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魚的垂釣技巧

  鯪魚是素葷兼食的中下層雜食性魚類,食譜很寬,蚯蚓、河蝦、麵糰***粉***、飯粒等均可作餌,鯪魚文靜乏力,所用釣具亦不甚講究。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垂釣鯪魚的季節

  鯪魚是暖水性魚種,在水溫15-30度的時候食慾最旺盛,低於14度食慾就開始減退,水溫在7度以下就會死亡,因此,在廣東包括整個華南地 區,4-11月份都是垂釣鯪魚的好時間,尤以5-9月份為垂釣鯪魚的黃金季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在冬季和初春垂釣鯪魚的釣友也不在少數。

  二、垂釣鯪魚的釣位選擇

  鯪魚以刮食附著在水底沙石的藻類為食,同時兼具濾食性,在食物短缺的時候也可以以水中的有機碎屑、人畜糞便甚至是微生物為食,因此垂釣鯪魚的選位要根據塘底狀況、水質和季節不同靈活變化。

  野釣鯪魚,一般選擇坡度減緩的泥沙質底水域,如水庫突出位的緩坡,大壩都是不錯的選擇。靠近豬場、鴨場的排洩口附近則是垂釣鯪魚最佳地點。

  在商業塘垂釣鯪魚,因為糖水較肥、塘底腐殖質較多,因此多要選擇有風天垂釣,位置宜在下風位或者新水的入水口,在這樣的塘垂釣,如底釣效果不佳時,可考慮釣離底或者釣半水。因為季節不同,垂釣的深度也要適當作出變化。4-6月份,鯪魚開始上灘產卵,因此春季以釣淺為主。夏天由於氣溫較高,秋季溫差太大,鯪魚多數在早晚近岸,因此夏秋季垂釣鯪魚以釣早晚釣淺為主,中午多釣深水。

  三、垂釣鯪魚的兩個關鍵因素

  垂釣鯪魚,有兩個關鍵因素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魚的就餌方式和水底的狀態

  1、鯪魚的嘴型和就餌方式

  和鯽魚草魚等魚種不一樣,鯪魚的嘴型是口下位,即鯪魚的上脣是突出的,脣邊緣有很硬的角質層,另外由於鯪魚主要是以附著在水底沙石上的藻類為食,因此鯪魚的就餌方式是“刮”,即通過魚嘴的角質層刮取沙石上的藻類為食。鯪魚的這種就餌方式和鯽魚的“吸”以及草魚的“吞”完全不同,這種特殊的就餌 方式,反應在浮漂上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漂相。因為上脣突出,而且鯪魚在就餌的時候是尾巴朝上,嘴朝下,因此鯪魚在就餌的時候首先是上脣觸碰釣線,因此垂釣鯪魚的時候浮漂多會出現有節奏上下“抖動”。如果說垂釣鯽魚要抓的是頓口,垂釣草魚要抓黑漂和頂漂,在垂釣鯪魚的時候,我們多關注的是“抖漂”。

  2、塘底狀態決定了釣法的變化

  前面講到,除了以附著在水底沙石上的藻類為食,在食源缺乏的時候,鯪魚也會以有機碎屑甚至是浮游生物為食,而這種情況,多表現在商業塘或者養殖塘。由於養殖塘和商業塘有很多屬於肥水塘,塘底為腐殖質的“軟底”,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我們還採取和在野釣的沙石硬底一樣的釣法,其效果可能相去千里。

  四、鯪魚的釣法

  在長期的垂釣實踐中,廣東廣西的釣友摸索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垂釣鯪魚的經驗,隨著近幾年臺釣技法的普及流行,垂釣鯪魚的技法更加層出不窮,頗有百花齊放的味道。在眾多垂釣技法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臺釣底釣法

  臺釣鯪魚,以前被普遍認可調釣方法是空鉤調平水反釣2-3目,但在實際的垂釣實踐中,調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的變化。這其中起關鍵影響的是“硬底”還是“軟底”的差別。

