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日月潭

  一、 學習目標:

  1、 會認“環、繞”等9個字,會寫“島、展”等12個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能掌握課文出現的成語,有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4、 體會祖國山河的壯美,有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 情感目標

  1、 有熱愛祖國,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 教學重、難點

  5、 1、會認“環、繞”等9個字,會寫“島、展”等12個字,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臺灣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新疆的吐魯番,牛羊成群,瓜果飄香。首都北京,車如水,人如潮,繁華而熱鬧。我們的祖國多麼可愛!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和老師再接來的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國的美麗河山嗎?

  那今天,老師就先帶小朋友們去看看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日月潭。

  出示課題《日月潭》齊讀。

  二、 新課教學:

  1、 開啟課本翻到39頁,輕聲的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

  2. 小朋友都預習過課文了,那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預習得最認真,老師手上有些生詞卡,哪組的小朋友可以來開火車讀讀,***環繞、茂盛、隱隱約約、建築、清晰、朦朧,仙境***

  3、小朋友們,你們可以把這些詞從課文中找出來嗎,比比誰找得快,

  4、同桌互讀詞語,比比誰讀得好

  5、那哪個小朋友知道這些詞是什麼意思?

  環繞:圍繞***造句***

  茂盛:***植物***長得多而且茁壯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建築:建築物,***舉例說***

  清晰:清楚

  朦朧:不清楚***說出反義詞: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優美的地方。***課文中說哪裡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個神話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麗,那小朋友,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來讀讀課文,感受一下美麗的日月潭嗎嗎?

  7、 齊讀課文。

  8. 日月潭美嗎?那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課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訴我們,它名字的由來?

  9、 哪個小朋友願意把這一自然段讀一讀?

  10、 小朋友你們認為他讀得這麼樣子?誰願意也來讀一讀和他比一比?

  9、 齊讀。

  三、 指導書寫。

  四、 小結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匯入:

  1、 課前我們來個搶答賽,小朋友想參加嗎?

  日月潭在哪裡?

  日月潭中美麗的小島叫什麼?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課文中介紹了日月潭什麼時候的景色?

  二、新課教學:

  1、課文介紹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時的美麗景色,小朋友你們想先去看看什麼時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學順序可根據情況調整***

  2、教學第三自然段:

  a 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b 清晨的日月潭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c 你們覺得它美嗎?那要怎麼把日月潭的美讀出來?***輕聲,舒緩***

  d 4組比賽那組讀得棒

  3、教學第四自然段

  a 教師朗讀,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 說說自己的感受

  c 指名讀本段

  d 學生評

  4、日月潭美嗎?小朋友想不想動手來畫畫日月潭呢?

  5、指名介紹自己的畫

  7、 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畫

  三 、指導書寫。

  第三課時

  一、 複習匯入:

  1、 老師手裡有一些生詞卡,小朋友你們能讀好嗎?***課後讀讀記記***

  2、 這些詞的意思你們知道嗎?

  3、 交流

  4、 小朋友你們自己再讀讀課文,找找這篇課文裡有沒有那些詞、句可以住進我們的好詞好句本的呢?

  二、新課教學

  1、 朋友你們自己先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問題想問的?

  2、 交流

  3、 小朋友喜歡這篇課文嗎?那你們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起來嗎?

  4、 自由背誦。

  5、 除了日月潭,你們還知道臺灣有哪些好地方嗎?

  6、 交流介紹。

  7、 介紹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導書寫:

  -葡萄溝

  學習目標:

  1、 會認“溝”等11個字,會寫“吾”等12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3、 能讀懂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葡萄溝是個好地方,產生對葡萄溝的嚮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人民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認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教學難點:

  感悟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一些介紹家鄉特產的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新疆風格的民族音樂。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音樂薰染氣氛,談話匯入課題。

  1、談話匯入同學們,準備好了嗎?這節課我們一起去參觀葡萄溝。***板書:葡萄溝***

  2、出示生字“溝”,與形近字“鉤”區別認記。

  3、書寫“溝”字。

  二、自主初讀。

  在課文中圈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準字音。重點指導讀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   ***gàn***幹活    ***fēn***分開   ***dīng***釘子

  ***hào***好客    ***gān***葡萄乾   ***fèn***水分   ***dìng***釘著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問:葡萄溝在哪?是個怎樣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開啟書自由朗讀吧!

