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貝種植方式_怎麼種植平貝

  平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乾燥鱗莖。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為一種常用中藥。怎麼種植平貝?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平貝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平貝的栽培技術

  平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平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 的乾燥鱗莖。平貝母又名坪貝、貝母、平貝。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為一種常用中藥,與川貝母、浙貝母同屬貝母屬,但在藥用上有一定差別,主要分佈於東北地區的長白山脈和小興安嶺南部山區,主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山西、陝西、河北等省。種植歷史較久,現在許多地區開始栽培,效益頗豐。野生平貝喜冷涼溼潤的氣,多生長在山區林下及河流兩岸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較溼潤的地方;人工栽培平貝喜疏鬆肥沃的砂壤土,粘土地、砂地及低窪地不宜種植。

  平貝的生長特性

  平貝母是早春植物,鱗莖小,鬚根少,吸肥力較差,而地上部分生長期僅55~60天,故適宜生於水肥充足而富有腐殖質的土地上。喜清涼、溼潤的氣候。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頂凍出苗,5月開花。地溫在2℃~4℃時即開始抽莖,氣溫13℃~16℃時已生長旺盛。但不耐高溫,如氣溫超過28℃~30℃,土溫20℃以上時,生長即受到抑制,故在5月下旬至6月地上部分即枯萎,地下鱗莖進入休眠狀態,休眠至8月中、下旬又開始萌動,在鱗片上開始生長子貝。9月上、中旬子貝漸多,直至結冰,又進入休眠。待翌春又返青出苗。

  平貝的形態特徵

  平貝母是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鱗莖扁圓形,具2~3枚肥厚鱗片,白色,周圍有時附有少數小鱗莖,基部簇生鬚根。莖直立,光滑。莖下部葉常輪生,上部葉對生或互生,線形至披針形,長4~14釐米,寬2~6毫米,莖上部葉先端捲曲呈卷鬚狀。花單生於上部葉腋,下垂,共著花1~3朵,頂端的花具4~6枚葉狀苞片;苞片長7~10釐米,寬11毫米,先端捲曲;花鐘形,花被片6,外面汙紫色,內面有近方形的黃色斑點,離生,兩輪排列;外花被片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5釐米,寬約1.5釐米;內輪花被片長圓狀橢圓形;蜜腺圓形,蜜腺窩位於花被下方,在花被背面明顯凸出;雄蕊6,比花被片短,花絲具小乳突,花葯近基部著生;於房稜柱形,花柱具乳突狀突起,柱頭3裂。葫果廣倒卵圓形,具6稜,有多數種子。種於近半圓形,邊緣具翅。

  平貝的繁殖技術

  方法

  平貝生命力強,繁殖率高,即可有性繁殖,又可 無性繁殖。有性繁殖一般需要6年左右才能收穫,無性繁殖1~2年即可收穫,所以生產上多采用無性繁殖,即用磷莖栽培的方法。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貝母地上植株枯萎時挖取鱗莖,按大、中、小分開,隨挖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用溼沙或溼土埋藏。栽培時間應在新根及新生芽分化前栽培完,否則影響新根、越冬芽及子貝的生成及分化,而影響來年的生長及產量。栽前將種子用篩子篩選,分大、中、小三個等級,挑出破損、有病的鱗莖。分級栽種,鱗莖大小一致,植株的生長一致,採收期也一致。一般大貝栽後一年採收,中貝栽後二年起收、小貝栽後三年起收。平貝母植株矮小,又無分枝適宜密植。適當的密植能增強平貝的抗旱能力,提高產量。

  種子繁殖

  用鱗莖和種子繁殖。以鱗莖繁殖為主。

  1.鱗莖繁殖在6月份收穫鱗莖時,按大、中、小分成3級,大的加工入藥,中、小者作種栽,分別栽種。分級的好處是,生長一致,便於栽培管理和採收。條栽,中等的種栽按行距5~10釐米,株距5釐米,小的種栽按行株距5釐米×3釐米,栽後覆土5~6釐米,澆水,然後在畦面上撒2~3釐米厚的土糞,以保持土壤水分。畝栽種量300~400公斤。在生產中還常使用“分瓣”和“切瓣”的方法。分瓣是將鱗莖上的鱗片再分成2~4瓣,進行栽種。切瓣是將長形的貝瓣橫切,寬形的貝瓣縱切,切成每塊長10~15毫米,寬7~10毫米。每瓣由不定芽形成一至數枚新個體。

  2.種子繁殖春播、秋播均可。6月份果實成熟,種子採下後稍幹,立即播種,翌年春出苗;春播的種子,需砂藏層積處理。播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10釐米,深0.5~1釐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薄薄一層細土,稍加鎮壓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4月中旬幼苗出土,5月下旬生長基本結束,小鱗莖進入 夏眠。1~3年生苗都只有1片線形葉,4~5年生苗有3~9片葉,地下鱗莖直徑達0.5~2釐米,第6年開始抽莖開花。

  步驟

  1.選地與整地

  選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砂質壤土栽培。忌鹽鹼土和粘和重土壤,低窪易澇或乾旱地均不農宜載植。最好靠近水源,以利灌溉。春季,地化凍後,進行翻、耙地、整地要細緻。按寬1-1、2米,作業道50釐米作畦。將畦面7-8釐米深表土撮到作業道上,使畦成為平底的畦槽,之後用滾子壓實成為硬底,這樣做,便於收穫,防止遺漏,並能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畦底壓實後,上面平鋪5-7釐米厚的底肥,以豬糞為好,馬糞、腐殖土也可。每畝可摻入20-25公斤過磷酸鈣,用的農肥必須充分腐熟並篩細再施入。底肥上再蓋2-3釐米厚的土即可栽植。

