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複習方法分享

高考命題的視角較為新穎,問題與材料的結合較為巧妙,因此,應對高考題,需要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考地理複習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地理複習方法一

通過第一輪複習,多數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網路已基本形成,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規的解題技巧已基本掌握,但與理想的成績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第二輪複習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順序和模架結構,優化組合教材知識,選擇最能體現該知識運用的角度,跨節、章甚至跨知識體系地進行復習。在複習方法上更強調從整體出發,立足專題,著眼全域性。

首先,第二輪複習應該是"重點突破",要抓住主幹知識作必要的總結,加以細化和深化。通過細化、深化,將零散的知識編織成網,構建起自已的知識網路。對於知識網路的構建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方面,注重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並能將理論地理知識與區域地理知識有機融合;另一方面,把握高考知識點之間、各個知識專題之間、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之間的內在聯絡,從而形成以學科核心概念和主幹知識為基點,點線面體相結合的知識能力架構。

本輪複習要儘可能多地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對已學知識進行加工、重組,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才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絡、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

其次,重視圖表資料的解讀和運用。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經常是試題的切入點。

因此,二輪複習儘可能地進行圖文結合,圖圖疊加,影象變式。要掌握閱讀各類圖表的基本方法,善於分析各種地理資訊與題目要求之間的聯絡,尋找答題的共性、規律與策略,通過圖表現象、直觀構建知識的前後聯絡、相互關係。

再次,正確對待"熱點",重視鄉土地理複習的與時俱進。高考會體現時代性,試題具有一定的"熱點"趨向,平時複習時要經常留意當前國內外和現實生活中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如宇宙探索、重大紀念活動、生態敏感區、地緣政治敏感區等方面的熱點、焦點。但根本沒有必要去記憶熱點材料,應該關注這些"熱點"產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影響,重點是能夠應用所學的學科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最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重視運用知識分析、解決相關的地理問題,進行集中式的能力訓練。通過分析每個專題內的重點知識和方法,找出答題中存在的問題。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可迴歸課本複習相關內容,並通過練習進行強化,或換個角度進行學習,最終達到提高資訊獲取能力、問題建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高考地理複習方法二

高考命題的視角較為新穎,問題與材料的結合較為巧妙,因此,應對高考題,需要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但有一個良好的和訓練有素的地理思維習慣也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從而形成地理學科思維習慣和地理學科能力。因此在複習過程中,重點應放在以下方面:

①構建地理知識體系,通過地理知識的系統化、網路化、結構化、規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訓練,培養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概括推理等地理學科的能力;

②注重理論聯絡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培養應用能力,如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廣泛應用和社會價值性,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去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

③加強學科聯絡,培養綜合能力,如注重學科間知識的交叉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各種地理事物,從生態保護、資源開發、人力資源的利用、歷史、經濟發展戰略、國際國內環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國有關地理方面的開發利用問題***如我國西部大開發、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氣候變暖與低碳經濟等***。

高三地理的學習要講究方法三

一、講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維方式,學會運用原理、方法和技能來解決新問題。

如複習世界各分割槽地理時可採用以下方法:首先設計自學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經濟地理特***工業、農業分佈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較全面的複習;其次,思考三點:一是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與相鄰區域的位置關係。二是本區域地形、氣候的特點及分佈,並以此為成因,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業特點。三是進行跨區專題比較。如,中亞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東段東側等地乾旱的成因、特點、比較分析等。通過這一複習過程,使考生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學區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思路上,更為開闊;從認識上,更加巨集觀;從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學的要求。

二、突出主幹,落實基礎,注意對學科體系的整體把握和相互聯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對知識點直接考查。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淡化知識的學習。因為基礎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足夠的知識積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體應用。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可以作如下設計:

第一,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W、120°E***在腦海中形成網狀經緯儀,並想象其自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係及晨昏線的動態關係。

第二,在複習大洲、大洋基礎上,十條線穿過的大洲大洋,地形、氣候區等。在腦海中形成相對的位置關係。如,剛果河流域、亞馬孫河流域,它們所處的地形、氣候、洋流、航運等方面有什麼異同。

第三,在複習區域地理基礎上,十條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電燈,這時腦海中的地球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了。試想,複習到這一程度時,當給你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湧現的將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會穩定提高地理得分率。

三、精心練習,以一當十,以不變應萬變。

有的考生可能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掌握得還比較好,但一到實際做題時就束手無策了。的方法是在做題過程中認真分析試題已知條件,找出隱含知識,深刻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在從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中求解。

1、尋找適合複習載體,一道題要從知識、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識點***組裝而成,養成發散思維,聯想思維的好習慣。克服定向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要以一當十,訓練一題,達到訓練十題的效果。

綜合訓練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科重點、主幹內容,針對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聯絡,前後聯絡。解決問題之後,再回顧解題過程、思考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找到龍的眼睛。

3、我們不能滿足於解題,而要求“佳”,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上升能力達到根本上的達標。

4、做各區模擬卷,反覆訂正。分析解題後要進行經典回放,反思解決了什麼問題?這道題為什麼這樣思考,而不是那樣思考?分析後,要給自己思考時間和空間,再回味、思考、悟化、轉化、活化,再回歸教材、課本。只有這樣,才能穩步提高能力。

四、重視記憶地圖,根據題意提取資訊,提高解題技巧。

在現階段複習中,地圖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歷來統考、高考題很多資料都是以圖的形式給出的,在各種圖中,要特別重視等直線的判讀與應用。如,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和應用,地形剖面圖繪製的方法等。要學會讀懂各種圖,能熟練地從各種圖形資料中獲取有用資訊。通過記憶增加空間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絡與定位。自然地理條件的認定,歷史的發展與反思。

高考地理答題方法與技巧四

仔細審清每一小題題乾的題意,明確其表示的地理內容的知識類別、時空範圍及數量特徵。針對題幹,聯絡地理事物的概念、分類、原理及規律,進行全面思考和綜合分析,並通過對比答案的異同,得出結論。這是選擇題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選擇題一般有題乾和選項兩部分組成,第一步選細讀題乾和選項,看題幹提供了什麼條件,找出題幹中的“關鍵詞”和“限定詞”,排除干擾資訊。第二步進行回憶聯想,聯想調動與本題有關的地理名詞、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稱、分佈、特徵、因果聯絡等基礎知識。第三步,對選項進行綜合分析、提取有效資訊、比較得出正確答案。

對於一些計算類的題目和讀圖選擇題可能其本身沒有圖形,或者圖形不能準確的表達題目的含義,我們可以畫出示意圖,或者在圖上作出一些輔助線,題目就迎刃而解了。常用於等值線類和無圖考圖類題目。

一題多問的題目,注意前後題目的相互印證。一題多問的題目,一般是在呈現一張資訊量豐富的圖表或資訊量較大的材料的基礎上,設計若干個相關提問。其綜合性特別強,著重於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在解這類題目的時候往往可以根據題目之間的相互印證增大正確率。

從高考的角度來說,並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識。調動和運用知識是學生們最薄弱的環節,知識之間卻建不起橋樑,聯絡起來就有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維的深度。

面對一些較為困難的題目,不知道從何著手,我們可以嘗試逆向設問,逆向回答。看題目問什麼,比如提問該地區為何氣溫較高,那麼我們就首先分析影響氣溫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緯度、天氣狀況、海陸分佈、地形、洋流、風向等,然後再‘因地制宜’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