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養殖創業成功事例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看看,學習他們,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鼓舞自己面對困難。

  一:

  26歲的大學生楊勝強養羊創業路

  太陽從潘陽山頂剛剛露出小半個臉,山林間寒溼的霧氣就被驚醒了,陽光混合著寒氣,讓這個冬日的清晨更冷了。此時,山下的和政縣城關鎮咀頭村尚在夢中,而在村頭的一個養殖園內,幾座養殖暖棚裡的100多隻細毛羊“咩咩”地叫著,開始吃“早飯”了。

  今年26歲的楊勝強是這個養殖場的負責人之一,天不亮他便起來給羊餵食了。等8座暖棚裡的羊都喂完,楊勝強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雖然是農家子弟,楊勝強以前幾乎沒幹過重體力活,但幾個月的羊養下來,楊勝強覺得自己才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了。

  咀頭村距離和政縣城4公里,楊勝強的家就在村子裡。他2001年畢業於臨夏州衛生學校,剛開始擔任咀頭村的村醫,2006年拿到了甘肅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專科學歷。去年3月份,楊勝強在與好友馬強、李斌、石巖明閒談中得知,省上已將和政縣列為全省養羊大縣之一,將給予重點扶持。大家都認為當前羊肉價格居高不下,和政縣規模養殖戶比較少,養羊肯定有好的前景。和楊勝強一樣,其他3個人也是在大學畢業後一直未能穩定就業、懷揣著創業夢想的年輕人。4個人一合計,人多力量大,乾脆把幾家的資金合到一起,養羊。於是,經多地考察學習後,4人開始籌劃辦一個標準化的養殖場。

  4個人都各自向家裡人談了想法,家裡人都很支援他們。楊勝強的父親聽後認為,現在就業壓力很大,年輕人就該自己闖一闖,同意讓兒子和幾個年輕人在自己家院子旁邊的幾畝耕地上創辦養殖園。很快,4個人手裡有了自籌的20萬元,信心十足地準備大幹一場了。但標準化暖棚羊舍還沒開始建,他們就覺得錢已經不夠用了。

  幾名大學生準備建標準化養殖場的事傳到了鎮上,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楊勝強說:“說什麼話的都有,不少人認為我們畢業後沒有個穩定的工作本身就糟蹋了上大學的錢,現在還要重回農村養羊,是繼續糟蹋錢。”可是城關鎮的領導聽說後卻鼓勵他們放手幹,還經過協調“賒”給了他們價值18萬元的紅磚和砂石。

  基建材料解決了,楊勝強他們開始動工修建暖棚。由於缺少資金,暖棚建設過程中除僱了3個泥水匠外,小工都由他們自己及其家人充當。從未乾過這些活的他們,搬磚、拉沙子、和水泥,幾天時間臉就晒得黝黑,手上磨下了從未有過的繭和水泡。

  現在,這座被命名為“大學生創業生態養殖園”的暖棚羊舍裡,已經有150多隻羊了。走進羊舍,一排正在低頭吃玉米秸稈的山羊看到有生人進來,馬上擠作一團。楊勝強介紹說:“這些羊是3個月前買來育肥的,現在都在40斤左右,剛好能趕上春節市場。前幾天我們給市場上拉了幾隻,羊肉是以每公斤48元賣掉的。除了母羊和種羊,其他的最近都要出欄了。”

  談到今年的打算,楊勝強很堅決地表示,他們要繼續養羊,還要擴大養殖規模,再修10座養殖棚,建一座沼氣池和一座青貯飼料池。楊勝強指著不遠處的山坡告訴記者:“這裡有一些林地是我家承包的,我們計劃今年圈出200畝作為散養肉羊的場子,這樣吃新鮮草長大的羊很環保、很健康,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優勢,我們還能節約不少成本。”

  採訪結束時,馬強告訴記者:“進不了公家的單位我們還有其他的選擇,創辦養殖園就是我們的新選擇。當然,由於缺乏資金、經驗和技術,也走了不少彎路,花了不少冤枉錢,但我們不後悔,因為創業就是在摸索中一步一步成功的。”

  二:

  養鴿賺錢從上當開始

  核心提示:放棄年薪三萬的工作回鄉養鴿子,遭遇挫折不氣餒,利用新技術和先進裝置把養鴿事業做大做強。

  致富專案:肉鴿

  養殖案例地點:平頂山舞鋼市

  致富人物:楊明軍

  適合人群:喜歡養殖業的人

  所需場地:固定場地?

