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白讀後感精選作文

  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麥克白》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鉅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麥克白讀後感***一***

  讀完這本《麥克白》,我的腦海裡思緒萬千,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來表白。

  麥克白,一個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敵人的頭示眾,因此獲得了獎賞,在回去的路上聽信了三個巫婆的話,刺殺了哥哥,自己當上了皇帝。但他有一個下屬,他當時也被其中一個巫婆說到,因為那巫婆說他兒子能當上皇帝,便以吃飯為幌子,殺死了他,但他兒子卻逃了。

  兩個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過了追殺,並出了國,尋求了幫助,。而麥克白又找到了那個巫師幫他語言。後來兩個王子和麥克白的屬下的兒子打敗了麥克白,並割下他的頭示眾。

  像麥克白這種人,殺了那麼多的人,手上沾滿了那麼多的鮮血,卻不知悔改,再去殺人,哪怕千刀萬剮也死不足惜。

  他沒有一點人情味,連自己的哥哥都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

  在現在的這種生活裡,也有一些人為了一己私慾而去殺人,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真是可恥。

  希望不會再有這種人危害社會了,讓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明天。

  麥克白讀後感***二***

  莎士比亞的戲劇一直是耳聞不曾見面。

  這次讀的《麥克白》,之前對它一無所知,麥克白是一個將軍,他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在回到蘇格蘭的路上你遇上了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他會加官進爵並最終成為國王。

  不巧的是女巫的預言正在被驗證,因為國王確實給他封了女巫所說的爵位。於是麥克白開始相信他能夠成為國王,一旦相信他就和他夫人開始謀劃如何登上王位,刺殺國王成為必不可免儘管他們飽受良心的煎熬,但他們仍然痛下毒手將國王至於死地。有時相信自己很難,相信別人似乎更容易,儘管別人是用欺騙或其他陰暗的不為我們所知的手段取得我們的信任,如果知道真相,我們會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寧可相信別人,不願相信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被別人的意見或眼光所左右,而不去堅持自己的心的呼喚,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愚蠢?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相信自己,而不只是說說而已。

  關鍵是麥克白第二次去見女巫,他想讓女巫確認他能否穩坐王位並將其傳宗接代。

  他得到的答案是除非一個遙遠的樹林能夠移到王宮附近,除非一個人不是婦人所生,否則沒有人能夠打敗他。樹林怎會移動?誰能不是婦人所生?這似乎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麥克白相信沒人能夠打敗他。但是,永遠都不能不考慮但是,一切皆有可能,為了隱蔽軍代,每人手拿樹枝前進,從遠處看就是整個樹林在移動。一個被麥克白殺害妻兒的將軍是剖腹產出生的,不是所謂的婦人自己生產的。好吧,除了死剩下的還會是什麼呢,麥克白和他夫人都結束了生命。麥克白婦人是受精神折磨而死的。所以,不要隨便以什麼什麼不可能作為條件,推斷出似乎是真理實際是謬論的結論,因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請相信上天的安排絕對能超乎人的想象。

  麥克白讀後感***三***

  這部書是四大悲劇裡最短的,同樣,也是最沒有知名度的。

  麥克白斯和他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凱旋歸來,途中遇上了一位女巫,女巫預言,麥克白可以當上國王,那位朋友的後代可以當上國王。回到國內,麥克白在家中設宴宴請國王。受自己妻子的慫恿,麥克白軾君自立,驗證了預言。同時他又擔心自己的那位朋友,於是找個藉口也把他給殺了。後麥克白德暴行激起各路人馬的反抗。麥克白不得不去鎮壓義軍,途中又遇到了女巫,女巫說,除非某某森林***森林怎麼可能會自己移動?***移動,麥克白的政權才會滅亡。又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難道世上還有男人所生的人?***能殺死麥克白。

  為了掩人耳目,義軍把某某森林的樹枝砍下來拿在手上作偽裝,遠遠看上去就像某某森林移動了一樣。被義軍逼得節節敗退,最後陷入絕境的麥克白遇到了墨脫客,墨脫客說自己要殺了麥克白,麥克白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能殺死我。墨脫客說,那就是天意了,你的死期到了,我並不是正常分娩生的,而是剖腹產生的。結果麥克白就被自己的貪念和慾望弄得身敗名裂,並且死不瞑目。其實本來麥克白還是一個好人,不過麥克白夫人確實心如蛇蠍,看來不少的人都是被枕邊風吹壞的。最後那個被麥克白殺了的朋友的後代當了國王。預言一一實現,帶來的卻是災禍。

