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溼方劑有哪些

  ?中醫認為體內溼氣會影響脾胃運化,用方劑來調理效果很好。那麼?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脾主運化,喜燥惡溼,若為溼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其病機為溼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溼。下面推薦幾款健脾祛溼方劑,供大家參考。

  1、三仁湯

  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葉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暢氣機,清利溼熱。主治溼溫初起及暑溫夾溼,邪在氣分。

  2、胃苓湯

  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功用:祛溼和胃。主治夏秋之間,脾胃傷冷。

  3、防己黃芪湯

  組成:防己12g、黃芪15g、甘草6g、白朮9g。

  功用:益氣祛風,健脾利水。主治衛表不固,風水或風溼。

  4、苓桂術甘湯

  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朮6g、甘草6g。

  功用:溫化痰飲,健脾利溼。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病。

  5、實脾湯

  組成:厚朴、白朮、木瓜、木香、草果仁、腹皮、附子、茯苓、乾薑各6g,甘草3g。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主治陽虛水腫。

  6、連樸飲

  組成:厚朴6g,黃連3g,菖蒲3g,半夏3g,香豉9g,枝子9g,蘆根60g。

  功用:清熱化溼,理氣和中。主治溼熱溫伏。

  7、五苓散

  組成:豬苓9g,澤瀉15g,白朮9g,茯苓9g,桂枝6g。

  功用:利水滲溼,溫陽化氣。主治外有表證,內停水溼。

  8、五皮散

  組成:姜皮、桑皮、橘皮、腹皮、苓皮、各等份。

  功用:利溼消腫,理氣健脾。主治脾虛溼甚,皮水。

  健脾祛溼的食物

  健脾祛溼的方法很多,除了使用中醫方劑調理外,食療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健脾祛溼的食物,下面一起來看看。

  1、茯苓:具有利水滲溼、促進消化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茯苓、豬骨頭或鯉魚煲湯喝以祛溼。

  2、薏米:具有健脾利溼、清熱排毒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薏米做成粥、飯等食用,特別適合老弱病患者。

  3、冬瓜:具有利水、利溼、解暑、減肥的功效。除了祛溼,想減肥的朋友該注意了,冬瓜還可以減肥,應該多吃。另外,冬瓜偏涼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經。

  4、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的功效,我們可以用紅豆煮粥喝,但是,尿多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於紅豆具有利水的功能。

  5、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等功效,適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洩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6、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溼、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體內溼氣重的症狀

  如果體內溼氣過重,那麼就容易導致各種疾病,如何及時看出自己是否有溼氣。體內溼氣重的症狀,一起來看看。

  1、工作時,疲乏懶動,頭昏困倦。

  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痠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睏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2、大便稀爛不成形。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3、體重明顯增,渾身痠痛。

  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4、食慾不佳。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5、早晨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總之,要儘早查明自己體內溼氣重不重,避免引發疾病困擾,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