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勵志哲理散文詩

  有時候讀一些關於感恩勵志的美文,會讓我們的生命得到某些啟發,讓我們變得更加的勵志而且感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 寫給一位父親的散文詩

  文/胡昕

  成都的肖大爺,今年90歲。其女兒60歲,先天智障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數十年來,肖大爺與女兒相依為命,不離不棄。當有人問及肖大爺的心願時,肖大爺說:“沒別的心願,就希望我得走在我女兒之後,因為我走了女兒就沒人照顧。”濃濃父愛,令人動容。——題記

  夕陽,如期而至,依舊在這一刻用最濃烈的色彩,渲染著父親的背影。

  本來,淌過河流的父親,應該有一塊寧靜的草地,在和風的輕拂中,所有的疲憊都叢生出蔥蘢的綠茵;

  本來,越過山嶺的父親,應該有一片恬淡的林子,陽光從枝葉間篩下來,星星點點匯成生命最後的詩意。

  父親其實真的蒼老了。

  蒼老了的父親,卻不敢讓脊背彎曲,必須挺拔如樹,為孩子撐起一份安寧。

  蒼老了的父親,卻不敢讓腳步蹣跚,他得讓孩子踩著他的腳印,小心地避開路上的泥濘和荊棘。

  蒼老了的父親,卻不敢讓老邁的手臂垂下來,必須亢奮如初,像島礁上的燈塔,在茫茫人海中為孩子指引回家的方向。

  蒼老了的父親,卻不敢讓生命的夢想枯萎,必須用全部的信心使其鮮活,如歐·亨利筆下的那片綠葉,為孩子揮去歲月的孤寂。

  父親牽著孩子,夕陽拉長了他們的影子,世界在他們的影子裡無比靜謐。

  父親守著孩子,酷似兩株相識的樹,沒有言語,沒有交流……除了愛,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打擾他們。

  父親就這樣站立著,石頭一般地站立在我們的中間。

  對於孩子來說,父親是依託,是踏實。

  對於我們來說,父親是承載,是人類血流湧動的聲音。

  篇2:孩子——我想對你說

  孩子,今天是你4歲的生日。你的生活是幸福的,有幼兒園的20幾個夥伴跟你一起過生日,有愛你的媽媽給你買生日蛋糕,有同樣愛你的爸爸給你買你喜歡的藍色的鞋,還有愛你的老師,給你拍下了很多可愛的相片,將你的幸福記錄下來……

  孩子,我想對你說,你爸爸4歲生日的時候,已經開始放牛掙工分,連一頓飯都吃不飽,更別說有小朋友給他過生日,連你的爺爺奶奶都忘記了他的生日。你爺爺4歲的時候,被你太爺爺逼著去要飯,能像牲口一樣活著就不錯了,哪裡談得上過生日,能夠要到一點別人給的殘羹冷炙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孩子,我想對你說,你要感謝社會。是社會的大環境好了,才有你幸福的童年,才有你像樣的生活。你應該感謝你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好時代,是時代讓你的父母有了讓你過上好生活的資本。

  孩子,我想對你說,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父母辛勤努力的工作就是為了讓你能有一個好生活,因為有你的存在,才使他們的生活充滿希望,才使他們有了追求的動力,你的幸福就是他們最大的追求。

  孩子,我想對你說,你還要感謝你的老師,你的同學。是老師教給你遠大的理想,良好的生活習慣,優良的品質,正確的思維方式。你的同學讓你充滿快樂,讓你學會與人相處,學會付出,學會捨得。

  孩子等你長大的時候,你要記住:

  好的社會環境,是你擁有幸福生活的源泉。你的爸爸,你的爺爺沒有你幸福,是因為他們碰上的社會環境不如你,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並非他們智商不如你。如果有可能,希望你長大了不要去指責社會,而是要承擔起完善社會環境的責任,讓你的子女生活得比你更幸福。社會環境就像緩緩的細流,一點一點的聚集就會成為大河大海,而你要做的是去聚集,而不是變成洪水,否則造成的破壞會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良好品德是你終生幸福的保障,所以你要學習,學古人的優良品德,學時代的先鋒,每個時代都樹立了人生的榜樣,爸爸不要求你做榜樣,但是,你要向榜樣看齊,只有你們都有與榜樣一樣的品德,社會就會變得公平,公正,和諧。

  遠大理想是生活的動力。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如何使自己的這個過程過得有意義,那是你一輩子必須思考的。爸爸不給你任何約束,由你自己決定。但你必須有一個追求,否則,人就容易懶惰,迷失自己。人來到世界上的意義第一是繁衍種族,還有就是改變種族生存的環境。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商有高低,所以才會有各種社會分工,大家一起努力才會有社會的進步,生活的幸福。你智商不低,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敢於立大志,做大事。這樣,你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有意義。當你老了,回首往事的時候,你會很欣慰的告訴自己,我沒有白來。

  學會與人相處,是成功的基本保證。孩子,與人相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你的理想能否實現,你的生活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處事哲學,這是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與人相處的名言。比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是一種坦然面對各種議論的處事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叫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處事方式。這些是需要自己去體會的,爸爸幫不了你。

