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糖尿病的相關中藥偏方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那麼這一疾病能不能通過中醫的方法來改善呢?有什麼比較有效的中藥偏方呢?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糖尿病的改善中藥偏方吧!

  改善糖尿病的中藥偏方

  1、生黃芪、生地各30克,蒼朮15克,人蔘30克,葛根15克,丹蔘30克。日1劑,水煎分溫服用。本方為協和醫院名老中醫祝諶予經驗方,方為降糖方,經藥理研究證明,方中的6味藥物均為降糖藥物。

  2、糯米爆成“米花”50克,桑根白皮50克。水煎,1日服2次。

  3、人蔘6克,雞蛋清1枚。將人蔘研末與蛋清調勻,1次服下,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

  4、玉米粒500克。加水煮玉米粒至開花,分4次吃,連吃1000粒。

  5、鮮地黃50克***亦可用生地黃代***,酸棗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將地黃、棗仁水煎濾汁,以汁煮米作粥,隨意服用。

  6、鮮菠菜根50克,雞內金10克,大米50克。把菠菜根洗淨,切碎,加水同雞內金共煎煮30-40分鐘,然後下米煮作爛粥。每日分2次,連菜與粥服食。

  7、泥鰍10條,幹荷葉3張。將泥鰍陰乾,去頭尾,燒灰,碾為細末,與幹荷葉***研末***同等量。每服10克,遇口渴時再服,服時用涼開水送下,日3次,以不思水為止。

  8、嫩筍、醬油、鹽適量。將嫩筍削皮切成長方片狀,用醬油浸泡一下即撈出。鍋內放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下筍片煎炸成黃色即可。

  9、山藥、生地各15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附子6克,肉桂5克,紅花10克。水煎服,日服2次,早飯前、晚 飯後30分鐘溫服,豬胰子切成小塊生吞,服藥期間,停服一切與本病有關的中醫藥物。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1.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質的供給應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質而增加腎臟的負擔。當腎功正常時,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質應與正常人近似。當合並腎臟疾病時,應在營養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質量。乳、蛋、瘦肉、魚、蝦、豆製品含蛋白質較豐富。應適當食用優質蛋白,目前主張蛋白質應占總熱能的10%-20%。穀類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穀類300克,就可攝入20克~30克的蛋白質,約佔全日蛋白質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價值低於動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應適當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併腎病時,應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2. 控制脂肪攝入量

  有的糖尿病患者誤認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實不然,現在提倡不要過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嚴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夠延緩和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目前主張膳食脂肪應減少至佔總熱能的25%?30%,甚至更低。應限制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豬油、奶油等動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適當控制。還要適當控制膽固醇,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應適當控制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腎、腦等臟腑類食物,雞蛋含膽固醇也很豐富,應每日吃一個或隔日吃一個為宜。

  3.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併發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尤其是維生素B族消耗增多,應給維生素B製劑,改善神經症狀。粗糧、幹豆類、蛋、動物內臟和綠葉蔬菜含維生素B族較多。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較多,應注意補充。?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應增加鉻的含量。鉻能夠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含鉻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時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鋅和鈣的食物,防止牙齒脫落和骨質疏鬆。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過鹹,防止高血壓的發生,每日食鹽要在6克以下。

  4.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

  酒精能夠產生熱能,但是酒精代謝並不需要胰島素,因此少量飲酒是允許的。一般認為還是不飲酒為宜,因為酒精除供給熱能外,不含其它營養素,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藥後飲酒易出現心慌、氣短、甚至出現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