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會實踐總結

  社會實踐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鍛鍊毅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等品格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每年學校都會組織高二年級的學生參加,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很榮幸能在這正風華正茂之時,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百態人間去體驗生活,拓展視野。雖然,這次的社會實踐早在上週就已結束,但是它帶給我的深刻印象並沒有消逝,給我的思考也沒有結束。

  這次給我留念最深的便是參觀中山艦和農村體驗生活了。

  看著打撈出來的中山艦,看著那被魚雷撕開的裂口,這邊讓我聯想起當時戰鬥的場景:槍林彈雨中,面對六架日軍戰機的輪番轟炸,它絲毫沒有退縮。儘管這並不是一艘擁有多大噸位的鉅艦,儘管其上的主、副炮已被拆下,但是,全體船員仍然堅守崗位,運用身邊所可以運用的武器奮起還擊。無奈敵我實力懸殊過大,船長在內的二十五名軍人戰死,中山艦也被魚雷擊中,徐徐沉沒。雖然他並沒有對整個戰局起到什麼作用,但是,他對得起它的使命,對得起他的名字——中山。這是怎樣的氣魄,這是怎樣的精神!如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世界和平仍在被威脅。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的死神之手並沒有放鬆,中國南海、朝鮮半島的戰爭陰霾仍然籠罩。我們作為熱愛和平的人,就應該擁有過去英烈一樣的勇氣,來捍衛正義、保家衛國;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就應該恪盡職守、積極進取;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爭為國家棟梁。

  農業、農民、農村並稱為三農。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國關注焦點。中國雖然正在向現代化大步邁進,但農業仍舊是中國最大的產業之一。這次,我能夠深入農村正視三農的情況。我們是作為小組活動的,我們的任務就是走進農家,和當地農民一道勞動,和他們一起進餐。我們的小組找到了一戶願意的人家。那一家只有一位奶奶和三個孫子。在我們交流的時候瞭解到,她的子女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了三個孫子給她照顧,不過每隔一段時間會寄錢回家。由於家中缺少勞動力,家裡的地也就荒掉了。在和奶奶告別後,我們回去集合點的路上,發現很多人家都是類似的情況,家中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這便是如今絕大多數農村的境況。城市化、現代化的大潮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較高的收入吸引了農村年輕人來到城市謀生,從而催生出了"農民工"這一獨特的群體。這樣是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勞動力,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便是農田的荒廢、農村年齡結構的失衡,進而造成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近年來,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度陡升,每年黨中央第一號檔案也是圍繞著三農的。但是,要徹底解決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在一場精彩紛呈的軍民聯歡中勝利結束。我懂得了合作的快樂,我明白了團結的重要,我瞭解了祖國的強盛,我也感受了社會的弊病。這將成為我永生難忘的回憶。

  篇二:

  我在7月迎來了暑假,當然,也是我迎來了的第一次經歷社群服務。對於一個高中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炎熱,烈日當頭,我毅然踏上了社群服務的道路。想通過,親身體驗社群服務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群服務,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現今社會,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為說不完的話題。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來到了佳和馨居,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而,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業學小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穿街走戶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課 件]這些都是在學校裡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裡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裡,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麼,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學校,只有學習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丁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裡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剛剛畢業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對我說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回想這次社群服務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很多社會經驗, 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裡是學不到的。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群服務,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篇三:

  經過了將近一週的社會實踐,我感慨頗多,我們見到了社會的真實一面,實踐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況還在我腦海裡迴旋,它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會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廣泛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機會。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是說:在家裡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外面獨立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得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這幾天裡,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這次實踐活動意義深遠,對我們的幫助享用一生。作為一個21世紀的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並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我們要抓住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機會;提升我們的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同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篇四:

  暑假的第一天,我們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的第一站是無錫空港產業園區。在最初的印象中,我們以為無錫空港產業園區僅是發展空港服務、空港物流。而通過相關人員介紹我們瞭解到園區是以機場為中心,北至錫梅路,東側以環太湖高速、滬寧高速公路為界,南至京杭大運河和望虞河,西抵新梅路、新韻路,涵蓋新區原碩放街道、碩放工業園、鴻山等街道的部分地區,規劃總面積達55平方千米,並且園區包含物流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生命科學等產業結構。我們不禁由此聯絡到地理教材中的城市地域規劃,同書中所講相同,在產業規劃圖中,中心是商務區與住宅區,四周是工業區。我們紛紛就規劃設計提出自己的疑惑與意見。

  第二站是無錫碩放軍用機場。來這兒的原意是想和預警機來一個親密接觸,可由於特殊原因,我們只好在外圍參觀。在期間,營長跟我們介紹了預警機的種類和效能。遠遠看去,停在草坪上的預警機如一隻只雄鷹,身披迷彩衣,展翅欲飛,十分震撼。據悉,20xx年的國家最高科技獎便和預警機有關。

  第三站是噹噹網華東總部。噹噹網,與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同為網上購書的三大頭。在我們最初的觀念中,書庫只是用來儲存書籍的。而活動過程中,噹噹網無錫圖書倉的培訓員向我們介紹了倉庫的運作流程:採購進貨、分類上架管理、質檢包裝、物流運送。同時,她帶我們參觀了倉庫。一排一排的書架上整齊有序地擺放著百萬本圖書。她告訴我們如何理解書架上的各種編號,以及相關流程中的注意事項,如:孤兒圖書的處理,報缺處理的過程等。從中我們體會到秩序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有了一環扣一環嚴密的秩序,噹噹網對圖書的處理井井有條,不易出錯,並且提高了服務效率與質量。

  第四站是康可電子。事先我們通過百度瞭解到其主要產業是瞬態電壓抑制二極體TVS、閘流體、可控矽、THYRISTOR等超壓保護器件及晶片,多用於各種電器裝置和一些飛機上的零部件。活動時我們主要參觀了SMD晶片的操作流程。不得不感嘆外資企業對每一個細節的精準程度,他們考慮的最多的是其質量。例如在做晶片的剪裁工作時,他們將一步分成兩步做,先將晶片邊角彎成九十度,再進行切割,這樣就能保證晶片內晶粒的質量,不易受損。同時我們也看見了書本上的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運用,如對晶片的電鍍處理。

  最後一站是無錫本土企業晶心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其以生產精密零部件為主,同時裝配大型裝置衝床。其中我們最大的收穫是與其創辦者謝紅姐姐的聊天。謝紅姐姐給我們講述了她的創業經歷。她告訴我們,真正的贏者,在於把姿態放低,同時記住要充滿自信,即使平凡,也要認認真真地將每一件小事做好,那麼別人自然會認可你。

  活動反思:

  這次社會實踐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們不僅瞭解到書本上的知識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巧妙應用,更體會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技巧。在每一家企業,正確的制度是關鍵。在制度的管理下,企業應該鑽研創新,對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坦誠相待員工,識人用人,激發他們的最大潛能。

  此次活動我們事先準備充分,所以總體上很成功。其中我們認識到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並且我們發現,其實企業管理者很支援我們類似的活動,他們的準備與介紹都很棒。當然,本次活動也有不足與遺憾。如:在參觀前對該企業只是一個大概瞭解,未認真深入地準備好問題。下一次,我們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