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教育會議講話***2***

  社群教育會議講話***三***:

  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教育部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召開近十年以來的第二次全國社群教育工作座談會,會議主題是“廣泛開展城鄉社群教育,大力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主要任務是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總結近十年來社群教育工作經驗,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社群教育工作。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前兩天,浙江省剛剛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就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做出部署和安排。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規劃了未來十年我國教育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特別強調教育的發展要服務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戰略佈局。不久前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未來五年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要求我們在經濟建設領域、產業建設領域、教育領域實現更加科學的發展。上述兩個會議精神有一個共同點,這就是提出要建設強國——要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要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實現這種轉變,教育在其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剛才聽了三個基層社群的工作經驗介紹,深受啟發,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做好社群教育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對構建和諧社會、對提高全民素質和改善民生、對增強國家實力所起到的基礎性作用。

  下面,我談幾點認識。

  一、認真實踐,穩步推進,積極推動社群教育不斷取得新進展

  近十年來,我們一直在社群教育方面認真實踐,實踐的載體就是實驗區。我們先後確定了一些實驗區,近年來又確定了一批示範區。從實驗區到示範區,十年間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穩步推進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推動了全國近六萬個社群的學習型社會建設。

  1.以點帶面,社群教育在試點過程中累積經驗

  我國社群教育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起步階段:我國社群教育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當時上海、天津、瀋陽、杭州以及浙江象山等地出現了以青少年校外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早期社群教育。1988年,下發了《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強調“要把社會和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密切地結合起來,形成全社會關心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輿論和風氣”,要求“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學校和社會的聯絡,城市地區或街道可通過試點,逐步建立社群***社會***教育委員會一類的社會組織,以組織、協調社會各界支援、關心學校工作,優化社會教育環境”。當時我們還沒有明確提出“社群教育”的概念,工作出發點是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創造好的環境,實現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三結合。

  探索階段: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再次提出要“支援和鼓勵中小學同附近的企業事業單位、街道或村民委員會建立社群教育組織,吸引社會各界支援學校建設,參與學校管理,優化育人環境,探索出符合中小學特點的教育與社會結合的形式”,明確了社群教育的職責和任務,就是探索符合中小學特點的教育形式,解決全社會支援和投資教育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終身學習理念的傳播,社群教育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在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基礎上,社群教育開始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顯現出服務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特徵。

  發展階段:1999年,國務院在批轉《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時,明確提出要“開展社群教育實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200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群建設的意見》指出,“實踐證明,大力開展社群教育,引導居民愛祖國、愛城市、愛社群,可以形成崇尚先進、團結互助、扶正祛邪、積極向上的社群道德風尚”,要求“加強對社群成員的社會主義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群文化氛圍”。至此,社群教育在中央的檔案中得以明確,教育事業有了一個新的領域,這就是社群教育。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適應學習型社會建設和終身學習的需要,從1999年開始,教育部先後在上海、江蘇、天津等地實地調研,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並於2000年4月印發了《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社群教育實驗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群教育的內涵和任務,並確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等省市的8個城區開展社群教育實驗工作。2001年12月,教育部召開全國社群教育實驗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確定了第一批28個全國社群教育實驗區。2004年,教育部又印發《關於推進社群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導並推動社群教育實驗工作向全國發展。

  由此,從實驗起步到大面積建立,全國社群教育開始蓬勃發展。

  2.多管齊下,社群教育在政府主導下實現快速發展

  自2001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在民政、文化、文明辦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多管齊下,全力推動我國社群教育工作快速發展。

  第一,社群教育從中心城市向全國城鄉廣泛發展。全國社群教育實驗工作經驗交流會議召開後,大部分省市也分別召開了推進社群教育工作的專門會議,下發了一系列政策性檔案,提出了社群教育的發展目標,對本地區社群教育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濟南、寧波、蘇州等多個城市,都明確提出了發展社群教育、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目標,制訂了一系列旨在發展社群教育、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政策措施。目前,社群教育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城鄉已經初步得到普及,在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多數城區也都已得到不同程度地開展,特別是很多百強縣甚至在鄉鎮社群教育也得到了發展。其中武漢、太原、成都、西安以及克拉瑪依等城市的社群教育,取得的成績尤為顯著,成為中西部地區開展社群教育工作的突出典型。

  第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群教育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基本建立。社群是我國社會轉型和社會結構變化的產物,伴隨社群發展而發展的社群教育,也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新生事物。由於我國社群教育尚處起步階段,構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成為促進社群教育發展的一項基礎工作。各地在開展社群教育工作中,堅持改革,不斷創新,在實踐摸索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黨政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援,社群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社群教育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初步營造了在黨政部門統籌領導下,教育、宣傳、民政、婦聯、共青團、工會、關工委、學校、企業等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喜人局面。

  各社群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構建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社群教育發展模式,定期召開社群教育委員會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共商社群教育工作大計,並認真制訂工作方案,切實落實社群教育目標責任制,促使各成員單位發揮職能優勢,共同關心支援社群教育,為社群教育的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第三,共建共享的社群教育網路體系初步形成。各地本著“教育面向社群、資源來自社群”的原則,充分利用社群內現有各類教育、科技、文化等資源,橫向聯合,縱向溝通,努力拓寬教育渠道,推動社群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

