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理財目標

  企業理財目標是指財務主體在特定的理財環境中,通過組織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係所要達到的目的,下面小編來跟大家探討企業管理中正確的理財目標。

  的歷史演變

  是在理財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並隨著理財實踐的日益豐富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起來的。企業集團在理財目標上經歷了幾個歷史演變過程,並形成了不同階段有關集團理財目標的主要觀點。

  1 利潤最大化及淨現值最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理財學領域是作為西方經濟學和法學的一個分支。從傳統的觀點來看,企業是一個經濟機構,衡量其業績的公認指標是利潤。因此,根據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及阿爾弗來德·馬歇爾的古典經濟理論,將公司理財目標設定為“利潤最大化”是合理的,它適應了當時的企業制度,即私人籌資、私有財產和獨資經營等。但集團經營與理財風險較大,有些投資專案期限長,而利潤最大化理財目標既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又沒有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因此,又有人主張以“淨現值最大化”作為企業集團的理財目標。

  實際上,在特定的財務結構下,各投資專案的淨現值之和最大,則意味著企業稅後的長期淨利潤最大。它雖然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但未能充分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因為用於求得淨現值的折現率考慮各種風險因素的程度不夠充分。

  2 資本成本最小化及公司價值最大化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理財領域將主要的注意力轉向了籌資活動,並開始關注與籌資決策有關的資本成本的控制與計量問題,即如何設計一個合理的資本來源結構,使得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最小。因此這個階段的理財目標是“資本成本最小化”.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最小,則意味著公司總價值最大;加之,考慮到公司外部存在著眾多的與公司有利害關係的利益群體,尤其是股東群體他們的利益應該得到重視和保障,於是,理財目標又進一步演變為“公司價值最大化”.

  3 股東財富最大化或普通股市場價值最大化

  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認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即公司應從股東資本的利益出發,重視公司的時價總額。為此,要通過公司的優化決策與有效運營,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投資風險價值的情況下,使企業總價值最高。從中長期來說,公司經營的基礎結構和經營戰略必須確保股東的利益。在股份經濟條件下,投資者持有公司的股票併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其財富就體現在股票這種虛擬資本上。股東財富不是股票的面值,而是股票的市場價值,它體現著投資大眾對公司價值所作的一種客觀評價。它以每股的價格表示,反映資本和獲利之間的關係;它受預期每股利潤的影響,反映了每股利潤的大小和取得的時間;它受企業風險大小的影響,可以反映每股利潤的風險。

  從理論上講,單一企業普通股市價最高,對於信貸資本供應者、僱員、管理當局乃至經濟社會基本上都是有利的。因此,這一財務目標不僅反映出普通股股東主觀的期望,也反映出企業外部的客觀評價。但是,該目標沒有考慮優先股與債券的價值,而它們的價值卻是公司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普通股市場價值最高對公司的僱員或職工來說並非一定有多少好處,除非他們也擁有本公司一定量的股票。對於企業集團,由於還考慮各方面的種種制約與限定因素,因而其理財目標的設定與實現,比單一企業更為複雜和困難。因此,企業集團的財務經理是否接受“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理財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定的社會價值體系所決定的價值判斷。

  企業管理中正確的理財目標:資本價值最大化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逐步實現全球化,資訊和知識成為推動新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這也必然使財務管理目標不斷優化,不斷選擇最優化。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應遵循著其本身的規律性,每個經濟主體都要根據變化著的經濟形勢,根據自身規律和發展特點,修正或更新自己的財務管理目標,使之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於考核評價,從而形成一個核心突出、具有層次性、適應不同環境,協調各種利益關係的目標主體,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從這個意義上講,儘管“股東財富最大化”因其所具有的諸多優點被理財界公認為理財目標的最佳選擇,但筆者認為“股東財富最大化”仍存在一些缺陷,現代企業理財目標的合理選擇應該是“資本價值最大化”.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便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良好的企業既要考慮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並在兩者之間謀求均衡。企業的目標和社會的目標有許多方面是一致的。企業在追求自己的目標的同時,會使社會受益。例如,企業為了生存,必須要生產出符合顧客需要的產品,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樣企業才能有市場。企業為了發展,自然會增加職工人數,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企業為了獲利,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服務、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公眾的生活質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企業的目標和社會的目標並不總是一致。例如,企業為了獲得豐厚的利潤,可能會生產偽劣產品,可能忽視工人的健康和利益,可能造成環境汙染,也可能損害其他企業的利益。企業在謀求自身的經濟效益的過程中,必須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正確處理好提高經濟效益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關係。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搞好售後服務,不能以不正當手段追求企業的利潤,不能以破壞資源、汙染環境為代價謀求企業的效益,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護生態平衡,合理使用資源。企業有責任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出資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支援社群的文化教育事業和福利慈善事業。這樣既有助於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也有助於企業在社會大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更有助於企業自身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