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媽媽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在單親家庭裡,往往由媽媽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一個孩子,只要媽媽伴隨成長曆程,那麼,媽媽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則、思想……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那麼單身媽媽怎麼教育孩子?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單身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單身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1、不在孩子心中培植唯我獨尊的觀念。花點時間讓孩子接受母親的男朋友是應該的,但絕不該因為生怕觸動孩子心中的往事而放棄尋求幸福機會。孩子即便有牴觸情緒,也要慢慢地化干戈為玉帛,讓孩子慢慢適應,慢慢接受,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就是十分頑固的孩子,到自己成年,自立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和感情寄託,回想往事,也會為當初的耿耿於懷而內疚:母親的幸福豈是自己完全能夠給予的。

  2、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負疚感。離婚媽媽對孩子有負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離婚怎麼說也不是一種罪過。帶著“贖罪”心理對兒女有求必應的母親,要麼培養出一個自私驕橫、不會體諒別人的冷血孩子,要麼給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還債”負擔。太無微不至的愛憐是一種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對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的關注。

  3、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有些離婚女性不樂意孩子與父親相會,讓孩子疏遠父親。其實這是相當錯誤的做法,首先,孩子與父親的血緣、親情是無法抹殺的,阻止孩子與父親相見,其實是對孩子的天性、幼小心靈的一種傷害。其次,自小缺乏父親陽剛之氣的薰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膽怯、吝嗇,往往遊離於男孩圈之外活動,形成某種性情扭曲;而女孩則缺乏與異性親切交流的訓練,長大後往往冷漠、拘謹、陰鬱、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異性相處的能力。單身母親應該明白,拔去仇恨的荊棘,心裡才能開滿友善的鮮花,這對母親和孩子都有益處。

  單身媽媽教育孩子的建議

  1.不能以負疚之心去遷就孩子。一般的單身母親,在心理上都有負疚感,認為夫妻的離異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因此,作為補償,對孩子格外遷就,對他們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儘量滿足。這樣的結果,使孩子老覺得父母欠了他***她***什麼,因此,很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母親,久而久之,就會在家裡蠻不講理,對母親及周圍的人頤指氣使,甚至發展到為所欲為的地步。反之,應該使孩子體貼母親因為離異而遭受的感情挫折,以及因單身帶孩子在生活上的艱辛,讓孩子主動為家庭承擔一部分責任。事實上,不幸和挫折剛剛降臨之時,不免使人情緒低落,內心沮喪,但是,它又確是對人意志和品質的一種考驗。經歷了家庭變故的孩子,應該是更堅強更自立,而不是相反。這跟單身母親的指導思想和教育方式關係極大。

  2.幫助孩子走出自卑的泥沼,樹立自信。孩子的心理一般比較敏感脆弱,當父母離異以後,他們會覺得自己無臉見人,生怕別人嘲笑、看不起自己,他們會羨慕父母雙全的孩子,由此而產生深深的自卑。作為母親,應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家庭情況,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家庭成員健康,有的家裡有殘疾人,有的家庭健全,有的家庭不完整,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關鍵是自身如何對待。外部環境決不是一個人失敗或成功的主要條件,只要自己不輕視自己,別人誰也沒有權利對你說三道四。因為父母離異,根本就不是你的錯。可以以周圍在單親家庭中健康成長的孩子為例,也可以以一些事業成功的偉人如何戰勝不幸和挫折從而獲得成功的事例,鼓勵孩子像他們那樣,走出自己的成材之路。

  3.不要培養孩子的仇父情緒。有的單身媽媽,為了把孩子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孩子面前數落前夫的罪狀,有的甚至以惡毒的語言詛咒前夫,更有甚者,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阻止前夫來探望孩子。她們沒有想到,這樣做,把自己偏執、冷酷、自私、狹隘的性格缺陷在孩子面前暴露無遺,使孩子在心裡瞧不起母親,而如果是不諳世事的孩子,則會受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造成性格的缺陷,這會對孩子造成終身的不良影響。婚姻的傷口哪怕再深,一個有責任感的母親,也只能暗暗地自己舔舐傷口上的血跡,更何況,對方畢竟是孩子的父親,親情和血緣關係是無法用夫妻間的仇恨去斬斷的。夫妻有離婚的自由,但孩子有被愛的權利。孩子像花朵一樣,既需要母愛雨露的滋潤,又需要父愛陽光的燦爛,這對他們心智的健全發育是必不可少的。

