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第一章怎麼學才好

  高一黨們步入高中,剛接觸新的化學知識,難免有些力不從心。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一化學第一章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一化學第一章的學習方法

  一、預習時認真閱讀化學課本

  化學課本是依據教學大綱系統地闡述教材內容的教學用書,抓住課本,也就抓住了基礎知識,應該對課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結論和規律著重去看、去記憶、去理解。同時還應注意學習化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為它能提高學習的思維能力。

  看教材的程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節教材,把握一節書的整體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印象,要做到能提綱挈領地敘述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關鍵和本質的問題。

  2.抓關鍵 在全面看的基礎上,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用語重點看,認真反覆琢磨。

  3.理思路 每一節內容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都有一定的線索,看書時要積極思考,重點知識要掌握,難點知識要逐步突破。

  總之,看書的程式可概括為:“整體、部分、整體”,即整體感知,部分探索,整體理解。

  二、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1***實驗——學習化學的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實驗是化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實驗是教學過程中刺激感官、深刻記憶、引發思考的必要手段。你在實驗學習中學會觀察與思考了嗎?觀察什麼?有什麼現象?你能解釋嗎?若不能,有追問到底的興趣嗎?要親自動手去操作,體現“做中學”。

  ***2***觀察實驗要與思考相結合

  化學實驗的觀察,一般是按照“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分別進行觀察。觀察的同時還要積極地思維。實驗過程中,手、腦的結合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態度、意識、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重視實驗過程,把它在科學教育中的思想作用充分挖掘出來,將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能真正體現在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始終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如在新教材第四章氯氣一節中銅和氯氣的反應裝置通過觀察和思考可以發現存在三點不足:一是實驗過程中有氯氣的殘留和逸出,將汙染環境;二是所用氯氣需課前製取,不僅不方便,還會影響實驗效果;三是銅絲用量不當或操作不慎會引起反應容器破裂。根據以上不足,學生參與開展實驗的改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分析,溝通知識間的聯絡,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課堂上聽講、讀書要全神貫注

  全神貫注地聽講,向課堂要質量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課上要聽教師對物質性質和物質結構間關係的解釋,要聽物質性質的前後聯絡,要聽預習時不得其解的弱點、難點,邊聽邊記,力爭耳手合拍。

  看書要細緻,不能走馬觀花。在讀書過程中要歸納總結,化繁為簡。要回憶老師講課的細節,參照筆記,學會深化知識,做到舉一反三。要知道,學習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老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悟”更是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條件。

  在鹼金屬一章中,關於進行焰色反應的操作較長的一段文字敘述,能否用幾個字就把焰色反應關鍵操作給概括出來?***燒→蘸→燒→看→蘸***在講氧化還原反應時,你是否注意到教材引出新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

  得氧→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偏移***→氧化反應→還原劑

  失氧→還原反應→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偏移***→還原反應→氧化劑,這也是本節的線索,只有注意用心體會,才能深化知識,才能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抓住規律,聯想歸納,強化記憶

  化學,相對於數學、物理來說,偏重記憶的東西較多,特殊性質多一些,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如何把貌似零亂的知識系統起來,這是學好化學必須解決的問題。

  要強調指出的是: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需要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礎。 學習中只強調提高能力,忽略基礎知識的記憶是錯誤的,“能力”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但如何強化記憶,總體說:要歸納、概括,使其儘可能條理化,抓規律性的知識。 比如對常見氣體的物理性質的學習,可歸納為:常溫下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熔點、沸點、毒性等。金屬單質的化學性質可歸納為:與非金屬反應、與水反應、與酸反應、與鹽溶液反應等。常見非金屬單質的化學性質可歸納為:與金屬反應、與非金屬反應、與水反應、與鹼反應、與鹽溶液反應等。

  因此只要你用“心”去發現,不斷歸納總結,就會把紛雜的知識梳理整齊。在梳理過程中要注意聯想,不會聯想的同學是不會把知識學“活”的。我們在學習中不去聯想歸納,所學知識就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單就區域性而言,可能優秀;如果綜合考查,就會失去優勢。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把前後的知識聯絡起來。久而久之,你的知識就不再零散,而是網路化、立體化了,形成了你自己的知識網路,就用起來便會得心應手。

  五、發現規律,注意總結

  我們在學校學習一般要遵從:聽講,看書→思考→練習→思考***歸納.總結,深化知識***這一條路線進行。上課聽講,閱讀教材接受知識,通過思索,掌握知識,這僅是停留在“理性”階段。通過練習檢驗自己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的程度。在練習中思考,歸類,總結知識,做到觸類旁通,跳出題海。比如,在溶液中各離子組可否大量共存問題,離子的組合方式可以隨意變化,但當離子間生成難溶物、氣體、弱電解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等時,就不能共存於同一溶液。掌握了這一原則,這類題目儘管不斷變換“面孔”,但處理方法是相同的。只要在解題過程中用心體會,總結規律,練習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經過你的努力、親身體驗、不斷總結,會發現學習化學原來這麼有味道。

  高中化學學習困難的原因

  2.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廣度明顯加深,由描述向推理髮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絡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有的內容如:“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物質的量”“元素週期律”等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些內容歷來被認為是造成學生分化、學習困難的重點知識。

  2.2教師的原因

  由於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短,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抓進度,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造成高分低能;常識性介紹及選學部分沒有講述,造成知識缺陷;初中教材變化頻繁,與高中教材在知識體系與能力要求上脫節,造成高中教師未及時瞭解初中教材特徵與學生能力水平,未能很好處理初三與高一銜接,出現高估學生能力水平,開快車,抓進度,把教材過度深化延伸,對化學知識講得面面俱到,課堂欠活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使部分學生由於畏難情緒而產生厭學情緒。

  2.3學生的原因

  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竟爭意識不強,思想鬆懈,學習缺乏緊迫感;堅持已有的學法,相信自己的老習慣,過多地依賴老師,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較差;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預習聽課複習獨立作業總結評估等。聽課時,把握不住知識的重難點,理解不透。有的知識印象不深,造成知識缺陷日積月累;有的學生抵禦不住社會精神環境的種種誘惑,人云亦云,東施效顰,模仿社會不良習氣。等等諸多因素影響限制了同學們的學習上的發展。

  強化記憶化學知識的學習方法

  1、實際操作的遺忘量最少,兩天內反遺忘10%左右,記憶量90%左右。

  2、知識學習在學完後的第一、二、三天內遺忘量最大,此後,逐漸減少。

  3、一些押韻的詩歌和抒情散文遺量也少。

  4、最不容易記憶的是無意義聯絡的字母、符號和孤立的性質,如,化學元素符號,數學上使用的字母,物質溶解性、酸鹼的強弱等雖然學會了,三天內遺忘80%。

1.高中化學到底要怎麼學

2.學習黨章第一章第三條心得3篇

3.高一第一學期化學教學計劃

4.學習化學新課標心得體會3篇

5.輕鬆學好高中化學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