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音樂細胞應該怎麼學唱歌

  唱歌,已是時下人們的一種愛好,但是有些小夥伴沒有音樂細胞怎麼學習音樂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沒音樂細胞學唱歌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沒音樂細胞學唱歌的方法

  五音不全,音樂是不分人的,如果有人說自己五音不全,那針對於這種五音不全的人來說,其實根本不是你五音不全,是你個人對音樂沒有一種獨特的接受能力,就是人家常說的,沒有音樂細胞,所以,需要開發這一方面的腦細胞,通常對於這種朋友,一來是平時聽得少,二來開口少,三來沒投入心思。

  要學會先聽,聽歌曲很重要,一是旋律,二是感情,三是氣息,四是感覺!很多人光聽聽就過了,這對於一個要學唱歌的人來說沒什麼,但是如果你真想唱好歌,那至少你的用心。

  要學會練,不管是什麼歌曲,就算您是天才,您都要練,練指是練氣息,練嗓子,練情感,練肺活量,練歌曲.這些東西你必須要練.當然這是指那些專業學習音樂,以及想學學好唱歌的人來說的。

  運動練習,一般喜歡唱歌的人,如果想讓自己的發聲清脆悠揚,少不了平時的氣息去運動練習,這是基本的身體要求.有了運動,平時吸氣吐氣才不會那麼那麼深沉,而且不至於發生氣息不長的情況。

  起音控制,開唱時,就要對這首歌有一點了解,比如它是什麼旋律的,應該用什麼聲段,像比如安靜的就用比較柔的聲音,比如激昂的就用比較沉與哄亮的聲音,以便歌曲高潮部分好掌控發音,不然一會起音錯了,一會會把嗓子喊壞。

  歌曲掌控,有時候不是光念歌詞就可以的,也要跟著學會去唱,唱出優美的旋律是這個人對音樂的認識度,看你是否能掌握這首歌,拍子的停息,以及拉長的音,這些都要控制好。

  旋律練習,不管您是專業的,還是業餘愛好者又或者是五音不全的人,如果您想哼唱,那完全可以是開口就唱,如果唱著跑調,那就儘量跟著歌曲練習,把握住旋律.跟著節拍走.不然永遠都唱不了,當您掌握了旋律了,那時唱歌的感情也帶動了,這時唱出來的特別有感覺,聲音也會收放自如。

  沒音樂細胞學唱歌的技巧

  第一,將練聲作為日常生活習慣。

  我們練聲就是為了將有方法的肌肉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和本能,所以我們練聲就一定要形成日常的習慣,就跟你每天不能不刷牙,不能不吃飯一樣,你要想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須要堅持每天練聲。

  其實,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在我們還沒學會怎麼控制脖子,喉嚨,聲帶那些地方的肌肉的時候,我們完全出於本能的情況下,天然就會換聲,天然聲帶閉合就很不錯,就會不去亂用力,因為我們那些部分的肌肉還發育不完全,根本就無從用力,發聲只能依靠更本能的橫膈膜等其他地方的肌肉來用力,就像我們常提到的小孩子哭兩個鐘頭嗓子都不會啞,因為他的聲帶和喉嚨那邊沒發育好,神經控制不到,只能靠橫膈膜靠氣壓。但是反倒隨著年齡慢慢變大,我們慢慢會使用各個部分的肌肉了,在沒有人給予我們適當的發聲指導的情況下,我們就會依靠脖子,喉嚨,咽部等等聲帶外部的肌肉來用力,來大喊大叫,而聲帶閉合,換聲等等能力反而漸漸喪失。

  而我們現在要學唱歌就是要把聲帶的這些我們天生具備,但是因為後天不良的發聲習慣而喪失的功能給找回。可是要知道我們大部分人開始學習唱歌的時候,年紀也都不是很小了,很多人已經亂喊亂叫了十多年了,那麼我們要改掉十年以上的發聲習慣又談何容易,因為我們錯誤的發聲習慣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已經成為本能。就好像讓你從此不刷牙了,從此一天吃一頓,或者不吃,這個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可是練聲就是這樣,其實從難度上來講就相當於讓你不刷牙,不吃飯。

  所以我們一定要每天練習,或者至少一週練習5到6天,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新的肌肉本能。

  還有不要想著今天不練了,明天一起多練會兒。記住,幾天都不練,哪怕你集中到一天練10個小時,還不如你堅持每天練10分鐘。你今天不刷牙,明天刷兩遍有用嗎?反而可能會刷得牙齦出血呢。

  所以,堅持下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除非你真的生病了!

