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吃什麼食物養殖方法是什麼

  大家都喜歡吃的食物就是螃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螃蟹是吃什麼食物長大的。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螃蟹的養殖方法吧,希望大家喜歡。

  螃蟹的養殖技術

  扣蟹培育

  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經濟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為了把當年的大眼幼體達到商品蟹,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暫養技術。選擇水質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滲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積不宜太大,水深不超過1.2米,池形東西向為好,陽光充足,大棚建設可參照農業蔬菜大棚建設方法。在放蟹苗前 15~20 天,每畝用 75 公斤生石灰潑灑消毒,待藥性消失後,用 80 目的濾網進水,培育基礎餌料,移植水草***必須嚴格消毒***,並設立必要的防逃設施。蟹苗入池時可適當淺些。有利於提高水溫和水中藻類、水草的生長。每天投喂餌料 2~3 次,投喂豆漿、魚、蝦糜等,投喂進應多投在周邊淺地區,投餌料按體重的 4% 計算,並隨時注意天氣、水制裁、個體生長,爭餌生物的多寡而定。隨著幼蟹的生長也應增加一些植物性餌料,如:浮萍等優質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質調節,要掌握水質肥而爽,換水時要勤換少換,不要引起水溫和水位的劇烈變化。經過 2 個月左右的培育可達到扣蟹。

  成蟹的養殖方法

  成蟹喜歡水質清淨、透明度較大的水體環境,水草叢生,餌料豐富,河蟹生長最適宜,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蕩和稻田養殖。現以池塘為主作簡單介紹:

  1.池塘條件

  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水質良好無汙染,選擇粘土、沙土或亞沙土,通氣性好,有利於水草和底棲昆蟲、螺蚌、水蚯蚓等生長繁殖,老池塘要徹底清淤,最淺處 10cm,池中可造數個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島,島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 1:1.5 以下,否則,河蟹易掘穴,且不利於晚間爬出水面活動。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水域內水草和底棲生物***餌料生物***的多少。在養殖過程中種好水草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種水草除供蟹攝食補充維生素外,群眾也常說“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對於池塘養殖河蟹來說必須下大力氣種好水草,水草的種類主要有浮萍、滿江紅、水葫蘆、水浮蓮、輪葉黑藻、金魚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時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設施

  防逃設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視各自的情況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畝 75 公斤。一方面可殺滅敵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體中鈣離子的含量,促進河蟹蛻殼生長。納水後要及時施肥,培育藻類和基礎餌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 40~50cm 為宜,如果發現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時清除,以免爭食,危害幼蟹。

  5.放苗

  苗種選購,以長江水系生產的蟹苗為佳,要求規格整齊,步足齊全,體質健壯,爬行活躍,無傷無病。放苗及密度,放苗時要注意溫差。從外地購回的苗種不能直接放入池中,應先在水中浸泡 2~3 分鐘,取出入置 10 分鐘,如此重複 2~3 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適應水溫後,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密度:大多以混養為主,特別是魚蝦蟹混養,經濟效益會更高。密度可控制在 1500 只/畝以內,規格 120~150 只/kg的扣蟹。如果條件較差或以養蝦為主可適當減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餌:池塘精養的整個過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飼料,其他植物飼料佔 25%,飼料的種類主要有三大類

  ***一***全價性河蟹專用配合飼料;

  ***二***動物性:海、淡水小雜魚,各動物屍體、螺類、蚌類、畜禽血、魚粉、蠶蛹等;

  ***三***植物性:水草類、浮萍、水花生、苦草、輪葉黑藻等,商品飼料類:山芋、馬鈴薯、穀類、麩皮、料糠等。河蟹的投喂方法像池塘養魚那樣,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蟹的活動情況,定時、定點、定質、定量。

  ***2***看季節: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動物飼料,河蟹生長中期特別是 5~8 月份,要適當加大動物性飼料投喂量,應多投餵動物性飼料,這樣河蟹體重加大,肉味鮮美,飼料的投喂按季節分配一般為 3~6 月 40%,7~10 月份 60%,水溫 10℃ 以下,蟹的活動量少,攝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當水溫 3~5℃,可以不投喂。