  2. 種子種植

  選生長4-5年健壯植株,平常要加強肥水管理體制,並在植株旁插些蒿杆或樹枝為立架,使時卷鬚攀援其上,以免風折。5月份開花結實,5月下旬***小滿***地上植株即漸枯萎,但果尚不成熟,可連帶果收起,存放於通風處待其後熟,注意防黴。幹至果由綠變黃,果縫裂開時,將果摘下,搓出種子,以待播種。

  3. 栽培方法

  在施完底肥,鋪好畦土的畦上栽培,採用橫畦條播,大、中貝行距5~10釐米,株距5釐米,小貝行距5釐米,株距3釐米。播栽完後將根據種栽大小覆蓋4~6釐米腐殖土,覆蓋後摟平。然後在床面上覆蓋2~3釐米的蓋頭糞,以保證土壤疏鬆,保持水分,增加土壤肥力,緩解土溫的變化,保護平貝母安全越冬。

  4.摘花蕾

  貝母現蕾後,如不留種,應及時,全部摘除,以免浪費養分,促進鱗莖生長髮育,如計劃留種,可適當疏蕾。

  5. 追肥

  根外追肥:將肥料按稀濃度比例溶於水中,然後採用澆水方式施入,如有噴灌或滴灌更為方便。施氮肥濃度一般低於0.3%,尿素的濃度可稍高些,在0.3%~0. 6%,可在平貝母出苗前或展葉前施入。展葉現蕾期,可選擇使用0.2%磷酸二氫鉀或0.2%硫酸鉀或1% 過磷酸鈣溶水後濾去殘渣,噴在苗上。也可使用各種水溶性微肥、各種葉面肥料和各種生物菌肥***如EM菌***,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研究發現,通化產的EM菌300倍液可延長平貝母生育期1周左右,施用EM菌的平貝母植株,葉片濃綠,病害較輕,地下鱗莖較大,產量較高。

  根側追肥:***1***點播和條播地 在平貝母出苗後,展葉前,在行間開淺溝***隔一行開一行***追施充分腐熟的餅肥,每平方米100克,對2千克清水,澆施入溝內後覆土。也可追施磷酸二銨每平方米100~150克或尿素100克,均勻地撒施入溝內覆土。

  ***2***撒播地 在春季土壤化凍後平貝母出苗前,及時清除覆蓋物,每平方米均勻地撒施磷酸二銨100~150克,然後用耙子在畦面反覆摟幾次,使 磷酸二銨與土壤充分結合。或於小貝母出苗後,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銨100~150克,或尿素100克,施後立即澆水,使肥料溶化後滲入土層中,但應注意澆水量不宜過多,防止肥料滲入土壤下層,作物不易利用。

  注意事情

  遮蔭作物平貝母是早春植物,喜涼爽溼潤氣候,怕乾旱炎熱、早春溫度在4℃時即萌發出土,溫度在13℃~16℃時進入生長茂盛期。從出苗到枯萎只有60天左右生長期。平貝母植株枯萎後有遮蔭物更有利於鱗莖更新芽的分化與子貝的分生生長。如果地面裸露,容易造成雜草叢生、影響平貝母正常發育。遮蔭作物以大豆,矮生豆角類為好,一般不影響平貝生長,其根瘤還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有利於平貝母生長。同時大豆枝葉繁茂遮蔭能力強,能控制雜草生長。

  平貝的病蟲害防治

  ***1***平貝母菌核病:又名 黑腐病。是危害平貝母鱗莖最嚴重的病害。病發區有零星無苗斑塊區。感染本病的鱗莖全部變黑腐爛。並順水流向方向傳播感染,造成大面積缺苗,造成減產絕產。染病植株早期葉片邊緣變紫色或黃色,整個葉片逐漸變黃變紫,葉緣向下捲曲,下部葉片捲曲嚴重、頂部葉片、葉卷鬚及時尖萎蔫,最後全株枯死。

  預防方法:一是通過有性繁殖建立無病種子田生產無病種裁。二是引種時要嚴格檢疫,絕不引種有病源的種子。三是發現發病植株要把病株和土壤一併挖出用石灰粉消毒換上新土補種新的種莖。四是平貝出齊苗後要結合葉面噴施豐貝、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殺菌劑7~10天噴一次進行預防,並結合噴施葉面肥增強免疫力。對已發病的植株可結合葉面噴施殺菌劑和灌根處理。

  ***2***平貝母鏽病:又名“ 黃疸”,是危害平母較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莖葉,首先在葉片背面和基部呈黃鏽色病班,孢子成熟後呈黃鏽色粉末,隨風飄揚,傳播迅速。莖葉病斑部位出現組織穿孔,逐漸枯黃,造成死苗。

  防治方法:發病前7~10天噴施殺菌劑防病。發病時用萎鏽靈或粉鏽寧葉面噴施,每5~7天噴一次,連噴3~4次。

  ***3***主要蟲害:平貝母主要害蟲有金針蟲、蠐螬、 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主要是因用未腐熟好的糞肥而引起。

  防治方法:一是毒餌誘殺。用敵百蟲粉0.5千克,麥麩子或 豆餅25千克,加水拌勻,黃昏時撒于田間、特別是雨後撒放效果更好。二是用敵百蟲和辛硫磷噴拌腐熟肥料,悶24小時後再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