  第二,練聲的重點在於“練”。

  在現實中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所謂的練聲其實不是“練”而是“體會”。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例如脣顫音,今天彈一個highe,感覺不錯,這個highe彈得好像很輕鬆,趕緊錄下來,問問老師怎麼樣,老師說不錯,非常開心,不練了;明天練一個脣顫音,發現嘟得很順,很開心,或者嘟得總有斷層,於是錄下來,問老師,這個到底怎麼才能沒有斷層,到底怎麼才能喉位不上去,等等。其實很多情況下,只是因為你練得很不夠,重複地不夠,只是每次體會一下,發現有問題,就問老師,期待老師的一句話能讓你頓悟,然後蹭就做好了。

  也就說很多人其實都只是在想,在嘗試,並沒有真正完全投入到其中,反覆地練。

  你就天天嘟,把這個e1,a1,c2,e2這一些你覺得比較難的音,什麼都別管,一天嘟幾十遍,嘟一年,你這些音就唱好了!什麼意思?

  練聲關鍵在於重複,跟第一條提到的一樣,我們是為了改變聲帶的習慣,改變本能,這個不是靠體會一下,感覺一下就可以達到的,而必須要我們在練聲的這個時間段裡,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到發聲這件事中,反覆練它幾十遍上百遍,最後經過成千上萬遍的練習,讓我們的肌肉去形成記憶,形成習慣,變為本能。

  當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提問,而是光想不練,或者說練得不夠,是沒有用的!

  第三,練聲的強度問題。

  練聲的強度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練習的次數或者說量。我們在第一條說到了,我們最好能夠堅持每天練聲,養成習慣,那麼每天練習的量多少比較合適呢?

  比較推薦的是少量多次,例如一次練習15到20分鐘,然後早中晚各練一次,三次可以練同樣的內容,也可以分別不同內容。當然如果你沒那麼多時間,那麼一天練一次,2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也就夠了。

  為什麼要把時間定這麼短呢?因為其實我們的肌肉耐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例如我們做俯臥撐,舉槓鈴,我們到達一定量就死活都做不動了,聲帶耐力也是有限度的,但是聲帶又比較特殊一點,像我們做俯臥撐,舉槓鈴會感覺到了極限就是死活都做不動了,而聲帶不一樣,你噼裡啪啦練一個小時,感覺還能出聲,再吼一個鐘頭,啞了,可是還有聲的,有些人就還練。

  雖然它能出聲,但是對於一般水平的練習者來說,半個小時左右,其實你的聲帶就已經疲勞了,這時候如果你繼續練,其實是沒有很明顯的效果的,因為你的聲帶已經疲勞了,它不經過一定時間的恢復的話,能力就會下降,這個時候你去做發聲練習,你的聲帶其實已經鬆了,閉不住了,繼續練甚至是一種傷害。

  除了練習的次數和量,關於強度的另外一方面想強調的就是音量和力量。很多人練聲的聲音非常大,很使勁,這樣練更多的可能是傷害而不是鍛鍊。

  練聲最為重要的是動作的準確性,以及肌肉的控制和感受,而不在於音量和力量。在你的技巧不夠好,控制力不夠強的時候,錯誤的用力,只會使你的不該用到的外部肌肉緊張,進而牽制到內部聲帶肌肉的動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打哈欠。當然這個練習是不出聲的,是無聲練習,但是很多人說越練越難受,越練越緊張。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太緊張,太用力了。

  打哈欠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喉位,為了舒展開啟腔體,但是注意喉位和腔體是內部的肌肉,我們是要開啟,要放鬆,但是一般人平時打哈欠的時候會整個脖子,下巴都會變緊張,你可以自己摸一下。

