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與中心議論文

  中心,是便利、機會、認同等的代名詞,因此,人們常常向往處於中心或成為中心,而攻城容易守城難,如何穩於中心,不使自己邊緣化,的確是一個難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一方椅,一壺茶。一絲書香,在《陸游詩詞淺釋》的指引下,我漫步在陸游的輪迴邊緣,讀他那百味人生。似茶,留有餘香。

  茶是上好的茶,清澈的泉水襯著碧綠的葉子。更為飄香。這就是年輕的你。只一襲青衫。

  一管清簫。一曲終了。壯志猶在。你明白,官場只是你施展才華的一錐之地。世界之大。何處找不到展露才華的地方呢?你遊學四海。縱橫豪氣。《泛瑞安江風濤貼然》一氣呵成;你境界開闊。淋漓筆致,揮手寫下《度浮橋至南臺》;你清麗流轉,自然灑脫,《東陽觀酴醾》

  字字皆律。不過是沒官做。不過是懷才不遇。

  可要因此放棄執著麼?不!才不!你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鄉間的靜謐才是你最終的歸宿。清高如你。痴梅成性,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世人說你瘋狂。說你清高,可我卻愛極了你這狂妄勁,愛極了你這深深的儒雅、淡定從容。

  輕輕抿一口茶。有一絲絲苦。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一站旁的古棧道旁,一樹梅花悄然綻放。依舊青衫磊落的你站在梅樹下。一瞬落花如雪。你拾起一枚落花。宛若看見那熟悉又美麗的笑顏。你胸口一緊。耳畔又傳來那熟悉的聲音:“表哥。記得傾聽花開哦。”

  你看到那個身著白衣、衣袂翩然的絕色女子手捧那泣血的休書。眼良中流露出那份無奈、不捨與無盡的痛楚。你淚流滿面,是恨自己當初的懦弱麼?是怨當時的不堅定麼?重遊沈園。這是夢嗎?你看到了什麼?白衣勝雪。美顏如舊。

  薄弱的背影漸漸遠去。內心的情緒終於難以抑制: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兒年離索。錯!

  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溢魷絹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

  莫!莫!

  古道上,鋪了一地的落梅。花已零落成泥,驀然回首時,彼處燈火闌珊且早已空無一人。

  終是失去了,你灑脫一笑,繼續向前,懷揣著你對唐婉深深的愛。前方是南宋小朝廷的疾風驟雨。你獨一襲青衫,馨香如故。

  泡久了的茶,有著淡淡的清香。但又有絲絲的醇厚。如此矛盾的綜合體。不正是你坎坷一生的愛國之旅?看戎馬上,你意氣風發。熱血報國。爽朗的笑聲迴盪沙場;探營帳中。你愁容皺眉,領土的喪失使你徹夜未眠……即使不在官場。你一生仍以詩文為武器,書寫抗敵御海、恢復中原的激越情懷,愛國之心老而彌堅。你忠憤蟠鬱,渾成老健。一首《觀長安城圖》道出了你多少的辛酸?你風神超邁,一曲《長歌行》逸氣橫秋:你壯浪患肆,憂憤難抑。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渾然天成!瞧羅帳下。

  仍是一襲青衫的你,卻似風中之燭。搖搖欲墜。藥如口,苦澀不及心之痛。你輕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念著,老淚縱橫。這是你飽經歲月淪桑、壯志未酬、為國為民的憤恨之淚啊!