  一是開放學校教育資源。很多社群教育示範區和實驗區以組織活動、辦理“終身學習卡”***券、證***等形式面向社群開放操場、圖書館、閱覽室、計算機房、語音室等教育資源,讓居民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與教育培訓,加強了學校與社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有共享。如濟南市積極推動民辦教育與社群教育相結合,以“公益培訓進社群”和“民校為民,回饋社會”為切入點,開展社群教育活動,很好地發揮了民辦學校的優勢與作用。

  二是建立社群教育培訓網路。各社群教育實驗區、示範區按照“學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的思路,經過資源整合,建立了以區***縣***社群教育學校為龍頭、以街道***鎮***社群教育培訓中心為骨幹、以社群***居委會***市民學校為依託、以社群學習型組織為基礎的社群教育網路。自2005年開始,北京市西城區在全區7個街道各建立了1所高質量、規範化的社群教育學校,將它們納入區教育行政管理的公辦學校序列,由政府出資,由教委和街道辦事處雙重管理,並在人事編制、財務預算、教師建設、裝備和經費投入等方面予以傾斜。到2006年12月,7所社群教育學校全部建成,總建築面積達16000平方米,政府前期投入達到3200萬元。南京市玄武區實施社群教育“1878”工程,即1個區級社群進修學院,8個街道社群學校,7大類教育學習基地,8大類建立活動,搭建社群教育實體平臺,形成了“社群教育進修學院—街道社群學校—社群學習點”三級社群教育培訓網路,先後建立了100多個社群教育基地和60多個社群學習中心***基地***,做到一校多點、一校多地,為社群居民就近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上海市浦東新區結合社群建設,推進社群教育實體化,積極興辦社群教育中心和市***村***民學校,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走出了一條“打造資源平臺、做實社群教育”的新路子,基本實現了一街一個亮點,一校一個品牌,一年一個跨越。

  另外,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每年都在一個副省級城市舉行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儀式,這也是推進社群教育的一個非常好的載體。

  三是拓展社群教育基地。許多試驗區、示範區積極建設社群教育基地,如科技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少年軍校等,同時開放社群內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設施,充分發揮了社群教育資源的社會效益和公益效益,有效改善了社群教育的活動條件和學習條件。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服務百姓功能的不斷增強,城市設施的不斷建設,很多都可用於社群教育。緊緊依靠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同時教育部門提供服務,多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是開展社群教育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這樣全社會的社群教育就能真正搞好。

  四是開發新的教育資源。許多實驗區、示範區都建立和完善了社群教育網、遠端教育網、全民學習網等,積極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改造傳統教育手段。通過網路教育設施,積極推進數字化社群建設。同時組織編髮社群教育資訊刊物,利用社群教育簡報、社群教育專刊等傳統媒介和社群教育網站、視訊等新型電子媒介,讓居民通過閱讀學習、視聽學習和線上學習等多種形式接受社群教育,增強了教育者和學習者的互動性,提高了學習的選擇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是組建社群教育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社群內“有才者、有心者、有閒者、有力者”的作用,組建多種形式的志願者隊伍,經常深入社群,開展輔導培訓、教育講座、現場諮詢等教育服務活動,努力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六是加大社群教育經費投入。各地按照“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單位出一點、個人拿一點”的原則,努力落實社群教育經費,不斷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實現經費籌措多元化。一些地方的黨委和政府將社群教育事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社群建設整體規劃,列入經常性財政開支,並建立了社群教育支出與財政收入同步適度增長的長效機制。各轄區單位則採取“共駐共建”投入和社會捐助的辦法,促成社群教育經費來源的多元化。部分地方還積極嘗試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籌集社群教育經費,如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的群眾社團主動與商家聯絡產品代理,或以其它恰當的方式提供商業服務。舞蹈隊為商家做展臺宣傳活動,計算機協會在社群內以優惠的價格進行電腦維修等,就是很好的例子。社群教育是改善社群老百姓生活質量、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質的重要內容,也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政府要在這方面加強投入,這也是改善民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3.勇於探索,社群教育在改革創新中煥發生機和活力

