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正確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在當今的教育時代,孩子的學習總是很困惑,父母也很頭疼。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升學,從幼兒園開始,一天一天的操心著孩子的未來。作為父母都知道,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以後很難考上好的大學!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父母正確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父母正確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

  1必須有耐心,情緒穩定

  學習方法的問題是基礎性的、根本性的問題,不能操之過急。

  2家長和孩子進行誠懇的溝通

  交談時,家長應該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

  並瞭解以下幾個方面: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孩子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孩子需要什麼幫助嗎?

  3應該孩子的同學、朋友瞭解問題所在

  瞭解這些:學生上課是否用心?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學生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

  4要有正確的獎懲的標準

  當孩子考試失敗時,大加指責埋怨,嚴加管教,往往使學生恐懼考試,迴避學習,不願再做出努力。

  有的老師、家長許諾孩子,如果考試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幾名 就給什麼獎勵,如果考不好就給什麼懲罰。這容易讓孩子過於追求表面的分數,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好好學習的時候給孩子以表揚。

  5要有正確的分數觀

  家長對考試分數的種種不合理態度,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影響很大。因此,家長要認清考試分數的位子。考試分數固然很重要,但它畢竟是表面的東西,它只是衡量學習成績的標準之一而不是全部。

  培養孩子學習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並與他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基本要求:認真閱讀教材,瞭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聽好45分鐘的課。要告訴孩子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有根本聽不懂、自制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三個原因,家長應針對其原因去解決。家長可以請任課教師在課堂上給孩子表現並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還可以告訴孩子,在課堂上即使被叫回答問題,也可以自己在心裡試答老師的問題或在本子上演練,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複查。

  5、及時糾正錯題。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後,分析錯誤原因。

  6、做好讀書筆記和摘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記下書名、作者;

  ②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

  ③記錄方要人物和主要內容;

  ④在書上批註;

  ⑤列提綱;

  ⑥寫讀後感。

  7、學會使用工具書。對於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絡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勤查字典,並進而養成習慣。

  8、掌握閱讀步驟和不同型別文章的閱讀方法。

  學會閱讀的一般步驟:初讀,瞭解全文大意,劃生字、新詞;運用工具書認字、釋詞,瞭解題目與內容的關係。再讀,帶著“寫的什麼”和“怎樣寫的”兩個問題熟讀,讀後分段寫出段意。精讀。抓住重點段落和重點詞語細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熟讀,做好課後“作業與練習”。

  9、培養多種思維方法。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裡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8、遊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遊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模擬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遊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遊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儘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1.家長教育孩子9種實用的方法推薦

2.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3.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4.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5.教育孩子方法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