  然後如果你練聲的時候單純地照搬打哈欠的動作,不夠放鬆的話,那麼很遺憾,你練聲只會適得其反,會導致肌肉更緊張,更容易擠卡。還有例如哼鳴,使勁哼和輕輕哼得到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人說,那小聲練跟蚊子叫一樣,有什麼用呢,那我只能告訴你,音量是靠共鳴靠傳聲來提升的,不是靠喉嚨使勁來達到的,另外,不要忘了還有唱歌麥克風。

  所以我們一定要謹記,練聲一定要“小聲地”,“輕輕地”唱~

  學唱歌的好處

  1:健身。科學的發聲方法,需要人體各部分的配合,如,呼吸,丹田之氣等,每天都把它理順了,調勻了,練足了,無形中促進氣血的迴圈,那對身體肯定是有幫助了。還有腰腹部肌肉的收縮,腔體、管道的共鳴等等。總之,唱歌是需要化巧力的,要身體各部分都調動起來,唱歌的過程就是一個鍛鍊身體的過程,一個健身的過程。

  2:娛樂。聽歌、唱歌的過程,絕對是一個賞心悅目,開心的過程,無論是朋友卡拉OK,或者路邊、公園小唱,大合唱,都是很好的娛樂。現代社會,也有許多很好聽的流行歌曲,藝術歌曲,值得我們去聽,去唱。許多朋友在一起交往,聚會的方式,都採用唱歌,到歌廳一展歌喉,宣洩情感。甚至辦公事,進行聯絡,溝通,公關等,也通過去歌廳唱歌的方式處理。通過歌聲,唱歌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一句話,唱歌,使我們精神煥發!

  3:審美。聲樂藝術,是一種審美的藝術,不管什麼歌曲,都緊緊圍繞著生活,圍繞著我們的情感。在歌曲中,我們體會著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我們一定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觀點。“這首歌真好聽,”“我最喜歡唱這首歌了,”這其實就是一種審美取向的體現。久而久之,形成我們特定的審美思想。

  4:教育。歌曲內容所表現的範圍,是很大的。除了體現一定的思想,情感,方針,政策等 以外,還有許多生活、科學小知識。唱歌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比如一些 兒歌裡面的算術歌,英文歌,詩詞歌等。在唱歌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所以,唱歌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合唱,更好。因為合唱是集體活動,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配 合意識以及平等觀念就會逐漸確立,這對培養獨生子女的集體主義精神是非常有利的。在合唱隊裡學習唱歌,回到班級就是骨幹,就可以教同學唱歌,帶動更多的人學唱歌。通過教歌,就可以增強自信心、培養責任感,鍛鍊工作能力。這不就是自身素質的鍛鍊和提高嗎?另外,有研究表明,唱歌,能夠開發人的智力,使人腦更聰明。

  5:演唱方便。唱歌沒有固定的場合,沒有太大的限制,小朋友唱,青少年、老年人都唱。走著唱,站著,坐著唱都行,身體就是你一生的樂器,走到哪兒,唱到哪兒,方便。不是你一定要隨身帶著才行。而且,你學會唱的歌曲,旋律,一輩子都不會忘,正所謂:唱到老,學到老,用到老。

  6:科學用嗓,助你成功。我們知道,人的嗓子,是我們和其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不僅僅是用於唱歌。人的嗓音各不相同,音色有好有壞,聲音有明亮的,清脆的,沙啞的等等。但是,我們剛一出生的啼哭,聽起來都是差不多的,都很清脆。為什麼後來,有許多人嗓子出了問題,講話費力,聲音難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遺傳,病變等,還有就是不知道用嗓的科學,不注意保護等造成的。學習聲樂,必然要學習科學的用嗓,要懂得保護自己的喉嚨,不亂喊亂叫,同時,提高自己的發聲質量,使你的聲音更圓潤,更甜美。這樣,無論你講話,朗讀,做播音,主持人,都能很好的勝任,有更好的效果!

1.如何解決唱歌時的音準問題

2.學唱歌練聲 練聲的三種方法

3.如何在唱歌中擺正自己的心態

4.你的氣息訓練方法正確嗎

5.怎麼唱好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