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會實踐活動感受

  社會實踐是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範文1

  曾經有人對我說,高二的社會實踐是很難得的幾天,很值得以後慢慢回憶。從開始籌劃到真正出發,總有人不停在忙裡忙外著。那天,凌晨6點,天色還沒亮,雀躍的心情卻早已按捺不住,隨著車的緩緩前行,一路上心底在不停地輕輕歌唱著。

  三天兩夜呀,時間不很長,但封存在記憶中某些讓人感動和值得銘記的東西總是不斷地呼之欲出。

  從典樸、幽靜、充滿懷古情趣的東坡書院,到井然有序、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東方化工廠,第一天的最後一站是大廣壩。站在亞洲第一長堤上,迎面而來的是清新海風,讓人有想大聲呼叫的慾望。平靜海面的無垠,是一種寧靜的美麗,讓人如此愜意與舒適。當然無論是大廣壩的發電車間還是化工廠的生產車間都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是如此緊密相連。

  第二天,來到了三亞美麗的南山、亞龍灣,還有讓我流連忘返的蝴蝶谷。蝴蝶谷,名字美麗得像個傳說,走進,發現它如同從畫中走出的不染塵俗的仙境。山澗的澹澹清流,搖曳的繩索吊橋,穿梭與衣袂間的翩翩蝴蝶,花的香、鳥的聲、輕風的氣息,真的是那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美。自然的美往往是最令人新動的,在那個草木叢生的地方,讓我們感受到了自然最單純的魅力。我在想,如果要隱居,那種清靜的地方絕不容錯過。

  最後一天,也應是最難忘的一天。當車迂迴穿性在五指山山底曲折盤旋的山路,那隱在白雲深處的山尖另我們暗暗感到驚奇。開始上山的路是石階,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塌實。然後看到山間歡快的水流,清澈得可以看到溪底光滑的小石礫。我們唱起歡樂的山歌,手拉著手向前走去。當路開始崎嶇而艱難,當有人開始乏力倦怠,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微笑著鼓勵的臉,一雙雙熱情而善意的手。是一路的扶梯和幫助讓很多人堅持了下來。當我終於站在山頂,低頭就可以看到白雲繚繞在山尖,是像仙境一般的唯美與動人,感覺空氣是涼涼的,滲進我的肌骨,很舒服的愜意感在心底蔓延。腳下是如何如何偉岸的山嶺、蒼蔥的樹林,有些什麼人、什麼房子,都只是隱在漂浮的白雲底下,看不清了。其實它們可以那麼渺小,當我們站在一定高度。忽然想到自己,芸芸眾生,誰又不是像沙礫般的平凡與渺小?但我真的沒有所謂的“悲壯感”,而是一種坦然。世界本來就很大,平凡地快樂著就夠了,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心力交瘁得連這份平凡到渺小的快樂都捨棄。那一刻,我真的感覺很舒服。

  範文2

  人們都說:勞動最光榮。 這一天,我去居委會勞動了一天

  當我在切身體驗勞動時,我才更進一步地融會了這句話的精髓。勞動確實很辛苦,但卻是苦中帶甜的。勞動的感受,在勞累時大汗淋漓的感受。這些都不是能從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所能觸控到的,這種感受是作為一名勞動者內心深處的,最平凡而又殊於一般的感受。

  這一天,***至於是哪天,你自己寫好了***我去居委會幹了一個上午的活兒,居委會的負責人讓我去小區裡面刮小廣告。我高興的應承了下來,心想,弄小廣告有什麼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於是信心滿滿的拿著負責人給我的鏟子和水桶就走了,誰知道事實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還不小。

  我先找到一個貼在地上的小廣告,貌似真的很難弄,拿鏟子颳了半天也沒有太大的結果,

  本想放棄,然後去幹點別的事情,但是不服輸的性格使我想到,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我呢,然後,我就在哪裡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時候的情景了,被水衝過的地面上的小廣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將小廣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鐘,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輕輕一撕,小廣告就掉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方法取得了成果,當時心裡挺興奮的,於是更加滿懷信心,去勞動了!

  呃 經過一番努力之後,被我清除過的地方確實看著乾淨,整潔多了。

  我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己動手動腦解決了問題是我收穫最大的,學習亦是如此吧!

  而且北京奧運會也開始舉辦了,作為北京人的我,為北京的環境美化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我樂於做的,什麼事都要從小事開始。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我們將為實現這樣的理念而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獻出自己的真情。

  通過這次實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體會。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是會還是不會,你都要有勇氣面對它,嘗試一下。做了,你是困難的領導;不做,你是困難的俘虜;而我在實踐中收穫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更加努力,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

  範文3

  我認真貫徹落實省素質教育會議精神,在調整作息時間、修正課程表和正常放假的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和雙休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校長王來旭親主持召開全校教職工大會,大力號召各學科認真組織並指導學生在寒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而且要求學校教育處、年級部等處室給予協助,加強領導。 1月下旬,政治教研室、地理教研室先後出臺了社會實踐活動方案,明確了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內容、組織和要求。確定寒假活動的主題是,“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關注民生,完善人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訊息一經發布,學生積極響應,紛紛報名參加。短短兩三天時間,僅高一年級就有300多名學生報名參加。可見,學生對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是多麼的渴望和迫切!這是學生的社會情感長期被壓抑的反映,表明了廣大學生對規範辦學和素質教育的歡迎和支援。據瞭解,學生家長也非常支援孩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為了紮實有效地開展活動,我們將報名學生按照共同興趣、方便活動、自願結合的原則分成若干個活動小組,並召開學生會議安排活動事宜。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提煉,在興趣中選擇。學會從社會生活中選定主題,關注社會,體驗社會角色;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地、智慧而有創意地生活;學會捕捉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開展調研。自今年寒假到4月底,已有280名學生參與了社會實踐活動並提交了活動報告。其中,社會調查報告140篇,社群服務報告15篇,參觀考察報告10篇,心得體會若干篇。5月上旬,我們對學生提交的活動報告進行了認真評比,評選出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成果共67篇。其中,特等獎4篇,一等獎15篇,二等獎20篇,其餘為三等獎和鼓勵獎。還評出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10名。

  尤其令人高興的是,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和鍛鍊,不論是在規模、範圍、數量上,還是在水平、能力、效果上,都較之初期有很大提高。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走出去看一看,而是更樂於到社群做好事;其活動成果也不再侷限於形成書面報告,而是更加註重社會效果。例如,今年3月中旬,馬婉璐等同學發起並組織成立了“濟寧一中學生志願者隊伍”,他們自做了紅色綬帶和橫幅,以“一中學生志願者”名義活躍於城市社群。志願者成員已從成立之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數十人,他們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開展了交通助崗、福利院做義工、環保宣傳等多種義務服務活動。特別是“五一”勞動節那天,他們沒有在家休息,也沒有外出旅遊,一行18名隊員到社會福利院舉行了獻愛心文藝聯歡活動,受到社會福利院鰥寡老人、孤殘兒童和員工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揚。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