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年度學習計劃

  教師的職責之一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加強學習和研究,進一步樹立教育的良好形象,通過不斷的自我改造、陶冶、鍛鍊,成長為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教師現有的文化知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質量的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立足崗位,以集體備課、業務學習和課堂教學研究為業務學習載體,腳踏實地的抓好教師業務學習,作為教師我要也要通過自主學習來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習目標:

  1、加強學習,掌握正確的教育觀點。

  2、瞭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進行教育實踐。

  3、瞭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所掌握的教育理論轉變成教育教學的實際能力。

  二、學習內容:

  根據自身情況,我主要將學習內容分為政治業務理論、教育教學技能、教育科學研究、個人修養四大板塊。

  三、具體措施:

  1、瞭解教師個人學習的制度。

  2、學習《師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3、多聽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上公開課,通過集體備課、交流學習等形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4、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中的改革與要求。

  5、大膽嘗試,創新,使教育教學有新的突破。

  6、強化學習,堅持每週進行業務學習,學習有關優化課程結構的文章和走進課程的資訊報道及評論員文章。學習常規管理,班集體建設,師德、民主管理的報道,並與新課程改革密切結合。

  7、 強化開展新課程的校本培訓,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全書,以閱讀為主。自學自練相結合,理論聯絡實際,開展嘗試教學,探索教學方法。

  8、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將《綱要解讀》的學習與“五個一”規定相結合,讀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寫一萬字的讀書筆記、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學論文。

  ***二***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骨幹教師培訓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良好而寶貴的學習契機,新的學習、進修任務來到了我的面前,需要我去探索去研究,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新理念、新技能,獲得長足的進步,我特此制定個人學習計劃。

  一:個人分析

  我從教18年,現在作為一名教學管理人員參加本期骨幹培訓。擔任教學管理有7年的時間,但始終沒有離開教學一線,在XX年還在市優秀教育活動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我個人愛好廣泛,在健康、英文、音樂領域的教育教學中有著一定的經驗和成績。

  近年來接受系統的學習機會較少,特別是在某一領域的專項研究匱乏,所以在自己的專業成長方面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夠得到專家的引領。

  二:主要目標

  1、 通過學習,爭取最大限度的理解、吸收和運用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提升自身的整體教育教學素養。

  2、 在班級裡積極配合導師、班長組織開展好各項研究、學習的組織工作,為廣大學員服好務。

  3、 以自身良好的表現和學習成績,爭取能參加市裡幼教名師的學習班。

  三:具體安排

  1. 堅持預習:在明確每次學習任務的前提下,提前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資料收集,做到帶著問題主動的學習,避免被動接受的現象。

  2. 認真複習:堅持在每週的學習後,書寫培訓感受或教育反思一篇,將學到的內容再次進行吸收、理解。特別是對於自己首次接觸的內容做到重點分析和標註。

  3.本學期完成2-3本書籍的閱讀,堅持每天保證2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閱讀完畢,書寫讀書筆記,並與大家及時交流。

  4. 本學期在進行小組科研學習、研修的基礎上,自己爭取獨立申報市或區級課題一項,認真體驗和感悟研究的過程,積澱自身的教科研經驗。

  5. 結合每次班級和小組研修的內容,設計相應表格,詳細記錄每位學員的智慧輸出,為學期末科研結題做好資料上的積累和記載。

  6. 為了保證案例分析的書寫,我更加堅定本學期堅持每週進班帶班半天的決心。作為教學管理人員絕對不能脫離教育教學一線,必須堅持和老師們一起學習、一起研究。

  如同我在培訓體會中寫道:這次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也是自己在專業成長方面第二個春天的到來,所以我一定要自覺、主動的執此學習計劃,鼓勵自己,學有所成!請尊敬的於浩老師、王桂珍老師、公冶繁玲老師考察我!

