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英語學習心得體會

  具備英語思維能力是掌握英語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經過近兩個月的學習,很多同學發現,我們在小學時哇啦哇啦地說英語,自我感覺很好;而到了初中,老師卻不時指出問題:“這裡發音不正確”“那裡拼讀不對”……為什麼原本“感覺良好”的英語學習會在進入初中後不斷出現問題?英語老師介紹,由於小學階段對英語要求不是很高,這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層次不齊;到了初一,各個學校、各種水平的學生在一起學習,問題就會很明顯,因此初一是攻克英語、打好基礎的最佳時間。學習英語其實並沒有什麼妙招或者捷徑,全在同學們的興趣與勤奮,關鍵是要把握好英語學習的規律。

  根據規則見詞讀音

  英語學習,詞彙為本。沒有詞彙,什麼也不能表達。隨著詞彙量的增加,閱讀理解水平才有可能隨之提高。初一年級同學應一開學就學會拼讀規則,對小學階段學過的單詞按照讀音規則進行分類,對於一些不認識的單詞,不必急於知道意思,先按照拼讀規則讀出來,做到“見詞讀音、聽音寫詞”;在能讀會寫的基礎上,對單詞進行中英文對照,這個過程同學們可能會感覺枯燥,不妨結合小對話或句子來學習;同時,應結合課文中的句子、短文背單詞,一個單詞有很多意思,要經常翻詞典瞭解它所有的意義。

  跟著磁帶大聲說讀

  聽力技能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英語課堂的聽課效率,聽英語和讀英語是營造語言環境接觸英語、學習英語最簡便易行且效果很好的方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擴大聽和讀的練習時間。練習聽力就要多聽英語磁帶或英語廣播,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同學們可以跟著磁帶練習,糾正自己發音的錯誤,大膽張口,學說一口地道的英語。在堅持聽讀之後,逐漸培養起自己的英語語感,把聽到的句子變成自己的話,不用思考信手拈來,興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了。

  熟練背誦脫口而出

  背誦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連課文都背不熟的學生,英語水平肯定不高。要堅持每天背點英語文章,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對話、短文,每天學到的課文要背誦,經常複習,增強熟練程度,以達到脫口而出的地步。

  零打細敲保證時間

  與其他學科相比,英語是一門比較耗時的具有學科特點的課程。如果每天堅持學習英語的時間不少於1-1.5小時,而且將時間化整為零,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裡能形式多樣地接觸英語***如聽、說、讀 寫譯、背、誦等***,效果會出奇地的好

  篇2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英文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英語的言語技能,因此,眾多英語專家都 強調強調“聽說領先”的重要性。具體到小學英語的聽的教學,就是:“從學生的方面來說,要多聽老師、磁帶或其他聲音媒體的泛讀,也要有針對地對比著聽聽同學、自己的讀音與範讀的異同;從教師教的方面來說,不僅要多聽學生學生的發音,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聽標準語音,不斷提高自身的語音水平。”“說”不僅包括“說話”,包括“朗讀”。聽了範讀之後,經過內部消化,再用“說”的方式將學習的成果表達出來,這才是學習英語的一大目標。具體說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說,認真模仿和跟讀範讀者所讀的字母、音素、單詞、句子等,並經常朗讀所學內容,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多運用英語與他人交際;從老師教的方面說,在課堂上要堅持用英語教英語,在課外也要儘可能用英語與學生交流。”“聽說先行”,“讀寫緊跟”。這裡所指的“讀”專指“閱讀”,而不包括“朗讀”。小學階段小學階段學生由於所學英語詞彙量少,閱讀能力一般較差。但應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從開始學習就培養閱讀的習慣、多找一些與自己所學英語水平相匹配的英語讀物來閱讀,以鞏固和發展所學英語知識。具體說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說,要經常閱讀已學過的課文、對話和教師自編的小短文、小話劇、現有的簡易英語讀物等;從老師教的方面說,要多多閱讀有關專業和教學方面的書籍,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編短文的水平,多看學生的習作。”“寫”與“讀”相似,小學生“寫”的水平有限,但又不能完全不寫。要本著學以至用、邊學邊用、用以促學的原則,從一開始就加緊“寫”的訓練。具體說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說,要多做連詞成句、修改病句、翻譯、看圖寫話、小日記、小短文等練習;從老師教的方面說,要經常給學生撰寫可供閱讀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劇等。”
 

  篇3

  1、 心理素質影響學習效果

  古人說:“兩軍相逢勇者勝。”強調了心理素質對效果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現代心理學的看法不謀而合。你會發現,儘管大家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受同一位老師教誨,甚至智商也接近,但學習效果卻很懸殊。這個落差往往是心理素質的差異造成的。

  怎樣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首先要對外語保持長時間的穩定而積極的態度。這可以歸結為兩個字“恆心”。有了它 ,才能像蠶吃桑葉一樣,一口又一口,堅持不懈地去啃,直到攻克目標。

  其次還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

  2、 看書讀聽背——多管齊下效率高

  記憶科學通過大量的實驗,無可辯駁的證明:眼手口舌腦的綜合運用,才能更快更省地再大腦皮層上留下不易磨滅的印象。

  3、“活”單詞與“死”單詞

  經常聽說某某發下巨集願:要一口起背下一本幾千甚至幾萬的單詞,認為這樣可以一勞永逸低解決單詞量問題。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失敗了。因為他們背的都是脫離了句子和課文的“ 死”單詞,大腦對這類東西難以留下印象。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拿自己作過對比實驗,結果:記住18個有意義的音節,只需要九遍,而記住18個無意義的音節,卻用掉80遍。不僅如此,鼓勵地背“ 死”單詞,還難以掌握它在句子中的靈活用法。因此即使記住一部分“死”單詞,它們也多屬於“殘障人士”罷了。

  如何使“死”單詞“起死回生”呢? 我的辦法是——背課文!

  課文不僅限於教科書,也可以是講演稿,散文,新聞評論``````總之就是把一個個冰冷的單詞變成生機勃勃的故事的文章。在大量的整段的背誦文章中,多次的重複不斷啟用記憶的單詞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實際上這種“深入骨髓”就形成了學語言的最重要“語感”。

  4、複習間隔合理,可以省時高效。

  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先生,是個記憶力超群的人。人們問他的祕訣,他回答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重複被人們稱為學習之母。

  5、把英語作為一門文化來學習

  要想把英語學深學透,必須把英語不僅作為語言,而且作為文化去感悟!而這,在我看來,也許是英語學習最有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