  4.不要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孩子。單身母親要努力進行自身的心理調適,無論生活對你多麼不公,你都要以自信的微笑面對孩子。因為一切的不幸,都不是孩子造成的,孩子對婚姻的解體不承擔絲毫的責任。有的單身母親離異後情緒失控,常自卑自憐,或怨天尤人,或喜怒無常,把不良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這對孩子造成很深的心理傷害。曾有一個母親,離異後常在兒子面前唉聲嘆氣,垂淚,聽悲傷的音樂,吃不下飯。孩子受不了這種沉悶氣氛的壓抑,有一天,他滿含眼淚地對母親說:媽媽,我們一起***!孩子的話,使這位母親立刻醒悟,感到她已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生活的希望和樂趣,她從此開始振作,終於走過了人生的低谷。單身母親應時刻記住,面對離異後果的,不只是自己,還有孩子,他們的情感更稚嫩和脆弱。

  好媽媽的教育方法

  1、媽媽再繁忙,也應該關愛孩子,願意與孩子溝通。陪伴就是最好的愛,有媽媽的親近,孩子就不會感到孤獨。不妨在和孩子說話時多表露你的笑臉,不要總是擺著一副嚴肅的面孔,讓孩子不安。

  2、媽媽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管是外在面貌還是言行,媽媽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良好習慣往往是模仿媽媽的。如果媽媽強調飲食衛生,強調言行嘉善,強調外觀整潔,那麼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往好的方面發展。如果媽媽自己每天都蓬頭垢臉,言行粗鄙,忙著操持家務卻不拾掇自己,那麼,你又如何要求孩子也能做到乾淨整潔,講究禮儀呢?此外,孩子進了小學後,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做比較,他們小小的內心,其實更希望媽媽能讓自己驕傲。這並不是孩子愛攀比的表現,而是他們成長階段的情感訴求。

  3、媽媽要尊重孩子,才能培養孩子自尊心。一般來說,孩子更為親近媽媽,有些媽媽卻因為孩子小而忽視他的存在,漠視他的情感和要求,或者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甚至是出氣筒。這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4、媽媽應該學會恰當的批評技巧和表揚技巧。我們都知道過猶不及,孩子做對事就一通表揚,做錯事就一通批評,往往沒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恰當的做法就是,當你表揚時還願意再說一句“我們還有再進步的空間,要繼續保持努力呢!”當你批評時還願意再說一句“媽媽相信你能改變,因為媽媽愛你。”孩子才能在媽媽的正面評價中摸索到自我的成長方向。

  5、媽媽也要保持學習的勁頭。媽媽的態度往往能影響孩子,當你面對新事物時不是拒絕,而是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那麼這種做法也會帶動孩子端正學習態度,願意學習新知識。

  6、媽媽應該適時把孩子的教育權交給爸爸,不要讓忙碌的爸爸忘記對孩子表達愛意。很多時候爸爸是粗心人,他們可能忙碌事業,可能沉迷遊戲,可能天生就抗拒孩子……他們對孩子的關愛經常不表露,所以才有”沉默的父愛”一說。然而,孩子不到成年,是不會懂得這種父愛的。有的孩子甚至直言“爸爸是個在家生活的陌生人”,真是令家人哭笑不得。說到底,教育孩子的責任應該是爸爸和媽媽共同承擔的,媽媽應該適時製造機會,讓孩子親近爸爸,也讓爸爸發揮不同於媽媽的家長優勢,教會孩子勇敢與堅強。

  7、媽媽應該關注孩子學業以外的一切,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多時候,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關鍵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人格心靈的健康健全,媽媽們應該要著重培養孩子做個有禮貌有原則的人,做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