  2006年12月10號,在平頂山舞鋼市武功鄉的一個養鴿場裡,33歲的楊明軍正滿面春風的和工人們一起卸貨。雖然已是身家上千萬的養鴿場的董事長,但他卻依然習慣於和工人們一起幹活。

  冬天在普通的養鴿戶那裡,一般兩三對種鴿一個月只能出一隻乳鴿,而在楊明軍這裡,憑藉這套電腦孵化裝置,一對種鴿每月可以出3到4只乳鴿。目前,楊明軍已經擁有將近五萬對的種鴿,年產乳鴿100萬隻左右。按一直乳鴿十五塊錢來算,楊明軍的養鴿場的產值已經超過千萬元了。

  1992年,高考落榜的楊明軍決定開始養鴿子,當時鴿子的價格高,而且還不愁銷路,這讓他看到了希望。

  楊明軍:沒有聽說鴿子有大批的傳染病,好養、好管。

  然而楊明軍面臨的大問題,就是技術問題。雖然自己平時比較愛看養殖類的報紙和雜誌,但畢竟沒有實踐經驗,無奈之下,他就開始跑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去請教養殖業有名的專家。

  楊明軍:他們對農村出去的人有一種同情心,感覺著有這種上進心,最後可以說被感動了。

  他的樸實和上進心打動了專家們,專家教會了他很多知識,有的甚至還推薦他到一些養殖基地去參觀、學習。有了一定經驗之後,1997年年底,楊明軍東拼西湊的2萬多元錢,買了180對種鴿,開始在自家的幾間石棉瓦棚裡試養鴿子。

  楊明軍:經過選育後,留下了不到三十對鴿子。

  原來是種鴿場老闆欺騙了他。由於種鴿品種不純,給接下來的乳鴿繁育帶來了很大困難。於是他開始狠抓鴿子的良種培育工作,經常參加各種行業展會,跟業內精英和專家交流,然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剩下的三十對種鴿中,多次選育、優中選優、提純復壯。1998年春天,第一批成品乳鴿終於進入了市場。

  楊明軍妻子:有了第一筆收入吧,一萬元左右。

  經過認真的市場分析後,楊明軍發現,乳鴿和鴿蛋的主要客戶是一些較大的賓館、酒店.,屬於較高層次的消費。

  楊明軍:他們有一道菜叫掌上明珠,就是一個鵝掌上面放一個煮熟的鴿蛋。一百多元一道。.?

  於是他開始把目光盯向了大城市。然而,事情操作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的。.?

  揚明軍妻子:有一次往鄭州發了兩批貨,就7000元,要了幾次賬,他總是推。最後他只給我1500塊錢,還讓我寫保證以後不準再要。

  長時間的打拼之後,楊明軍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然而這時候,意外發生了。他的幾百只種鴿被偷了。

  楊明軍:因為價值十幾萬,全是精華部分,派了十多個人去尋找。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說在離當地百十公里外的一個禽類市場上,看到有一批鴿子很像他家的。

  楊明軍:因為腳環在***鴿子***不到十天時戴上,終生去不下來。有場名、鴿舍號、它的系譜,還有我的名字和***。

  在警察的幫助下,楊明軍終於要回了這批種鴿。事後瞭解到,偷種鴿的人是附近去廠裡參觀學習的人,因為楊明軍向他們介紹過這批種鴿最珍貴,他們當晚就把鴿子給偷走了。即使如此,楊明軍對前來參觀學習的人依然敞開大門。

  楊明軍:通過來學這個東西,有心人會提出很多問題,普通職工不提問題,對企業發展沒有好處,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

  楊明軍把養鴿子所得的收益全部用來擴大生產規模,形成了企業滾動發展的良性迴圈。如今,楊明軍的新鴿場佔地60畝,引進了自動調控光照系統、微型探頭顯示、自動飲水、人工育肥等國際先進技術程式,產量和效益成倍增長。

  武功鄉副鄉長劉俊紹:楊明軍同志是一個青年養殖能手,是一個懂經營善管理的人才。

  楊明軍取得今天的成就,在這中間他不但體會到了辛酸和失敗,還總結出了很多獨到的養鴿經驗。

  楊明軍:第一是不斷引種,每年都要引進新鴿種,看它的適應性,提純撫壯、優中選優、雙優結合,給它編上編號,把它的系譜資訊都存留到上面,保證不會近親繁殖。最優良的品種再雜交選育進行八次選育。

  在引進裝置方面,楊明軍也嚐到了甜頭。

  楊明軍:這是自動飲水器,可以自動控制流量,不用人提水加水。

  技術員:我們過來後,種鴿出現驚悸,這種應激現象把它的表皮就蹬破了。像這種就不用管它,所以人在室內待的時間比較短,這樣鴿子按它自身的生活規律最恰當的調配自己的時間。

  企業規模擴大以後,重用人才是成功的關鍵。

  楊明軍: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傳統農民那種自由散漫、自以為是等很多缺點都暴露出來了,來實習的大學生我們擇優選用,留作為技術儲備。他們進步的過程也就是咱企業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