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名人事蹟素材

  目前,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 假、大、空 的問題,說到底是因為缺乏習作素材,名人素材是我們最需要蒐集積累的素材之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左宗棠受挫的故事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喜歡下棋,而且棋藝高超,很少有對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在擺棋陳,招牌上寫著:“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高狂妄,立刻上前挑戰,結果老人不堪一擊,連連敗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把那塊“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拆了,不要再丟人現眼。

  沒想到,當左宗棠從新疆平亂回來時,居然又發現了那塊牌子。他很不高興,就又去和老人下棋,但是這次他竟然三戰三敗,被殺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慘遭敗北,他很驚訝:老人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棋藝進步得如此之快呢?他向老人請教。

  老人笑著說:“你雖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將出徵,所以我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你已凱旋,我就不必再客氣了!”

  左宗棠叫後心悅誠服。

  二

  陳策追騾的典故

  陳策,是宋時的建昌南城人。有一天,陳策去集市上買了一匹騾子。這騾子精壯精壯的,毛色發亮,走起路來四隻蹄兒像翻花。喜得陳策連聲說,好騾好騾。他就只會說好騾好騾。第一次用這騾子,是要從西城運一些絲綢到他的鋪子。夥計將鞍放上騾子的背,想不到騾子突然暴怒起來,上躥下跳,連鞍都摔在地上,把幾個夥計嚇了一跳。

  這騾怎麼了?夥計把騾捉住,又試了幾次。只要鞍一上騾背,它就發怒一般暴躁地蹦跳。“這是一匹傷鞍的騾,老主人整的。”陳策說。騾不能負重,廢物。鄰居說:“怎麼來,怎麼去。”可陳策這個人不忍心這樣做。受了欺騙,可他就這樣認了。他叫夥計把騾子關到城外閒置的老屋子裡,每天供給它草料。他說,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對畜生這樣狠,真是畜生!他的兒子對父親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還是想怎麼來,怎麼去。誰都會這麼想。但這個念頭他不會跟父親說,他有點怕父親,所以後來做的事他都是瞞著父親乾的。他找到平時極相熟的一個人——駔。駔就是市場經紀人。

  他說,你想法把我這頭騾子賣了,二一添作五,錢分你一半。這個駔答應了。機會來了。有一個路過南城的官人的馬死了,便來到騾馬市場,想再買一匹。駔瞄見了他,上前說,有一匹上好的騾子,因為負重時受了點傷,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趕生意,急著把它賣了,你要不要看看?官人就隨他過去。一匹精壯精壯的騾子,毛色發亮。官人連聲誇,好騾好騾。駔說,就是背上有些傷,稍養一養就好了。騾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鮮的血痂,是陳策的兒子和駔叫人磨出來的。脫毛,破皮,見血,多痛苦。騾子悽傷,可它不會說話。官人和當時的陳策一樣,毫不猶豫就買下了。他說,我的行程寬裕,暫不用它,只與我隨行即可。陳策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可知道也已經晚了,那官人早已離開南城,已經離開五天了。陳策騎上馬,沿官道追。日夜兼程,沿路打問。他花了兩天時間,趕上了那匹騾子。那騾子見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說什麼說不出來,只知道犟著不走。陳策向官人行禮,說,這是一匹傷鞍的騾子,不能負重。官人疑心他捨不得這精壯的騾子,要反悔,就說,傷鞍的騾子我也要。陳策解下自己的馬鞍,遞給官人:不信,你試試。官人說,我不試。

  陳策嘆一口氣,我以誠待你,你卻疑我欺詐,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說完策馬回頭,原路歸來。又過了三天,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陳策,說,我來並非為討回銀兩,特為謝罪而來。你待我以至誠,竟受我小疑。哎,慚愧呀!陳策這個人就是這個樣子。

  三

  修表人提點海涅

  德國著名詩人海因裡希·海涅,20歲之前寫過許多抒情詩。這些作品語言華麗,情緒飽滿,充分展現出了他高於常人的才華。可奇怪的是,購買他詩集的人卻寥寥無幾。

  這天,苦惱的海涅去拜訪了一位老表匠,此人是遠近聞名的智者。海涅將詩集送給了他,並且訴說了自己的苦惱。老表匠翻了翻詩集,然後把海涅帶到一個小房間,裡面陳列著許多珍奇的鐘表,都是市面上所難以見到的,有的還能模擬出動物的叫聲。

  老表匠取出一塊精美的金錶,海涅頓時就喜歡上了它,這塊表不僅外觀漂亮,還能防水,更絕的是它能準確地指示方向,顯示出星象的運動形勢和潮汐的起落趨勢……

  海涅迫不及待地詢問它的價格,想要買下它。老表匠卻搖了搖頭,指著他手上戴的那塊普通表,說:“用它換就行了。”海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交易瞬間達成。此後,海涅如愛護自己性命般愛護著那塊金錶,走到哪都戴著它,並且不忘在別人的面前炫耀它。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又回到了老表匠那裡,聲稱要換回自己原先的那塊表。

  “這塊金錶有許多優點和難得的地方,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不能準確無誤地顯示時間。”海涅對老表匠不滿地說。“我戴著它,它卻不能告訴我正確的時間,有誰會問我方向和潮汐星象呢?這些功能雖然好,可對我來說,又有什麼實際用處呢!”

  老表匠聽後,微笑著點了點頭,從懷裡掏出海涅之前送給他的那本詩集,說:“那麼,你的詩集跟它相比,如何呢?”

  海涅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他當即明白了自己的詩歌不受歡迎的原因——再優美的辭章如果不能植根於現實的土壤,那麼它便成了無根的浮萍,虛有其表的裝飾。

  此後,海涅開始不斷深入到社會底層,去了解普通大眾的渴望,並用他們喜聞樂見的詞彙將其構建起來,從而完成了一篇篇既優美又有深刻思想的詩作。他也因此被譽為德國文學史上,唯一能將作家和思想家完美結合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