  2、學生自讀課文感悟:

  ***1*** 回答“葡萄溝在哪?”***在新疆吐魯番***

  課件地圖展示地圖,學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明確三者關係。

  生字卡片認記“新疆”、“吐魯番”、“葡萄溝”。

  ***2***“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教師相機板書:是個好地方。

  四、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為什麼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呢?請你們細細的讀讀課文第一段。

  1、學習第一段。

  ***1*** 學生讀第一段,邊讀邊悟:你從這段中知道了什麼?

  ***2*** 這裡都出產那些水果呢?***課件出示圖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結合圖片認記“蜜”、“杏”。

  形近字對比識字“蜜”、“密”。

  “蜜”、“密” 書寫指導:第一筆“點”起筆要高,寫在豎中線上;中間的“必”字儘量寫邊,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溝既然出產那麼多種水果,為什麼不叫水果溝?***讓學生明白葡萄溝雖然出產多種水果,但是葡萄最讓人喜歡。***

  ***5***怎樣讀這段才能表達出人們對葡萄溝的喜愛?

  指導朗讀: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

  ***6***學生互讀互評。

  ***7***小結:葡萄溝出產許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愛,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學生說***

  2、學習第二段。

  師:讓我們去看看秋天這裡的葡萄園是什麼樣的吧!***放錄影***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A、朗讀第二段,並討論;從這段你知道了什麼?

  B、小組讀句合議。“你覺得哪句最美,為什麼?”先講給小組的同學聽,再有感情地讀讀句子。

  ***2***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句。

  a、指導學生看圖,抓住重點詞語“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學生領悟:葡萄溝的葡萄產量高、顏色美。***相機板書;多、美***

  b、討論:“五光十色”能不能換成“五顏六色”?***進一步體會葡萄的可愛,並感知在讀表示顏色的詞語時,語調要抑揚頓挫***

  c、小結:讀了這句話老師眼前浮現出葡萄溝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難怪人們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2*** 師範讀:“要是你這時候到葡萄溝去,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a出示維吾爾族老鄉的圖片,結合認字“維”、“吾”。

  b抓住“最甜”、“吃個夠”指導朗讀。***教師相機板書:老鄉、熱情好客***

  c認記“夠”,注意發現與“溝”同音。

  ***3***看圖訓練口語。

  圖2畫的就是維吾爾族老鄉正在接待遠方的來客。你若是圖中的老鄉,面對客人,你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你若是這位客人,又會怎樣說呢?

  小結:多麼熱情好客的老鄉啊,讓老師忍不住想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 進入角色,激發興趣。瞧,葡萄豐收了,這麼多,怎麼辦呢?你們來幫老鄉想想辦法。

  ***2*** 生默讀第3段,自讀自悟:葡萄乾的製作過程。

  ***3*** 認記“碉堡”。

  a學生自主認記。

  b教師出示圖片,學生結合記憶。

  ***4*** 指名學生充當維吾爾族小朋友演示葡萄乾的製作過程。

  ***5*** 另指一名學生排列葡萄乾的製作順序。***a運到陰房;b掛在架上;c蒸發水分;d製成葡萄乾***

  嚐嚐葡萄乾,說說葡萄乾的特點。***相機板書:色鮮、味甜***

  剛才維吾爾族小朋友的表演,讓我們更加覺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6*** 激發感情再讀該段。

  二、 總結全文。

  1、今天我們參觀了葡萄溝,你們對葡萄溝有了那些瞭解,有什麼感受?請同學們互相討論。

  2、師生交流體會。***教師板書:真***

  3、指導朗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三、實踐活動,讚美家鄉。

  1、師:“葡萄溝的葡萄很有名,我們家鄉出產的  也很有名,你們能誇誇家鄉的特產嗎?”

