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誦讀心得範文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上小學後,我一直非常喜歡《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它每學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讀完後我總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來分享吧!

  《國學經典誦讀》裡記載的都是我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精美華章,內容很豐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詩詞以及《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又有《論語》、《孟子》、《大學》等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每個單元后面的《千字文》,儘管每期書上選登的都只有短短几個字,卻字字是經典,內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僅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八個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寶貝,即使是片刻時光也要努力爭取利用”。但通過這簡單的八個字它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終生適用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只有時間是永遠也買不來的,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所以,必須好好珍惜時間。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時間的寶貴,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做有意義的事情。上課時專心聽講,下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空閒時多讀各種像《國學經典誦讀》這樣有益的課外書,還要合理安排時間,把我的圍棋和乒乓球愛好堅持下去,爭取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篇二

  經典誦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非常好的事情,一開始,我根本不知道讀經典麼用,後來我們上資訊課的時候,資訊老師,也就是孫老師一直對我們說:“孩子,多讀經典有好處。”什麼什麼的於是我心裡想:“孫老師怎麼那麼煩啊!我們讀不讀管你什麼事!

  我們讀了沒好處老讓我們買一本論語硬逼著我們讀,被逼無奈,只好讀了 ,當時我心裡想:你這個煩人老師,讓我們讀什麼讀啊!哼,這麼變態。你個變態孔子,寫什麼不好,偏偏寫這個變態的論語!後來,讀著讀著,感覺讀經典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好,於是我想:我不應該罵孫老師,不應該罵孔子,老師讓我們的,肯定是有好處的,不可能對我有害。

  其實,我覺得讀經典可以讓我們懂得一些道理,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有人犯了錯誤,我們可以用孔子的論語來教育他,讀論語不僅是一件快樂的事,還可以鍛鍊口才,而且,南小謹還說過一句非常有意義的話,我們可以自己去查一查。

  篇三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國學的東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樂無窮。學生們誦讀,可以從中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更加懂禮貌,更加愛學習……國學經典在誦的過程中深入了學生們的心靈,為學生們儲存了文化的養料,等他長大的時候慢慢吸收。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走近國學經典,我認為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寧靜、潛心。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才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腳以至心靈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我校積極倡導讀誦國學經典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的過去,瞭解中國的文化,瞭解中國的思想。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為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學生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學生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經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