  那個笑看紅塵,騎驢人劍門,一身熱血沸騰的男子;那個深巷聽雨,笑談宋朝,卻也難掩泛白的寂寞的男子;那個驛外橋邊。雲淡風輕。空留一腔抱負,唯剩香如故的男子;那個沈園提筆,難掩眉目間不甘痛楚的男子;那個深夜驚醒,滿面擔憂,鐵馬冰河人夢來的落魄男子;多少年來飄搖之路,多少年來淒涼苦楚,無尋處;卻見輪迴邊緣處。幽梅如故。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喜哉,先有放翁後有我;悲哉,心有放翁而無放翁再來。我願時時拿起《陸游詩詞淺釋》。用心拜讀,我可更加接近你輪迴的深處,領略你多彩的人生。

  篇2

  中心是令人嚮往的地方,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中心,因為在卡耐基先生的著作《人性的弱點》中曾提到過,人有八種需求,其中一種便是顯要感,處於中心地帶的人往往倍受別人矚目,因此人們都向往中心地帶。

  處於中心地帶有好的一面,它可以讓你的顯要感得到滿足,而處於中心地帶的人他會需要別人的認可,從而不斷提升自己,趨向於完善的自我。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成績極好,每次考試放榜他都名列前茅。我詢問他致勝的祕訣,他回答:"倍受矚目的感覺極好。"他的成績一路上升,未曾下降過,我想這便是中心地帶對一個人的督促力的作用吧。

  當然中心地帶也有壞的一面,它是一把雙刃劍。

  中心地帶令人嚮往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它滿足了人的顯要感。於是我想,當一個人處於中心地帶時間過久,他便可能對顯要感有了一種病態的需要。這意味著什麼?顯要感是通過別人的認可和關注而被滿足的,這意味著對顯要感有一種病態需要的人可能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人之所以會在意別人的想法,想知道別人想什麼,是因為想利用別人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而如果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忘記自己的本心的話,便會迷失自我,不知不覺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我想,如果太在意別人所想,一個人便會在中心地帶迷失,最終邊緣化。

  邊緣是否意味著壞呢?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好的"邊緣"也是一種"中心",即"自我的中心"。即在這個"中心"中,主體和客體都是自我。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有一段令我記憶猶深的描寫:一個人走在路上,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說的話,一定要做的事,現在都可不理。

  朱自清先生是因為拜託別人想法的拘束,才會有這般祥和的心境吧!這般質樸而又別樣的意境,我想這正是邊緣的魅力所在了。

  在這嘈雜的塵世中,無論你是處於中心被眾星捧月,還是在邊緣充當一個審美的客體與主體,只要有一顆健康的心態,勿忘初心便可以成就自我。

  篇3

  中心,是便利、機會、認同等的代名詞,因此,人們常常向往處於中心或成為中心。而攻城容易守城難,如何穩於中心,不使自己邊緣化,的確是一個難題。

  穩於中心需自謙。在日常生活裡,不乏有一些容易驕傲自滿的人,他們多數是已處於中心或正向中?目拷??"精英人士"。但他們在收穫機會和認可的同時卻忘記了自謙,因此迷失自我,最終退出中心地帶,一蹶不振。而懂得自謙的人,常常收斂自己的鋒芒,即使處於中心仍虛心求教,因此穩紮穩打,常立於不敗之地。

  穩於中心需自省。處於中心的確是一件好事,無論在工作還是學習上,處於中心都會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是處於中心並不意味著我們已達到完美,可以停滯不前了,我們還應該努力讓自身素質不斷提高。這時候,就需要自省來幫忙。處於中心的同時,我們應時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尋找一下自己還有什麼是未達到的,努力爭取達到,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穩於中心。

  穩於中心需自靜。"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處於中心正如身居高層,四周平靜、空曠。在一個如此平靜的環境中,我們也需要使自己的心靈保持沉靜。因為沉靜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辦事效率,沉靜使我們心思澄明,沉靜使我們進步,遠離邊緣的喧囂。

  穩於中心需自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自強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質。一個自強的人會對自己有高要求。他不易滿足,只求做到最好;一個自強的人會有遠大的理想,鞭策他永不停歇,勇往直前;一個自強的人會尋求美好、平和、沉靜......因此成為一個自強的人,自然能穩於中心,做一個常勝將軍!

  穩於中心是每個已達到中心的人心目中的追求,而自謙、自省、自靜、自強則是它的"必需品",擁有它們,便離穩於中心不遠矣,讓守城也變得容易。相信,穩於中心,不畏浮雲!只緣身在最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