  ***3***看天氣:天氣晴朗時要多投喂,陰雨天要少喂,悶熱天氣,無風下陣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霧天,等霧收後再投喂。

  ***4***看水質:水質清,可正常投餌,水質濃,適當減少投喂,及時換水。

  ***5***看蟹的活動情況:一般投喂後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餌量適當,吃不光,說明河蟹食慾不旺或數量過多,應及時分析原因,減少投喂量,蟹在蛻殼期間要適當增加投喂量。

  ***6***定時:河蟹有晝伏夜出的習慣,夜晚外出覓食,投喂分上午八九點鐘和下午傍晚兩次進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 60~70%。

  ***7***定點:投喂的飼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飼料撒在飼料臺或選擇在接近水位線淺水處的斜坡上,以便觀察河蟹吃食,活動情況,隨時增減飼料。河蟹有較強的爭食性,因此要多設點,使河蟹吃得均勻,避免一部分個全小或體質弱的爭不到飼料而造成相互殘殺。

  ***8***定質:河蟹對香、甜、苦、鹹、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飼料必須具備新鮮適口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9***定量:“魚一天不吃,三天不長”,河蟹也同樣,這就要求根據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節、天氣、活動情況來確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為存塘蟹體重的 8~10%,投喂量少只能維持生命,超過適時範圍也影響生長,還增加餌料係數。注意:投餌時應做到動物性、植物性飼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穀類,下午投喂蚌肉、螺類、蠶蛹等。避免長時間喂單一飼料,否則造成厭食,飼料利用率低,影響生長,出塘規格小。

  螃蟹的秋季養殖

  一是水質改善。秋季水質管理尤為重要,應及時使用生物製劑調節水質,並避開蛻殼期。一方面補施生石灰,一般 20~30 天每畝每米水深用 10kg,全池均勻潑灑;另一方面補施磷酸二氫鈣,每畝每米水深用 2~3kg 一次,促進水體物質微迴圈良性轉化和河蟹蛻殼必須物磷、鈣的吸收利用。

  二是水位調節。當蟹池水溫逐漸下降並穩定在 28℃ 以下時,及時調整水位,平均水深掌握在 1~1.2m。注排水應比夏季增強,一般 3~5 天注排水一次。

  三是餌料投喂。應根據氣溫變化和河蟹長勢適時投餵動物性餌料,既不能過早開葷,又不能延誤時機。過早則易性早熟,部分蟹最後一次蛻殼結束後規格小,甚至少部分在 10 月發生死亡。同時溫度過高,易腐壞水質,而影響正常生長和誘發疾病。過晚則可能僅蛻殼一次,造成上市規格受限,而且增重量有所下降。

  螃蟹養殖的病害防治

  腐殼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損,成黑色潰瘍並腐爛,然後步足各節及背甲、胸板出現白色斑點並逐漸變成黑色潰瘍,嚴重時甲殼被侵蝕成洞,可見肌肉或皮膜,導致河蟹死亡,該病是由於河蟹步足尖端受損傷感染病菌所致。

  預防方法:

  治療方法:用 漂白 2PPM 全池遍灑,在飼料中加 磺胺類藥物,每千克飼料加藥 0.1~0.2 克,連喂 3~5 天。

  黑鰓病

  病蟹鰓受感染變色,輕時左右鰓絲部分呈現暗灰或黑色,重時鰓絲全部變為黑色,病蟹行動遲緩,呼吸困難,俗稱歎氣病,該病多發生在成蟹養殖後期,水環境條件惡化是該病發生的主要誘因。預防同腐殼病。

  菱形海發藻病

  菱形海發藻屬浮游矽藻類羽紡藻目,其細胞以膠質相連,形成星狀或鋸齒狀的群體,殼環面呈狹棒狀。菱形海發藻細胞長 30~116 微米,寬 5~6 微米,分佈極為廣泛,當海水鹽度達 0.03 左右,水溫 18~20℃ 時,在水質肥沃,光線充足的培育池內,可在溞狀幼體上迅速繁殖。溞狀幼體附生海發藻後,不斷扭動腹部掙扎,力圖擺脫,受害的溞狀幼體 4~5 天內死亡。

  防治方法:一般採用增加換水次數,控制光照,適當加溫來促進幼體變態等預防措施。

  爛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爛,越冬期間,此病發病率較高,付肢出現斑點性腐爛,斑點由黃變灰至黑,該病是因扦捕、運輸、放養過程中受傷或生長過程中敵害致傷感染病菌所致。

  預防方法:

  水腫病

  病蟹腹部、腹臍及背殼下方腫大,病蟹匍匐池邊、拒食,最後在池邊淺水處死亡,該病是因河蟹在養殖過程中其腹部受傷感染所致。

  預防方法:在養殖過程中,尤其是在蛻殼時,儘量減少對河蟹驚擾,免其受傷。

  治療方法:

  水黴病

  病蟹體表,尤其是在傷口部位生長的絮狀絲,病蟹行動遲緩、攝食減少,傷口不癒合,導致傷口部位組織潰爛並蔓延,造成死亡,該病是因河蟹受傷、黴菌侵入傷口所致。

  預防方法:

  治療方法:

  纖毛蟲病

  病蟹的關節、步足、背殼、額部、附肢及鰓上都可附著纖毛類的原生動物。病蟹體表汙物較多,活動及攝食能力減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該病是由於池水過肥,長期不換, 纖毛蟲繁殖過多所致。

  預防方法:經常更換池水,保持水質清新。

  治療方法:

  蟹奴病

  病蟹腹部略顯臃腫,開啟臍蓋可見 2~5 毫米,厚約 1 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狀蟲體寄生於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長遲緩,性腺不發良,被 蟹奴嚴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惡臭,不能食用,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鹽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體擴散感染所致。

  預防方法

  蛻殼不遂病

  病蟹的頭胸後緣與腹部交界處出現裂口,但不能蛻去舊殼,病蟹周身發黑,最後死亡。該病中池塘養蟹的常見病,發病原因與生長過程中缺乏某些礦物質元素有關。

  聚縮蟲病

  一般蟹苗期寄生較多,大量寄生時,使蟹苗不能蛻皮變態而死亡,幼蟹和成蟹體外鰓部寄生蟲多時,也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 10PPM 孔雀石綠浸洗蟹體 45 分鐘,或用 1PPM 新潔爾滅溶液浸洗蟹體,直到聚縮蟲脫落。

  螃蟹的介紹

  螃蟹***páng xiè***: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十足目,腹胚亞目,短尾下目。是甲殼類動物***crustacean***,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也有一些棲於淡水或陸地。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場來判斷方向的。中國食蟹的歷史悠久,《逸周書·王會解》《周禮·天官·包人》中均有記載 。

  這類生物遺傳物質數目複雜且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常多達 100 多對。常見的螃蟹有大閘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我國螃蟹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長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蟹樓大閘蟹、興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出產的大閘蟹為上品。

  尋食

  螃蟹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尋找食物,它們一般並不挑食,只要螯能夠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小魚蝦是它們的最愛,不過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於連動物屍體和植物都能吃。

  競爭

  螃蟹吃別的動物,其它動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類就把螃蟹當美食佳餚,還有水鳥也吃螃蟹,有些魚類也像人類一樣喜愛吃蟹腳。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時,可能會被其它海洋生物捕食,也因此螃蟹產卵時都要下很多的卵,以保證螃蟹的成活率。

  繁殖

  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後,幼體即可脫離母體,隨著沿岸潮流到處浮游。經過幾次退殼後,長成大眼幼蟲,大眼幼蟲再經幾次退殼長成幼蟹,幼蟹外型幾乎與成蟹相同,再經過幾次退殼後就變成蟹。大部分的海水蟹類都是卵成熟之後,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

  體型

  螃蟹雖小,卻是五臟俱全。將螃蟹的硬殼去掉後,我們可發現螃蟹的身體部分受到一層殼的保護,這些像盾狀的殼,生物學家稱為背甲***carapace***。螃蟹身體左右對稱,可區分為額區、眼區、心區、肝區、胃區、腸區、鰓區。螃蟹身體的兩邊有附屬肢***appendage***連結。頭部的附屬肢稱為觸角,具備觸覺與嗅覺功能,有些附屬肢有嘴部功能,用來撕裂食物並送***中。螃蟹胸腔有五對附屬肢,稱為胸足。位在前方的一對附屬肢備有強壯的螯,可做來覓食之用,其餘的四對附屬肢就是螃蟹的腳,螃蟹走路移動要依靠這四對附屬肢,它們走路的模樣獨特而有趣,大多是橫著地走而不是往前直行。不過和尚蟹例外,它們是直著走。

  螃蟹的種群分佈

  螃蟹的種類很多,我國蟹的種類就有 600 種左右,有梭子蟹,青蟹,蛙蟹,關公蟹等等。


螃蟹吃什麼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