  ⑴硬底水域。如果是在沙石底的硬底水域,釣鈍是不錯的選擇,其中空鉤調平水反釣2-3目是值得嘗試的方法。有很多釣友採用不帶鉤調平水反釣2-3目,這種調 法我們叫擦底墜,比前一種方法更鈍,但比跑鉛要靈些。兩種方法哪種更好很難說,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靈活調整,但值得指出的是,採用空鉤調平水反釣2-3目的 釣法,腳線可長些***一般是對摺後長15釐米以上***,不帶鉤調平水反釣2-3目的釣法,子線應當短些***一般是對摺後長度在10釐米以下***

  在漂相上,通常的表現是輕微的上下點動然後是快速有力的下頓,有甚至會出現箭漂或者託漂。

  ⑵軟底水域。在腐殖質底水域,如果採用以上兩種偏鈍的調漂方法,很有可能會發生雙餌和鉛墜都沉到淤泥底下的情況,這時想要釣到鯪魚是不可能的。遇到這種情況,按照臺釣白鯽技法垂釣鯪魚是不錯的選擇,調漂方面可以採用拉餌調5-6釣2-3目,甚至是可以採用釣離底的方法,漂相方面和鯽魚的漂相相似,可以是明顯的下頓也可以是快速的拉黑。使用這種釣法在垂釣大形體鯪魚的時候,有時候動作體現得不是很明顯,有時甚至只是1/3目的下頓,很多人往往就是因為沒有抓這一下輕微的點動而錯失了上大魚的機會。

  2、半水釣法

  在肥水塘,水很深的水庫,往往會用到半水垂釣鯪魚的方法。調釣方面和鯽魚半水釣法有點類似。有時候也可以採用做大窩,搓大餌的方法,方法和釣鰱鱅的方法類似,但餌料的霧化要比釣鰱鱅要慢很多。

  3、跑鉛釣法

  在有流水的地方特別是江河,採用臺釣方法釣鯪魚經常會出現走漂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採用跑鉛+短腳線的釣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這種 釣法,有時候甚至可以將浮漂去除,直接採用繃尖釣,看竿尖抖動即可提竿。同樣,在小魚比較多的水庫,為加速到底,避開小魚,也可以嘗試跑鉛的釣法。

  值得說明的是,採用跑鉛釣法,腳線宜短,尼龍線、炭線比防咬線更易出動作。

  4、三叉戟搖粉釣法

  這是一種在廣東很流行的垂釣鯪魚的方法,其操作方法簡單,但是上魚率很高,特別適合在鯪魚密度高、體型小、水較淺的地方使用。

  搖粉釣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主線上掛浮漂,底部直接掛一顆小型的三叉鉤***不需要腳線和鉛墜***,三叉鉤蘸上面粉後拋入水中就可以開始垂釣了。這種釣法幾乎可以忽略浮漂的浮力和吃鉛的配比問題,只要三叉鉤能將浮漂拉入水中,然後將浮漂調到露出水面2-3目就可以了。搖粉釣體現在漂相上基本上都是上下的抖動,這時候提竿,有9成的機會都會中魚。搖粉釣的餌料方面也很簡單,只需要麵粉+蝦粉或者加點蛋奶就可以了。為什麼叫搖粉釣法?因為麵粉往往是裝在一個小圓罐裡,在蘸麵粉的時候釣者往往要將鉤子在罐子裡邊搖幾下,以便餌料上得更均勻,因此得名。

  這種釣法以前常常被人誤解,認為有“貓魚”的嫌疑!其實用三叉戟釣鯪魚,只要魚嘴觸線,浮漂就會上下抖動,這時候提竿,鉤尖有 90%的機會會刺中魚的上脣,而不是掛到魚的身上。當然,如果怕被人誤解,我們也可以採用”燈籠鉤”來代替三叉鉤。燈籠鉤如其名,是在傘狀鋼絲組的末端綁上魚線和魚鉤進行垂釣,有點類似爆炸鉤,但是它的骨架較長,子線很短,***只有不到1釐米長***,但是用燈籠鉤垂釣土鯪,效果較之三叉鉤搖粉釣法,效果要差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