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好應該該怎麼辦才好

  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躁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孩子學習不好的解決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學習不好的解決方法

  第一,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

  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躁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第二,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

  ①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

  ②你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

  ③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第三,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①孩子上課是否用心?作專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

  ②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

  ③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讓孩子恢復自信,培養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順做到了下幾點。

  ①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援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鬥。

  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幹預,老指導,老幫助。

  ③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是成功之母,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⑤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原因之一:對學習的關注程度。孩子對學習的關注程度表現在對教學安排的服從上。這種服從有真服從、假服從和不服從。真服從是人到心也到,假服從是人到心不到,而不服從是人都經常不到。真服從的孩子會遵守學校的紀律和作息時間,上課會認真聽講,下課會去認真完成作業。孩子不用心學習,大致也分幾種情況。一是家庭原因,孩子沒法靜下來學習;這種情況,需要修理家長,實在不行就需要給孩子更換環境。二是孩子什麼也不愛好,這種孩子需要培養他對生活的熱愛。三是孩子另有所愛,另有所愛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這些孩子常常喜歡打遊戲或痴迷某項體育運動,更糟糕的是有不良嗜好甚至拉幫結夥到處尋求刺激。他們就像是一堆著火的乾柴,但是燃的不是地方。你只能在不該著火的地方滅火,同時在希望著火的地方去引火,或者你慢慢扇風,一點點把火苗引向你希望燃燒的地方。

  原因之二:孩子的接受能力。表現為在認真聽講的情況下,上課孩子能不能聽得懂?聽懂的程度如何?完成課後作業有沒有問題?有問題會不會想辦法解決以及怎樣解決?影響孩子接受能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認知基礎,二是認知能力。成績差的孩子,多半是認知能力比較薄弱而又一直沒有機會得到提高,學習力的培訓,是當今教育最嚴重的缺失。

  我們把學習還算努力用功,但因為基礎差和接受能力差而學不好的學生叫學困生。我們可以把不愛學習的學生都叫厭學生,無論他們的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好壞,反正就是不愛學習。而厭學生中那些基礎差、接受能力也差的學生,就叫特困生。學困生還有一定的學習願望和動力,只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基礎補習和學習方法指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還是比較容易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對於厭學生,我們需要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上來,一方面幫助他們剋制玩耍的慾望,另一方面幫助他償培養學習興趣,培養在學習上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對於特困生,工作就要複雜和系統得多。簡單的要求、補習、訓斥、鼓勵、激發和誘導都不會起作用。要不斷地給特困生製造成功的機會,不是一次,而是一連串的成功機會,他們才有可能慢慢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對成績差的孩子的幫助,常常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靠系統行為。

  培養孩子好好學習的建議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