,我也是有修養的人,今天不是氣極了我不會這樣過激的,看著阿姨一臉不悅。或許那刻只有患者能體會她的心情。有一位好心的大夫和我一起勸了阿姨,並給阿姨很詳細的解說了她的病例單。阿姨聽後很激動,感激的眼淚盈眶。是的,人都是有感情的。適才阿姨流下的是無奈和怨恨的淚水,而此刻卻是感激的淚水。我在想,如果人人都像這位好心的大夫那樣,那阿姨用得著那樣不堪嗎?都是醫者父母心,但人與人到底差距在哪裡呢?一連串的反思在我腦海裡,久久不曾離去……

  16:00點好不容易聽到叫我的號,自己欣喜若狂的進到了診室。只見這時有一位一看就是農村婦女的人手拎著家鄉特產,哀求著說:“教授幫我加一個號吧,我已經來了三天了,都掛不上你的號,這是我給您買的東西,我求您了,給我加一個號好嗎?我每天早上都來掛號,但都是掛不上你的號。黃牛把號就掛沒了,我不會電腦掛號,聽說你看病看的好,你就幫我看看好嗎?”

  這時只聽教授撇了一眼婦人拿的東西,很生氣的說:“東西拿走,看病歸看病,不要東西。”婦人把東西放在她旁邊的床上,只見她站了起來生氣的吼道:“拿走,拿走。髒不髒啊?別放那!”我心裡暗喜,原來這位教授很正直啊,真是個好人。她讓她馬上出去,並告訴她沒法加號。再不出去她就叫保安了,說罷她拿起電話。婦人見狀好生無奈,能看得出,婦人手中的特產包裝很精緻,可能她自己都不曾捨得嘗。就那樣婦人滿臉惆悵的出了診室門。

  該到我號了,我沒有多想。這時一箇中年男子推門進來,說是※※主任讓他來找教授的,能幫他看看化驗單嗎?只見教授仿若馬上變了個人,一臉微笑。對我說你先等等,她幫他看看化驗單。這時的教授如沐春風般的,和剛才吼婦人的人簡直讓我不敢相信。她變臉也太快了。

  就這樣教授給那位男子細心的講解著化驗單,一講就到了16:25分。那位男子很感激的和教授握手,教授很客氣的送走了那位男子。我心想:呵呵,這就是人與人的區別。有背景的人看病也能享受貴賓待遇。我在一旁耐心的等候著,這時又見一位護士進來,她手中拿著化驗單,並說:“教授患者送你的刺繡我現在幫你拿過來吧,挺長的,我放你窗簾後面,這會人少。”教授微笑著嗯了一聲,只見那護士將化驗單遞給了教授,教授又一絲不苟的給護士解釋化驗單。護士滿意的點點頭,然後離開了。我看看錶已16:45分。好不容易到了自己,教授很細心的看著我以前的所有化驗單,並給我講解一些化驗結果。並很遺憾的說:檢查單很多,但是沒有化驗到最重要的。說罷她給我做了目視檢查……這時,只見剛才那位護士推門進來了,拿了一卷包裝很精緻的刺繡長卷。然後笑著放在了教授窗簾後面,教授客氣的說謝謝。隨後有一位長者也推門進來,一看就是本院的醫生,因為他穿著白大褂,後面帶著位患者。不用說教授又讓我再等等…….就那樣自己從教授診室出來已17:20分。不容自己多想,趕緊刷卡取藥,否則又得在醫院待一箇中午。

  當我出來時,那位婦人還在門口等候。可惜後面的兩個人都有號,她依舊沒有號。這時我才感覺到教授號是多麼的一號難求。看著自己手中還有這位教授的號,我對那位婦人說,你掛她明天的號吧,我的號給你,我已經看好了,明天的號不需要了。那位婦人看看說:沒有用現在都是一卡通,我掛的號是我的個人資訊,即便把號給她她也看不了病。然後絕望的提著特產一動不動。

  醫德,醫風在我腦子裡來回的打轉。難道說看病就那樣難嗎?那位婦人只是想讓教授給看看,在醫院徘徊了三天,依舊是一號難求。看病難,難看病。或許這就是真實的社會寫照,如果人人都遵守公德那看病有如此難嗎?