  為滿足社群內不同年齡、不同型別人群的學習需求,各地通過社群教育,積極開展面向社群全體成員多形式、多層次、多內容的教育培訓活動。

  第一,積極開展面向青少年的校外素質教育,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素質教育網路。青少年素質教育是我國社群教育的起點,也始終是社群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各實驗區、示範區積極開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學前教育和嬰幼兒教育活動,各類社群教育中心面向社群青少年開放,並利用節假日組織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為青少年社會實踐提供服務。有的地方組織了社群少先隊,建立了社群德育輔導員隊伍,在建立學習型家庭中積極開展“小手牽大手”、“綠葉小書房”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第二,大力開展面向社群成員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人們實現高質量就業。各地採取社群大課堂、發放教育培訓券、開放遠端教育等手段,面向社群成員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如深圳市寶安區,以成人教育為主體,實施“造就百萬技能人才”工程和“普及全民12年教育”工程,並在中青年中開展了以“學業、就業、創業”為目標的“三業”工程,每年培訓進城務工人員達60萬人次以上,佔轄區進城務工人員總數的30%。為保障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工作順利進行,各地積極推行“同城待遇”,在按照社群居民人均標準劃撥社群教育專項經費時,把進城務工人員一併納入撥款範圍,讓進城務工人員一道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同時,實行目標管理,從目標責任、過程管理和監督評估三個方面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進行全程監管,保障培訓質量。通過這些努力,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大批農民工通過社群教育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實現了穩定就業。

  第三,面向社群居民開展多樣化的文化生活教育活動,不斷擴大社群教育的覆蓋面。我認為這是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提供了服務。圍繞擴大教育覆蓋面,提高參與率,各地紮實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根據教育物件的不同,精心組織親子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在職人員文化技術教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教育、老年人社會文化生活教育、弱勢群體職業技能教育、外來人員城市適應性教育等;根據教育內容的不同,開展專門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藝教育、健康教育等。此外,還不斷創新教育形式,“選單式”、“超市式”的教育培訓服務已逐步成為社群教育的主打產品。通過多樣化的文化生活教育活動,社群居民的參與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據對93個全國社群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統計,居民參與率達到59.37%。

  第四,認真開展學習型組織建立活動,積極為社群成員學習營造良好氛圍。各地把建立“學習型組織”作為現階段推進社群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認真開展豐富多彩的建立活動,培育學習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根據社群內不同型別組織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型組織的評估標準、考核指標、管理手冊,由個別試點到全面推廣,指導街道***鎮***、居委會***村***、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積極建立學習型企業、學習型街道、學習型居委會、學習型樓組、學習型家庭等學習型組織,以點帶面逐步形成規模。如寧波市江東區制訂了“五類學習型組織考評指標體系”和《江東區學習型社群評估標準》,建設了五類學習型組織和“江東區人文論壇”,吸引了廣大社群成員的積極參與。此外,還通過每年評比獎勵五類學習型組織和社群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有效地激發了社群成員參與社群教育的積極性。2009年,據對93個全國社群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的統計,共建立各類學習組織84.3萬個,學習型家庭80.7萬個。

  第五,探索終身學習證書認證制度,為社群成員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和多元學習機會。如江蘇南京市鼓樓區制定了《南京市鼓樓區社群居民終身學習制度***試行***》,提出讓老百姓“有其學、優其學、樂其學、終身學”,積極探索建立“鼓樓區社群居民終身學習綠色通行證”制度。持證居民可在鼓樓區社群培訓學院、街道社群學校、各居民學習點以及區域內各培訓教育基地享有優惠學習待遇,並將此證作為社群居民接受各類培訓情況的記錄卡,調動社群居民的學習積極性,實現社群居民學習的統籌管理和規範管理。

  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極大地提高了社群教育的覆蓋面和社群居民的參與率,使社群教育煥發出生機和活力。2009年,據對93個全國社群教育實驗區統計,全年共培訓各類人員4800多萬人次,社群教育實驗區居民全員培訓率達60 %,其中,青少年校外培訓率72%,老年教育培訓率61%,進城務工人員培訓率42%。

  二、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準確把握社群教育新方向

  我們是在新背景、新形勢下召開這次座談會,首先應該明確社群教育到底應該走向什麼方向。我認為社群教育發展的新方向有三個內涵:一是目標內涵。就是《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前提條件是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會僅僅靠學校教育是完不成的,必須找到新的載體,社群教育應該成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二是任務內涵。社群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領域,它的任務內涵就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三是著眼點內涵。要著眼於服務民生,滿足需求。老百姓需要我們提供多種多樣的社群服務,我們要努力滿足百姓需求,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新的歷史時期,社群教育肩負著光榮而崇高的歷史使命,我們要站在服務整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高度,站在服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高度,站在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站在服務國家長治久安和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廣泛開展城鄉社群教育的重要意義。

  1.要充分認識社群教育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意義

  第一,發展社群教育是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發展社群教育,對於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與學校教育相比,社群教育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它能夠充分挖掘和發揮非傳統學校教育的功能,直接服務於成人職業發展和基層群眾多樣化學習需求,展示出教育的全民性、靈活性、開放性,有效彌補學校教育對成人世界關注的不足和對閒暇生活參與的不夠。實踐證明,社群教育能夠直接面對基層社會發展需要,直接介入基層群眾的現實生活,順應了我國社會建設和發展的新形勢,迴應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新需要,具備了社會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的條件,成為教育事業與時俱進、改革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教育事業內在社會功能的進一步展現,成為教育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

  第二,發展社群教育是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載體。《綱要》明確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為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就必須“廣泛開展城鄉社群教育,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如果說,社群教育在過去還是一件新生事物的話,那麼現在,這項工作已被提高到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高度,成為“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