  ***三***

  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積極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與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總結經驗,形成富有個性化的教育教學理論,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這幾年來;辛苦的工作,不盡如人意的成績;課堂上的熱烈的氣氛,作業不夠完善的答案;學生口口聲聲喜歡語文課,卻沒有很大的進步……這種種的矛盾讓我發現了自己教學中的一大忌:教而不實,我的教學缺乏系統性。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的是細水長流,水道渠成。我恰在這點上做得不夠穩紮。我想我的今後發展規劃就該從這裡入手吧。為了能有效的“對症下藥”,我仔細地觀指導老師講授的內容,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為了使自己快速的成長,在師德、業務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快速跟上新課程.新教育思想的步伐,特為自己制定一份專業成長計劃:

  一、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這種修養既包括學識方面,也包括道德方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自身修養欠缺,何談對學生進行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相對於其他科老師而言,知識面要更廣,要多讀書,多思考,勤練筆,要讓自己顯得比較淵博,比較有涵養。同時,語文教師還應在道德方面作出表率,為學生率先垂範,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師德方面。

  1、加強道德理論的學習。

  教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認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理論,吸取其精華,並在實踐中發揚光大;認真學習共產主義道德理論,用先進的道德理論,武裝自己,教育自己,樹立正確的道德理想;認真學習一般的道德理論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論,從多方面獲取道德知識,為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2、加強師德規範的學習。

  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是衡量教師道德是非、指導教師道德行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的標準,是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它具體地向教師表明瞭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正確回答了教師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有力保障。要將教師的師德規範,轉化為教師個人的內心信念,需要教師有一個自覺學習、接受教育的過程。加強師德規範的學習,有助於提高教師遵守師德規範的自覺性。

  3、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

  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增強教書育人的本領。

  ***二***學識方面。現代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較強的發展潛力。所謂廣博的知識,是教師要有當代科學和人文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紮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技巧,對1—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除對本學科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要準確、熟練之外,還要旁通相關學科的必要知識與內在聯絡,以便在組織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瞭解學科發展的歷史和趨勢,瞭解其發展緣由和社會意義及其蘊含的科學精神,一邊教學中能夠深刻揭示其人文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探索和創造的慾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品質。

  二、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

  教學藝術是教師永無止境的追求,如何讓自己的教學達到完美的境地,如何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是每位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專業技能包括教材的解讀能力、與學生的交往能力、課堂組織管理能力、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了,教學水平也就提高了,學生也就能樂學,易學了。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和隱含的人文價值,給學生以人文關懷,發展學生的人文個性和人文精神。

  2、提高對課程的認識,學科的認識,背景資源評價的認識,教學中不斷地內化、提升、反思,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始終保持較高的教學成績。

  3、將教學過程的點滴感受、理性思考記錄過下來,通過不斷豐富內容,最終以論文或研究報告的形式發表。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分層施教、定向實教。在施教過程中,要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5、認真用心上好每一堂課;不段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多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真正良師益友。

  6、每月至少閱讀一本書,並寫好相關讀書心得。每月至少寫一篇教學反思。每天讀書不少於一小時。堅持每天寫微博,一週內不少於四條。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教學的理論專著,至少發表一篇市級優秀教學論文。

  7、每學期聽課20節以上。

  8、注重教學實效,在各項教學檢測中決不拖後腿,爭取領先。使學生以優異的成績完成畢業會考。創造機會,組織優秀學生參加作文比賽等語文活動,最好是榜上有名。

  9、做好全員育人工作。

  10、組織好每週的集體備課。堅決執行學校讀書會、部落格圈、備課組、教研組、教研室、教學處、年級部等部門機構的各項教學要求。

  因此,每一位教師在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的道路上,必須學會調整自己,擺脫工於心計的市井之氣,找到屬於自己的有專業尊嚴感的幸福,這樣語文教師就走向了大氣象——努力成為一個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就成為三尺講臺上,學生百讀不厭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書香四溢的大書!

  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話,什麼樣的教師也就帶出了什麼樣的磁場,什麼樣的深度也就擁有了什麼樣的深度課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標,向上才是語文教師應有的姿態。真正的彼岸也許永遠無法抵達,但是憑著對教育、對孩子的良心,我想,我們會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