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對聯怎麼寫呢

  對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那麼小編下面給大家分享下幾幅十字的對聯吧。

  

  上聯:爆竹聲聲喜報前程似錦;下聯:梅花朵朵歡呼永珍更新

  上聯:開門見喜個個心花怒放;下聯:過歲迎新人人笑逐顏開

  上聯:開門迎春人人春光滿面;下聯:抬頭見喜個個喜笑顏開

  上聯:辭舊歲祝豐收神州共慶;下聯:迎新春歌盛世普天同樂

  上聯:人壽年豐生活越過越好;下聯:風和日麗春光如畫如詩

  上聯:春風拂春雨潤百花齊放;下聯:黨紀嚴黨風正萬事享通

  上聯:紅梅映冬雲飛雪迎春早;下聯:新歲結良緣心潮逐浪高

  上聯:春多情鵲向枝頭報喜至;下聯:人得意梅從窗外迎春來

  上聯:綠樹條條染綠春光一片;下聯:紅梅點點映紅笑臉千張

  上聯:春戀花花戀春神州盛豔;下聯:黨愛民民愛黨中華富強

  上聯:物阜民康欣逢良辰美景;下聯:風和日麗喜看萬紫千紅

  上聯:人盡其才祖國一日千里;下聯:各得其所神州永珍更新

  上聯:萬里江山重見堯天舜日;下聯:九州花木共沐時雨春風

  上聯:屋前宅後栽樹延年益壽;下聯:荒山隙地造林利國利民

  上聯:豐收曲勝利曲曲傳千里;下聯:科技花革新花花紅萬山

  上聯:百花爭豔神州鶯歌燕舞;下聯:大地生輝祖國桃紅柳綠

  對聯的發展起源是什麼樣的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1] 。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2]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3] 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樑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檮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樑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檮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4]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