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受教育權專題複習

  受教育權是每一個公民享有的權利,在即將到來的中考,同學們要如何複習受教育權的專題複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1.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什麼作用?

  ①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幫助人獲得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②教育能喚起人的潛能,不斷提高和革新自己,從而開闢人性發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

  2.為什麼說教育能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當代科學技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空前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接受教育,才能擺脫愚昧,增長才幹,豐富人生,享受現代文明,在職業活動和其他活動中獲得成功。因此,教育對於個人一生的成敗至關鍵,教育能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對於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3.什麼是受教育權?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它是一項基本的人權。

  4.什麼是義務教育?我國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1***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證的公益事業。

  ***2***①強制性,即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推行和實施。 ②公益性,即不收學費、雜費。 ③統一性,即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

  5.當我們的受教育權被他人剝奪或受到侵犯時,可採取哪兩種方式予以維護。

  當我們的受教育權被他人剝奪或受到侵犯時,可採取非訴訟方式和訴訟方式予以維護。

  6.我們青少年為什麼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在我們這個不發達的大國辦教育、普及義務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勞動供子女讀書也不容易。為了自己的發展,更為了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我們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7.我國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應履行哪些基本的受教育的義務?

  ①按時入學; ②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得中途輟學; ③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8.受教育不僅是我們享有的權利,而且是我們必須履行的義務。

  專題十 維護公民的經濟權利和消費者權利

  1.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公民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可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

  3.智力成果主要是指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智力成果權也稱智慧財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祕密等。

  4.公民應增強保護智力成果權意識

  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非法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權的保護,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權的事情。

  5.反盜版提建議:①國家應完善立法,政府執法部門應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制裁侵權行為。②社會新聞媒體應加強監督,對盜版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及時曝光。同時加強這方面的道德宣傳,提高人們的誠信意識。③公民個人應不買盜版使用,同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6.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護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7.根據有關規定,我國消費者享有九大權利

  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

  8.消費者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

  消費者應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做有修養、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到商場購物,態度要謙和,說話要有禮貌;選擇商品應事先考慮好,以免耽誤其他顧客購物;對營業員的優質服務應表示謝意;維護生產經營者的正當利益;等等。

  9.消費者應當煉就一雙“慧眼”

  我們要擁有一雙“慧眼”,即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1***消費者應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

  ***2***消費者應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

  ***3***消費者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使問題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

  10.消費者應有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1***在交易過程中,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保持應有的警惕。儘量不給不法經營者以可乘之機。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

  ***2***在侵權行為發生以後,我們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使不法經營者顯露原形,受到懲治。

  11.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經營者的侵害後,可以通過正當途徑維權。

  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