  獨立自主是你面對任何困難都要堅持的行為準則。孩子,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看法,走完你人生的永遠只能是你自己,所以,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抉擇都只能由你自己來做,父母代替不了你,老師代替不了你。

  孩子,我想對你說,當你記住了爸爸的這些,你的生活就會是幸福的,你的人生就是完美的,這就是水到渠成。

  篇3:父親最後的迴應

  文/葉傾城

  她傾身上前,輕輕叫一聲:“爸,爸,你聽見了嗎?”父親的頭,微微向她的方向動一下,嘴裡含混地“唔”一聲。這是父親給世界留下的最後聲音。

  她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常帶她去大學的露天電影院看電影。開演前幾分鐘,她忽然跑去買冰棒,買好了一回頭,所有的燈都滅了,黑黢黢的場上,無數黑壓壓的人頭和背。試著向記憶裡的方向走幾步,全沒有相關線索。一急,她帶著哭腔大喊:“爸,爸爸……”頓時無數此起彼伏的應答和笑聲,十七八歲的大學生們,在佔她便宜。她都快放聲大哭了,父親從人群裡擠出來,微蹲身把她一牽。

  有段時間,她不大肯喊父親。歲月承平,沒有革命也沒有戰爭,青春的叛逆全投到身邊至愛的人身上。跟家裡人說話,老有種氣鼓鼓的味道,動不動還頂他們一兩句。一次為什麼事,迫不得已要去父親辦公室找他。腳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聲,她噤聲不敢動。有人過來問她找誰,她一時混亂不堪,“我……”是該說“我爸”還是父親的名字?就噎住了。

  有父親的同事過來,是她該喊叔叔的,卻死撐著只當不曾看見。那人道,“胡老師在呀,你喊一聲。”喊?像小孩一樣大叫“爸爸”?在這安靜嚴肅的成人世界?太羞人了。

  忘了是什麼事這麼著急,不能再等下去,她只得小聲小氣叫一聲,“爸……”聲音像飛不起來的鳥,到半途就折翼跌落,連隔壁辦公室的人也沒回過頭來。

  腳步卻匆匆響起,父親從上一層樓急急跑下來。

  時光是冷酷的蹺蹺板。她一天一天走向生命之巔,也就是父母緩慢地退場,她一直天真、糊塗、不大諳世事,父親總說她長不大,說她到八十歲,還會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她卻沒想到,自己沒那福分。

  一晝夜的倉促,已足夠決定生死了。

  早上7點,剛吃完早餐的父親突然嘔吐;8點,他獨自到醫院打針;上午10點,她去醫院看父親,一眼看見殷紅的血,正一點一滴輸入父親血管;中午,父親轉入危重病房;下午,她和姐妹們,把隱瞞已久的父親病情向母親和盤托出;傍晚,身為醫生的二姐,聽完主治醫生的最後陳述,極力剋制,儘量冷靜地說:“是,我們選擇不手術。是,我來簽字。”——早在三個月前,已經知道手術的徒勞。

  而仍然一無所知的父親,還在病房裡,打聽她北京的新居,絮絮叮囑細節。父親周身插滿管子,每一根裡面都是一個生的希望。他只覺不耐,說這針怎麼總也打不完,屢屢想要調快點甚至拔下來。她連忙安撫父親:“房子裝修好了,你和媽去住一段時間吧。”父親想一想:“等明年春天吧。”

  夜深了,父親漸漸睡過去。她寧願相信這是睡,而不是時斷時續的昏迷。第二天凌晨7點,父親恍惚地醒一下,嘟噥幾句,口齒已經很不清了,卻都聽得懂,是讓在他身邊守了徹夜的女兒們去休息。

  8點,醫生過來,喊父親“胡老師”,父親眼皮動一動,是殘存的一點意識;8點半,再喊他“胡老師”,沒反應,喊名字,也沒反應。

  她傾身上前,輕輕叫一聲:“爸,爸,你聽見了嗎?”

  父親的頭,微微向她的方向動一下,嘴裡含混地“唔”一聲。

  這是父親給世界留下的最後聲音。而血壓計上的指數,一格一格跌落……8點53分,醫生關掉了所有儀器。

  痛與恨緊密相連。她自此不信鬼神,諸天神佛都瞎了眼;每一位桑榆暮年的老者,她都看著不順眼,為什麼人人都比父親多了些時光。

  深冬時節,她上班。看見門外有灰灰的微光——終此一生,她都是無父的人了,天氣與心態,一定悲涼。出門才看清是落雪,已經來不及,踩在雪後成冰的臺階上,一跤滑倒,“哎呀”一聲。分明是叫天天不應,她卻聽見耳側有低微的一聲“唔”,跟父親臨終前的那一聲完全一樣。又一次,在遙遠地方的父親,回答了她的呼喚。

  剎那間,她跪在冰冷髒汙的雪地裡,淚如雨下。

  這一生,風來雨去,俯裡仰外,她都會聽見父親最後那微弱的一應。

  她只做了父親三十年的女兒,而父親的疼愛和寵眷,卻要長長久久地,伴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