  這便是所謂的醫生,但是我相信還是有很多職業道德高尚的醫生。在此呼籲:無論何時,請各位醫生有一顆公德心。患者有時只想聽你們一句舒心話。請你們對患者的態度都好點行嗎?醫生是人,患者也是人。他們不比你們低人一等。希望人人都有一片愛,普天下所有人每天都健健康康的。按照正常渠道為患者看病開藥,不收禮金。醫德高尚,那何愁我們的祖國不會更加繁榮富強。

  :醫生

  如今醫生不好當。特別是好醫生。

  她的醫術、醫德受人尊敬,找她看病的人就多。她年事已高,還在發揮餘熱,每班就看十個號。有了網上預約,是方便了患者,卻有時就委屈了醫生。

  醫生按號叫人,就有人感覺不對。現場排隊的,病人就知道,網上預約的,醫生就清楚。這就引起了不滿,說醫生開了後門。

  病人情緒激動,陪人又火冒三丈,就有人衝進診室,破口大罵,直接向著醫生的助手,打去一拳。就診的病人驚呆了,都憤憤不平,紛紛指責打人的人。

  那人退了出去,被打的大夫一頭汗水,面色通紅。醫生只能安慰自己的助手,把道理給在場的病人講。寫字的手都在發抖。

  面對病人,她能說什麼!她年過八旬,還在繼續救死扶傷,看不完病,就不下班。因為她有醫德,受人尊敬。

  她的助手卻因此而心靈深處受到創傷。醫生也不例外,那發抖的手就看到了她的內心。

  心靈的創傷是難以醫治的,沒有藥物立馬見效。它需要安慰和關愛,需要社會風尚和人際和諧。這本是人類社會的優良公德,也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可它有時就遭到了破壞和凌辱。要說這也是一種疾病麼,它同樣需要治療,需要更好的醫生啊!

  :鄉村醫生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於是,在鄉下,每一個村子都會應運而生一個或者幾個鄉村醫生。在我對故鄉的回憶中,鄉村醫生和鄉村教師有著特殊的印象。鄉村教師腳插墒溝手執教鞭,教書育人,培養著一茬又一茬農家孩子;鄉村醫生也是一邊幹農活一邊開藥打針,治病救人,給一個又一個患者送去健康。他們都和村子裡每家每戶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

  鄉村醫生一般把診所就設在自己家裡,一間耳房,一個藥櫃,一張桌子,幾把椅子,足矣。村裡人都把鄉村醫生的診所稱作“藥房”,也只是一間房,不是大醫院有高樓有科室,稍與平常的村裡人不同的,鄉村醫生會在自家院內特意栽一些花,種一些草,病號多時,候診的可以觀賞散心。擺設簡單,看病卻熱情。鄉村醫生本身也是莊稼人,病人來看病,病情和墒情都是話題。人感冒發燒了,該吃什麼藥;稻麥長出幾片葉了,該施什麼肥。望聞問切,家長裡短,嘻嘻哈哈中,病人就拿了藥打了針,好像本來就沒有病似的。

  鄉村醫生看起來都是懶洋洋的樣子,說話行動慢吞吞的,這可能是職業習慣,再者他們從來都是睡眠不足,因為他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睡覺,睡下之後,半夜還常會被人拍著門環急促促地叫起來。鄉村醫生家的燈都是徹夜亮著的。誰家的小孩子夜裡發燒,大人也就心急火燎的,抱著孩子,到院裡順手摺段桃枝揣在身上驅除邪氣,鎖好門,急忙忙走一段黑糊糊的路,老遠看到鄉村醫生家的燈靜靜亮著,焦急的心先就平和了許多。

  我們看到鄉村醫生的藥櫃裡既有西藥也有中藥,可見他們都懂得一些中醫和西醫的知識,但是說句真話,他們對中、西醫都不是很精通,加上沒有高階的檢查儀器,遇到不常見的病,鄉村醫生就把握不準,為使患者不延誤診治,就建議鄉親們還是到縣裡或者其他地方的正規醫院去。畢竟人們得大病的時候不多,所以鄉村醫生的診所病號還是不斷的。村裡人為了生計,開工廠、做買賣、外出打工,鄉村醫生憑著自己的醫術,完全可以維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有的還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

  鄉村醫生往往都有自己的特長,會配製一些比較靈驗的土方。我們那兒現在就有好幾位,在治療面板病、跌打損傷、小兒腹瀉等方面頗有聲譽。有一些鄉村醫生平時注意學習研究,使自己的醫術不斷提高,最後成為遠近皆知的名醫。有一位專治婦科病的老中醫,早年在鄉村住著,後來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在大醫院裡坐診,家裡也搬到了縣城,可鄉親們還是千方百計地找到了他。

  鄉村醫生的腳步幾乎踏過村子裡每一家的門檻,幾乎所有的村裡人都見過他們懶洋洋、慢吞吞的樣子,聽過他們平和而親切的話語。西藥治標中藥治本,中西結合標本兼治。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他們像是行走江湖的英雄,一旦知道了我們遇到了病魔的侵襲,就會過來打抱不平,拔刀相助。當他們走出診所,扛著鋤頭,走向自己的菜地時,依然是一位滿身泥土氣息的純樸的莊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