  麥克白讀後感***四***

  一般公認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是:《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和《哈姆雷特》。作為莎士比亞最傑出的乃至文藝復興時期最突出的四部悲劇,這一直被認為是悲劇的圭臬。

  在讀莎士比亞時,我常會產生疑竇:在那樣鋪陳華麗的文體與句子下,我很難相信我是在閱讀悲劇。也許是對於悲劇的認識不同,我認為的悲劇,總是如索福克勒斯那樣的具有崇高而嚴肅的特徵的文體。莎士比亞華麗得近於煊赫的文體對於悲劇本身的影響,我心中無數。從這個角度而言,我之所以對《麥克白》更為看重,也許是因為其更為“純粹”的具有悲劇性。

  《麥克白》中悲劇的產生,雖依賴於麥克白本人的野心與其妻子惡毒的慫恿,但更多卻體現了天命的因素。這種悲劇被確認為宿命的方式,帶著更濃郁的古希臘悲劇色彩。

  古希臘的悲劇,一般造成其原因是並非個人的主觀錯誤或客觀情況的干擾,而是天命的不公。如《俄狄浦斯王》,他完全受控於殘酷的命運,無論如何掙扎,最終還是陷入了命運的泥淖。於是乎,主角的偉大與命運的殘忍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更廣義的無奈與無力,是悲劇擁有了直指命運的崇高性。而麥克白的野心,也來自於仙女的慫恿。而仙女們也僅此開了狡黠近於惡毒的玩笑,其實這也就是戲劇性的天命。

  麥克白最終還是死去了。他的死亡具有著的社會意義,是傳達了莎士比亞厭惡將軍擁權殺王這樣的犯上之舉的思維。但這樣的主題比於麥克白具有希臘精神的純潔高尚悲劇思想,顯然比較淺薄。我重複讀《麥克白》,為這個邪惡的主人公而悲哀,一如希臘悲劇中那些純粹的悲劇主角。他們的毀滅,並非由於他們的不傑出,而僅僅是,那些將他們玩於股掌之上的命運。

  麥克白讀後感***五***

  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麥克白》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鉅作。它巧妙地向讀者展現了命運、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麥克白曾經是一個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凱旋而歸後,因巫師的預言和國王過分的讚譽使他改變了,他從一個忠實的臣子變成了一個弒君的逆賊,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登上王位。他當上國王后開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後殺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們的家人,最終使他走向滅亡。

  《麥克白》是一部經典的悲劇,但讀完之後並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也許許多人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但是這種罪有應得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命運、人性以及這個國家的悲哀。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首先,是他的野心。麥克白的野心之所以燃燒,主要是因為巫師的預言,所以麥克白才會認為他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因此,他才會殺鄧肯,以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巫師的預言在這裡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麥克白內心深處最陰暗的野心燃燒了起來。也正是因為他野心的燃燒,才使得他人性泯滅。麥克白在妻子的煽動和激將下,麥克白最終還是做出了這罪惡的舉動,殺掉了鄧肯這個好國王。所以,麥克白妻子的煽動性也是至關重要的。

  麥克白良心的泯滅是和他的妻子分不開的,因此這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那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能幹的女人。麥克白夫人的確是一個能幹的女人,她的能幹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時把她的丈夫推近了無底的深淵。

  要是麥克白因為刺殺了鄧肯而感到良心不安,那麼他刺殺班柯還有麥克德夫的家人就沒有罪惡感。麥克白刺殺班柯是因為他感受到了班柯對他的威脅,使他必須殺了他。麥克白殺害麥克德夫的家人,同樣也是因為感受到威脅,不過幸運的是,麥克德夫逃走了。如果說當上國王前的麥克白還有一些良知,那麼當上國王后的麥克白就連人性都泯滅了。麥克白為了保住他的王位而大開殺戒,使得蘇格蘭的許多貴族離開這個國家。麥克白的不安還是來源於他的迷信,他過分信賴巫師,認為巫師說的話都是對的,這使他自己也走上絕路。

  雖然《麥克白》堪稱悲劇,但是整部戲劇中並沒有悲的色彩。也許許多人認為麥克白和他的夫人最後的結局是罪有應得,但是麥克白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莎翁是在用麥克白這個人物代表那個時代的悲哀。雖然麥克白是暴君,但是繼任的馬爾康也許會比麥克白更糟糕。莎翁向我們展現的不僅僅是人性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