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明朝期間,在永樂帝朱棣的大力支援下,中國的航海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期間發生的最具標誌性事件當屬鄭和七下西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在這近三十年的時間裡,鄭和曾經七次下西洋,為了能夠成功的完成每次航程,明朝政府可謂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建造了數萬輛船隻,同時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培養了一大批航海能手以及翻譯專家。

  鄭和每次下西洋的出發地基本是一致的,大多是從江蘇的劉家港拔錨起航。每一次行程中,鄭和都依照慣例展開外交,每到一處,鄭和首先會對當地的國主宣讀來自明朝皇帝朱棣的詔書,緊接著便是對國王以及皇室貴族們的例行賞賜,賞賜物非常豐盛,有金銀、玉帛以及紗羅等珍貴物,大多數國王也都會投桃報李,將本國的土特產作為回禮交給鄭和帶回明朝。

  鄭和七下西洋的過程中,所到達的國家不下三十多個,包括爪哇、天方、阿丹、真臘、蘇祿等地,其中鄭和下西洋最遠的行程是到達了非洲東岸的紅海地區。公元1433年,鄭和在最後一次行程的過程中病逝於航船之上,中國的航海探索也就此結束。

  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一是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早期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當時明成祖朱棣剛剛取得靖難之役的成功登上皇帝寶座,他急於展示天朝上國的繁榮富強,同時也為了加強明朝與海內外各國之間的聯絡,於是派自己最信任的親信鄭和七次下西洋,宣揚國威,促進貿易。

  二是當時中國江南地區擁有當時非常先進的造船技術,鄭和乘坐的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遠洋船隻,擁有很強的抗強風能力,同時鄭和的船隊上各類船隻齊全,有兵船、補給船、指揮船等,可以說是一支非常完備的船隊。隨船的除了官員外,其餘都是從東南沿海招募的漁民水手,他們都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人才儲備非常充足。另外中國在宋代發明的火藥,此時已經全部配備在鄭和的船隊裡,使得船隊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迷失方向。

  三是鄭和本人超強的組織能力,作為一支船隊的統帥,鄭和麵臨的問題很多,但是在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生內訌這樣的事情,鄭和總是能團結手下的船員,帶領大家在茫茫大海中,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任務,這也是鄭和下西洋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鄭和下西洋的困難

  鄭和下西洋是受命於明成祖朱棣的指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一路航海遠行。鄭和下西洋的困難是相當大的,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遠行,沒有前例可以參照,沒有經驗可以借鑑,所有的一切只能憑藉自己的摸索去完成。就如同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組織一樣,上百艘船隻如何安排,如何保持有效的聯絡都是需要花費一番功夫研究的。

  其二、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極大,不僅船隻多,而且隨行的人員也是極多的,每次都超過上萬人,要保證這些人的糧食足夠、穿戴供應齊全,是一項極大極困難的工程。

  其三、地理位置的不熟悉,海上天氣的多變,這些對於鄭和下西洋來說才是更為危險的,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現船毀人亡的局面。

  其四、語言的溝通不暢,沿途所經過的國家極多,但如何能夠保證將明成祖的任務圓滿完成,將大明朝的威儀傳播海外,對於鄭和來說則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