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研究生也不少。小編在此獻上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同學們: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空間。這個空間邊界就是與未知世界的接觸面。自己的知識空間越大,與未知世界的接觸面積也就越大,因此就越會感覺自己的無知。擴充知識空間的過程叫學習。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我們的知識空間在不斷擴大。研究生的知識空間就應該更大一點。北郵與其說是擴充了你們的知識空間,不如說是拓展了你們與未知世界的接觸面積。“讓人覺得無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西班牙作家這樣說過。

  兩個人知識空間的碰撞叫交流。更多人知識空間的融合叫團隊精神。成千上萬人的知識空間通過電信技術相互影響叫上網。在我們這個資訊時代,資訊在爆炸,知識空間在膨脹。一個缺乏交流、脫離團隊、拒絕網路的個人知識空間,肯定是一個相對萎縮的空間。全世界知識的總和形成人類知識大空間,這個大空間的邊界叫前沿。什麼叫研究生?研究生必須擁有一小塊與人類知識空間共同的邊界,必須在前沿工作。如果他們在這塊邊界上有所突破,就叫做發現或叫做發明。這樣的突破,擴充了研究生個人的知識空間,同時也就擴充了人類的知識大空間。

  發現與發明統稱為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這是江澤__席的一句名言。接受過民族許多關愛,享受了高學歷教育的研究生,對於創新,當然是責無旁貸。

  北郵的研究生,尋找一份穩定的高收入的工作並不難,今天在座的314名碩士、17名博士都已經簽了年薪5萬、8萬、10萬甚至更高的從業合同。但是,不能忘記,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世紀,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太平洋彼岸的你們的同齡人,他們擁有5億、8億、10億甚至更多的高科技股權,在今天這樣一個財富向知識精英聚集,資本為科技創新投入的浪潮中,北郵的研究生,為了民族的發展,為了國家的興旺,一定要搏擊在大潮的浪尖,而不是悠閒在遠離潮頭的沙灘。

  一個月以前,貝爾實驗室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在慶典上,院長李大維博士親口對我說,他組織並參加今年在中國的招聘面試工作,在考核優秀的名單中,絕大多數來自北郵,他還告訴我,貝爾***中國***的一項近期活動是舉辦系列科技前沿講座,四個舉辦地分別選在中國科學院、北大、清華和北郵。北郵之所以能培養高質量畢業研究生,之所以能贏得國際科技界的尊重,原因有三點:第一,高素質生源;第二,良好的師資條件和校園環境;第三,優良的校風,特別是創新的精神。

  最近出版的50萬字的《貝爾實驗室:現代高科技的搖籃》一本書中,有一段很長的科技精英介紹,其中寫道:“周建會博士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並在該校獲碩士學位,他1998年發明‘warestardls400g’系統使光網路系統傳送資訊容量擴大5倍”。我在這裡還要告訴畢業研究生,周建會99年月離開了貝爾,投身矽谷,開始了自己的創新事業。

  你們另一位學長,北郵78級也就是第一批碩士黃章勇,92年辭去公職,帶領幾個青年人從四川到深圳,創辦飛通光電子有限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中國到國際,1999年,公司規模超過三百人,產值2億,產品遠銷歐、美、亞10個國家,當美國著名ortel公司收購飛通38%股份時,唯一條件是股東各方必須同意,給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黃章勇獎勵個人股權。

  北郵的研究生校友中不乏科技創新的榜樣,北郵的校園內更有充滿創新精神的教授:葉培大、周炯先生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探索數十年,陳俊亮、楊放春教授的智慧網已經為中國電信網所用,並正在走向東南亞。還有雷振明教授的atm交換機/ip路由器,孟洛明、朱其亮、宋俊德教授的網管軟體,林中教授的光纜測試裝置,孫景鰲、蔡安妮教授的指紋識別軟體都已佔領市場,並且一步步走向國際,今天北郵的校園裡,擁有自己智慧財產權超過了百萬的教授,已經不止是一個兩個。

  作為北郵的研究生,我相信,你們年輕的血管裡已經注入北郵創新的血液,你們心中激動著的是創新慾望,沒有創新慾望的,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科學家,不可能成為出色的工程師,不可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再見了,年輕有為的北郵畢業研究生。祝你們前途無量謝謝大家!

  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學院xxx屆碩士畢業生xxx,很榮幸能夠作為學生代表,在這莊嚴而神聖的畢業典禮上發言。首先,請允許我向一直以來關心、呵護、 幫助和支援我們的領導、老師以及我們親愛的父母、親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流年似水,歲月如梭。xxx的三年時間白駒過隙間悄悄滑落,導師的循循善誘、老師的諄諄教誨、輔導員的句句叮嚀、同學們的心心相印,小道上的人來人往、教室中的各抒己見,球場上的揮汗如雨,食堂裡的琳琅滿目,共同築成我研究生三年的幕幕畫卷。重回首,去時年,攬盡風雨苦亦甜;夜闌珊,讀無眠,聽盡別時言。在師院,我們體驗了山重水複的無奈,又收穫柳暗花明之喜悅,經歷過為了論文撓破頭皮的地獄人間,經歷過為了作業廢寢忘食的凌晨三點,經歷過為了調研躊躇不前的烈日夏天,也享受過與好友把酒言歡的豪情壯志,也享受過科研成果錄用發表的美好甘甜,也享受過畢業論文順利通過的旭日藍天。太多深情鐫刻的記憶,太多難以割捨的情懷,都將凝聚成為我們人生旅途彌足珍貴的牽掛和陪伴。 

  曲終人散,餘音繞樑。宴席雖散,人心不散。未來,也許我們會有更多的角色、標籤,但我們將始終印著相同的二維碼—xxxx大學,也許我們會遇見更多新聞、八卦,但我們將始終圍觀相同的話題—xxxx大學!我們承諾,外面世界精彩與否,無奈也罷,我們富貴與否,平凡也罷,我們都會常回家看看,重溫母校的呵護,見證母校之輝煌。 

  飲水思源,結草銜環。享受母校的恩惠,我們三生有幸,在此將我的榮耀驕傲、心情澎湃通通化作感恩。感謝母校的領導,高瞻遠矚,謀百年大計;感謝母校的導師,嘔心瀝血,寓做人成事之德;感謝母校的教師,孜孜以求,傳道授業解惑;感謝師院的同學、朋友,潮氣蓬勃,天天向上;感謝所有xxx人,在xxx發展建設中投身其中的勇氣、骨氣、豪氣、傲氣,我呼籲,讓我們繼續身體力行,將“xxxxxxxxxx”之校訓繼承發揚,讓我們繼續共同高歌,將“xxxxxxx”之歌激昂唱響。 

  情意重而筆墨拙,感情深而文字短。將所有的心情化作祝福,祝福我們的畢業生,一帆風順,前程似錦!祝福我們親愛的學弟學妹,學習進步,學業有成!祝福我們敬愛的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福我們親愛的母校,再展巨集圖、再譜華章!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