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孝經心得作文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

  篇二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等等,是傳統社會的 道德。從動物學上說,實質上是 "反哺"的 。 在我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 了"孝"字,這也 說,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 孝的觀念。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 地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等等,是傳統社會的道德。從動物學上說,實質上是"反哺"的。

  在我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了"孝"字,這也說,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孝的觀念。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地系統地論述孝道,《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應該身體力行的。孔子對孝道的看重與推崇。

  誠然,儒家孝道也代侷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的"父為子綱"***指父親對子女有權威***,於今已絕適合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在便捷的,已可以理會這句話,當時聯絡多有不便,社會生產力限制下的說法;再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已取,是提倡男女平等的;還於"三年之喪",四科中十哲的宰我就此事曾與孔子過,白天睡覺而被夫子斥為"朽木雕也,糞土之牆杇也"的學生,為父母服喪三年過長了,一年就可以了。三年,一年,這顯然是弊端較多的行孝,就無須效仿了。諸如孝說,,均已過時,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做為華夏民族固道德觀念,又經孔孟儒學的,歷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確實是民心,難以動搖。佛教傳入,最後也不把"無夫無君"的教義為"忠孝"的說教;基督教傳入之初,也不"崇拜偶像"的誡條,信徒"祭祖"……

  儒家講的孝道,已僅是出倫道德,社會性,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肩負著社會責任,孔孟儒學提倡孝道,毫問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也適合現代社會。

  五四,雖都在提倡"尊老敬老愛老",古時"孝"與"忠"並列古代民眾最講究最看重的兩大思想觀念,是的微道。事實上,現代的人"孝"的觀念已淡薄了。長此以往又聽之任之的話,若干年後,又將是怎樣?細細尋思,很有必要繼承所應該繼承的孔孟儒學所提倡的孝道,以使之符合當今的社會道德規範併發揚光大!

  篇三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用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對體會愛的一種最樸實的表現。孝心無價,唯在心靈深處才能感觸。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君,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的體制怎樣的變幻,中國人民歷經了多少的磨難,孝道,依然是中華民族的結晶,當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間時,註定我們將來要承擔這份責任。我們無法體會母親在一天天衰老,從黑髮到白髮,從緊俏的面板到漸漸變得粗糙的臉,歲月將這份見證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臉上。

  有人說: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我們將不再需要父母,甚至會認為他們很煩。有時候看看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你很難再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他們盼望著子女能早點回家,可是他們的子女卻不知在哪裡徹夜狂歡,古人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被忽略了,揚名後世彰顯父母也被遺忘了,只有個人主義的安逸和享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對生活的得過且過。有時候我總是看著這個有著林立的高樓大廈和寬敞的縱橫馬路的城市發呆,總是在發問自己:這個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錢塞給爸爸媽媽,讓老人家坐在錢堆兒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帶著爸爸媽媽,游完國內,遊國外,讓爸爸媽媽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

  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等你把錢掙到手的時候,爸爸他*的牙還能咬得動那些好吃的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著爸爸媽媽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

  父母要那麼多的錢幹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麼,他所缺的應該是與子女們其樂融融的相處!他們所缺的是在他們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他口渴時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時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兒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時間每週按時和父母聚在一起……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

  父親節的時候你給爸買條魚,工作再忙,你也要親自給送去,爸會樂得嘴都合不上的;母親節的時候,你給媽買一雙襪子,親自給媽穿上,她眼睛裡也會含著淚的……

  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給爸媽去個電話,問問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別的,就希望年老時子女能惦記著……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枝葉繁盛的樹木,紮根於厚實的土地;流水湯湯的江河,溯源於雪嶺山脈的蘊藏;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於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係中,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髮揮到極致,推及宗族、群我,傳承了代代的倫理之愛,穩固了人類生活的秩序。

  世事滄桑,歲月無情,而人有情,你的關愛會撫平父母額頭上的皺紋的。然而“最美不過夕陽紅”,呵護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間最溫馨、最美好的敬老樂章吧!讓歌聲在廣袤的天地間永遠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