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畫畫

  在孩童時期,小朋友大多喜歡在紙上或牆壁上塗塗畫畫。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教育孩子畫畫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畫畫方法

  1.為其開闢繪畫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與生俱來的小畫手,他們大都喜歡在牆面、傢俱、衣服等物品上塗塗畫畫,此時切不可因此而阻止孩子的塗畫。

  孩子在學畫時大都喜歡隨手漫圖漫畫,此時家長便可以為其專門開闢出了一片“塗畫空間”, 即在牆壁上貼上一張大紙,讓孩子在所指定的範圍內自由發揮。如此,既可為家長有效解決牆壁等物品的清潔難題,又方便孩子繪畫。

  2.適當引導但絕不示範

  現如今,簡筆畫較為流行,孩子們只需按照圖畫本描摹,幾筆便能順利畫出人物、動物等形象,而不少家長更是將其當做孩子學畫的最好辦法。但事實上,這看上去簡單易學的學畫辦法,卻在不知不覺中打壓了孩子的創造力。

  因此,家長在教孩子學畫時可採用“只引導,不示範”的原則。比如,孩子在學畫花朵時,家長會引導其仔細觀察花朵的顏色、花瓣形狀等;在繪畫過程中,家長可和孩子分別繪畫,最後再互相點評。

  需要家長謹記的是,一定要讓孩子在觀察中進行創作,且多加運用聯想,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示範,讓孩子依樣畫瓢。除此之外,在色彩的使用上,家長也儘量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制約,讓孩子自行發揮便好。

  3.給其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

  一些家長認為,油畫棒是兒童繪畫的最好選擇,用起來既方便又不容易弄斷。但是也有一些家長覺得,水粉顏料才最為適合孩子的繪畫,該材料較為濃淡且色彩比較豐富,變化較多。

  其實,繪畫工具的選擇沒有具體的規定,家長應該儘量讓孩子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水彩筆、油畫棒、彩鉛皆可。此外,家長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特殊的繪畫方式,比如用腳在地上踩出影象,用手掌印出圖畫等等。

  4.用欣賞的眼光評價其作品

  “畫得像不像”一般是家長評價孩子繪畫作品的標準,其實這種標準是錯誤的。事實上孩子的繪畫作品是其內心世界的表達,是其思想的湧現,而激發孩子的畫畫熱情要比讓其學會畫畫技巧更為重要。因此家長必須要以欣賞、鼓舞的眼光評價孩子的每一幅圖畫。

  所以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要告訴他這幅畫的優點,例如線條鮮活、色彩明亮。這樣既可維持孩子繪畫興趣與自信,又可令孩子逐漸領會圖畫的結構佈局、線條及色彩的使用等等。

  5.教寶寶用心感受美

  需要知道的是,用心發掘與領悟才可切實的體會到“美”。平時,家長可多拿些名家作品畫、優秀插畫讓孩子欣賞,也可帶其參觀一些畫品展覽,以滲透的形式讓孩子用心感受“美”的存在。

  兒童繪畫的特點

  1.率真性

  該特點是指從繪畫作品中,能折射出兒童的直率、真誠等。兒童的真實與大人的寫實有很大區別,一般來說,客觀的逼真與真實是兒童無法做到的。兒童更喜歡直接地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大多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並無成人的偽裝。因此,家長在評估兒童繪畫時,應該注重對不對,而非像不像。

  2.求全性

  該特點是指兒童繪畫時,常常會把各個角度看到的、想到的或無關聯的事物都拼接到一個畫面上,直至畫滿。另外,從外部看不到的事物也會被孩子塗畫出來,且所畫出的物體之間互不妨礙。此特性還體現在寧願讓部分物體重疊,也不願少畫。譬如,即便是側面人物肖像也要畫出雙眼。求全性主要來源於孩子對外界認識的殘缺性以及孩子對人、事、物認識的渴望,這種特性也正是體現出了兒童的認知特點。

  3.符號性

  表明孩子畫畫並非與客觀事物完全一致,而僅儲存其最基礎的的形式。比如,孩子往往會用較為簡單化、抽象化的線條來描繪物件,畫人物肖像時不區別人物的性別、年齡、外貌等特徵,而僅繪畫出不同於其它動物的主要特點。甚至畫作還會以符號形式出現,這種符號性是孩子無意識、不自覺的體現,是對所畫物件的簡化與概述。

  4.稚拙性

  該特點表明了孩子所畫物體既簡單而粗拙,且造型誇大、扭曲,所畫的形象和客觀形象具有較大的差距。比如描繪人物肖像時,往往具有“頭大身體小,眼、嘴較為明顯”的特點,且誇大動作幅度。這種特性正是因為孩子對周圍事物缺少充足的認知而產生的。

  5.動態性

  一般來說,兒童都較為喜歡畫一些有趣的、活動的物件,而不愛畫處於靜止狀態的物件。比如,喜歡繪畫動態的人物、動物、輪船等。兒童在繪畫時往往會全身心投入自己所畫的角色中,身臨其境,甚至忘掉自己。這種特性,體現了兒童的好奇心,喜歡奇思妙想的特點。

  6.誇張性

  兒童塗畫所受的限制少,且思維開闊、動作誇大,畫面會給人呈現一種猛烈的誇張性。在繪畫時,他們會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誇大描繪,而在描繪其它形象時一般會簡單化,因此孩子畫畫會有一定的誇張傾向。在色彩方面,主要是由自身的主觀意向所決定,所選擇的色彩一般都較為強烈、鮮明。

  兒童繪畫好處

  1.增長知識

  畫畫的範圍涵括文學、藝術、哲理、倫理學及生活中的各個常識。

  2.鍛鍊感知能力

  畫畫屬於兒童距離現實世界最近的、最為直接的一種行為。學畫的兒童會經常在教師的引導下,專門的、有目的的研究不一樣的觀察方法,並對不一樣的事、物展開有目的的觀察和形容。

  3.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

  繪畫一直會有新的主題、新的內涵、新的方法,需要畫者通過不斷的嘗試、感受,探求自己的思想與異乎尋常的表現方法,這便需畫家必須的創造性思維,而這種思維正需要從小培養而成。

  4.鍛鍊動手能力

  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的雙手可接觸到各種筆、色彩、紙張等繪畫材料,並在此過程中熟悉這些材料各自的特點和用法。

  5.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就某種程度而言,孩童時期,在培養孩子獨考思考能力時,尚無任何活動可與繪畫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