  ***小組交流課前個人收集的有關家鄉特產的圖片或資料***

  2、課堂練習。

  ***1*** 原文填空積累好詞好句。 ***完成課後練習,“我會填”。***

  ***2*** 完成拓展練習題,仿照上題形式寫一句話。***先說後寫***

  3、評價作業,小結。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髮現規律。

  同偏旁:

  搭—摘

  同結構:

  上下結構——吾、季、留、杏;

  左右結構——坡、搭、摘、釘、夠。

  2、重點指導。

  夠:右邊的“多”字中,兩個“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學生不要寫成左右並排。

  摘:再次強調右邊的同字框裡是“古”。

  五、複習鞏固

  1、猜字謎鞏固生字。

  ***1*** 多一句。***夠***

  ***2*** 弟弟站在木頭邊。***梯***

  2、開火車認字卡,口頭組詞。

  3、多音字填空練習。

  4、聽寫詞語,鞏固寫字。

  板書設計:

  10、葡萄溝

  葡 萄     五光十色

  葡萄乾     色鮮 味甜   是個好地方

  人      客

  -難忘的潑水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瞭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3.通過看圖學文,瞭解周當年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關心少數民族,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滿面”的意思並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最後四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麼是“難忘的潑水節”。

  2.培養觀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

  3.練習概括每句話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2、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瞭解課文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生字的音形義,特別是筆畫多的字。

  2、看圖,瞭解圖意,培養觀察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認真觀圖,瞭解圖意。

  老師出示掛圖,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人們在幹什麼?

  ***人們和周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1***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板書:***傣族***

  ***2***誰知道潑水節是怎麼回事?

  ***學生如果講不清,老師可補充說明:每年的清明時節,也就是當鳳凰花開的時候,到了那天,人們穿上漂亮的服裝,背起象腳鼓,互相潑水祝福,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3***誰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麼地方?

  ***學生說不上來,老師告訴學生:傣族人民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地區。***

  ***4***仔細觀察圖畫,圖上人們的表情什麼樣?穿著什麼?

  ***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喜笑顏開。再看人們穿的衣服,色彩鮮豔、漂亮,包著頭巾,多數的衣服都沒有領子,繡著花邊,赤著腳。周穿著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粉紅色頭巾。***

  ***5***人們的手裡拿著什麼?請你們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一完整話。***老師把句式寫在黑板上。***

  ***人們有的端著碗,有的抱著水罐子,還有的敲著象腳鼓,和週一起歡度潑水節。***

  ***6***人們圍聚在周身旁,像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周,表現了傣族人民的什麼感情?

  ***對的尊敬、愛戴,像親人一般。***板書:愛戴

  ***7***我們敬愛的周工作十分繁忙,還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歡樂帶給傣族人民,說明了什麼?

  ***周和傣族人民心連心,他心裡裝著各族人民。***

  板書:心連心

  過渡:周是怎樣與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為什麼說這次潑水節難忘?下面,讓我們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一起掃清學習中的文字障礙。

  ***二***範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潑:念“p#”,不念“b#”。

  樂:在“歡樂”一詞中念“l8”,另一個音念“yu8”,音樂。

  2.字形:

  樂:共5畫,第***是豎折,不要寫成兩筆:豎、橫。

  幸:要與熟字“辛”區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橫最長,下面不要寫成“羊”字。

  瓣:左中右結構,兩邊是“辛”字,第一個“辛”的豎要寫成撇。中間是個西瓜的“瓜”。要與熟字“辨”區分異同。

  族:不要丟了右上邊的“臥人”。

  駛:左邊是個“馬”,右邊是歷史的“史”字,不要寫成“吏”。要與使用的“使”區別異同。

  祝福:這兩個字都是示字旁,一個“點”,不要寫成“衤”旁。

  毯:半包圍結構,裡面是上下兩個“火”,最後一筆都要寫成點,“毛”的最後一筆要寫大些,把兩個“火”都包在裡面,要注意寫均勻。

  3.解詞: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腳鼓:是傣族的一種樂器,樣子像大象的腳。鼓身是木製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時斜挎在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來給舞蹈伴奏。

  4.熟讀本課生字詞。

  ***五***指導學生寫生字的字頭。

  ***六***作業。

  1.寫生字各一行。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講讀課文,瞭解周當年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

