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散文詩教學方法有哪些

  散文詩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是幼兒比較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但由於幼兒園教材沒有統一的標準,以致幼兒園的散文詩教材良莠不齊,真正具有“詩情畫意、短小精悍、想象豐富”等特點的優秀作品為數不多。因此,小編為大家收集了對幼兒園的散文詩教學進行幾點改革。

  一、理——讓幼兒吟誦時朗朗上口

  可對散文詩進行梳理:一是將三個不同的角色轉變成一人,這樣散文中的一問一答就在兩人間展開,並用圖示以男女不同的形象區分開來;二是把散文中所有畫筆發出的象聲詞都設計成“唰唰唰”,並在教學中配以動作輔助。

  二、裁——讓幼兒理解時輕鬆自如

  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卻讓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束手無策。因為它既描述了秋天五彩的顏色,又提到了各種香味和聲音,既要讓幼兒用眼睛去發現秋天的美,又要讓幼兒用鼻子去聞、用耳朵去聽,還要理解什麼叫比喻……短短一節課,教師往往是手忙腳亂,幼兒也常常是應接不暇,猶如在雲霧之中,雖然欣賞了好幾遍,但腦海中似乎只留下了“秋天的雨”這幾個字樣。面對如此尷尬的教學效果,教師事先必須學會“裁”,如同一位裁縫師用一塊布料做成衣他必須先裁剪掉多餘的部分,使之適合特定的身材。因此,不管散文詩有多經典、多精美,該忍痛割愛時就得割愛,斟酌取捨,裁剪掉多餘部分,選擇適合幼兒認知特點和最能發揮自身教育優勢的內容來實施教學,或重點讓幼兒欣賞秋雨帶給自然界的五顏六色,或注重引導幼兒聆聽秋雨帶給小動物過冬的訊息……而其餘部分可在幼兒充分理解、感受之後,在延伸活動中逐漸滲透學習

  三、尋——讓幼兒學習時為我所用

  散文詩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它為幼兒提供了成熟的語言樣本,可以讓幼兒模仿、記憶並創造性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但這些成熟的語言樣本猶如埋藏在沙礫中的

  金子,需要教師去發掘。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做一個不屈不撓的尋寶者,靈敏而準確地挖掘出它,讓它成為每個幼兒渴求的知識瑰寶。

  在散文詩教學中,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個簡單的句式,只要能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日漸豐富、成熟,教師就應儘可能地將它“尋”出來,並以幼兒樂於接受的方式教給幼兒。

  四、順——讓幼兒創編時得心應手

  創編散文詩是一種融思維、語言發展為一體的創造性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但在實踐中有的教師過分注重散文詩的格式是否工整、句子是否對仗、詞句是否押韻、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等,致使幼兒創編時無所適從,創造的積極性屢屢受挫。其實,在散文詩創編的過程中,教師除了以支援、鼓勵的態度為幼兒提供寬鬆的心理氛圍外,更應注重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仿編的空間,掌握創編的靈活性,最大可能地順應幼兒,使幼兒創編時得心應手,覺得有興趣、有情趣。

  總而言之,形式各異的散文詩,給教師留下了改革創新的空間。我們在使用這些教材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墨守成規,應當學會選擇、學會提煉、學會重組、學會超越,真正把散文詩變為幼兒的精神食糧,讓文學的種子在他們幼小的心田裡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