  ***二***做到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8自然段。

  ***三***複習本課生字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麼是“難忘的潑水節”?

  ***二***練習概括每句話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生字詞。

  ***採用各種形式讀熟,做到脫口而出。***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三個同學讀課文。第一個同學讀1~3自然段,第二個同學讀4~6自然段,第三個同學讀7、8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是否讀準了字音,並且邊聽邊想每個同學讀的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讀後回答:

  ***1~3***自然段寫周到來前的情況。

  ***4~6***自然段寫周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

  ***7~8***自然段寫傣族人民的歡樂心情。

  ***三***學習1~3自然段的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邊默讀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鳳凰花開的時候,就是潑水節到來的時候。***

  ***2***鳳凰花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從圖上找一找。

  ***火紅火紅的。圖的右下角生長著,地上鋪著花瓣。***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聽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讀一讀最後兩個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書:1961年

  ***3***那一年,周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為什麼還要到那麼遙遠而又非常炎熱的雲南地區和少數民族一起過潑水節呢?

  ***周關懷著全國各族人民。***

  3.齊讀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的。

  ***1***畫出人們的動作詞語。

  板書:敲起、趕來、撒滿、歡呼。

  ***2***“趕來”改成“走來”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趕來”有急切的意思,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願意到最熱鬧的地方來歡度節日,最重要的是他們聽說敬愛的周要來參加今年的潑水節,人們早就想親眼看一看周,能和一起過潑水節是多麼幸福啊!大家唯恐來晚了趕不上和一起聯歡,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趕來。***

  ***3***人們把鮮紅的鳳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麼?

  ***表達人們對周的無限熱愛,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貴的客人,最親的親人時的一種禮節。由此可以看出周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畫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齊讀,說說本體、喻體、比喻詞各是什麼。

  ***5***人們為了歡迎周還準備了什麼?讀出有關句子。

  ***龍船、花炮***

  ***6***“一條條”“一串串”說明了什麼?

  ***江面上有很多的龍船駛過,很多的花炮齊放,場面熱鬧非凡。***

  ***7***“歡呼”一詞表達了人們的什麼心情?讀這一句時應用什麼語氣?

  ***人們渴望見到周,今天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壓抑不住的喜悅通過歡呼聲表達出來。讀這一句時聲調要高,要表達出傣族人民激動、高興、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個人、集體***

  ***四***學習4~6自然段。

  1.默讀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幾句話?***兩句***請兩個同學每人讀一句,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第一句介紹了周的外貌和神態。第二句是講周敲著象腳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圖上週的服裝,他為什麼要穿這樣的衣服?

  ***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3.畫出這段中描寫周的動作詞語,說說這些動作說明了什麼?

  板書:接過、敲著、踩著、跳舞

  ***說明周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齊回憶學習第4自然段的方法。

  ***1***這段有幾句話。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3***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5自然段,先分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一起說說討論的內容。

  ***共有三句話,第一句的意思是潑水開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向傣族人民潑水,為人們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潑水,祝願他健康長壽。描寫周動作的詞語有:端著、拿著、潑灑。這一段進一步說明周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6.練習背誦第5自然段。

  ***1***請三個同學每人背一句。

  ***2***每個同學小聲背這一段。

  ***3***全班齊背。

  7.課文的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圖上的內容?***4~5自然段***

  周來參加傣族人民的潑水節,這對傣族人民來說,是天大的喜事,是雙喜臨門。傣族人民歡欣鼓舞,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全班齊讀這兩段,一定要讀出歡樂的情緒。

  8.第6自然段描寫了周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要讀出語氣。先自己小聲練讀,然後互讀,最後全班齊背。

  ***五***學習課文最後兩段。

  1.請一個同學讀,大家想:這兩段表達了什麼?

  ***傣族人民的激動心情。***

  2.為什麼說1961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難忘的?

  ***因為周來到這裡,他把幸福、歡樂及美好的祝願都帶給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3.全班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六***作業。

  1.寫本課字詞各三遍。

  2.熟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3.做課後作業3。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滿面”的意思,並會造句。

  ***二***鞏固本課生字詞,並會聽寫字詞。

  ***三***背誦課文最後四段,並能按課文內容填空。

  二、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生字、新詞,會用“四面八方”、“笑容滿面”造句。

  三、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