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

  桂林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巨集觀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體要求,堅持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著力推動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經濟執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著力在擴投資、減負擔、促產業、拓市場、優服務等方面,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全面實施穩增長48條工作措施及21項配套政策,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初步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0%,財政收入增長7.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1.9%。服務業提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2%,自2003年以來首次快於第二產業增速;工業經濟企穩趨優,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2%,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3.7%,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48.2%;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13個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

  專案建設強力推進。狠抓專案規劃、用地、融資、管理等關鍵環節,繼續保持專案投資強勁增長勢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達1837.3億元,實施重點專案800項,完成投資764.1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41.6%。以20個重中之重專案為重點,全面提速重大專案建設。桂林航空公司組建運營,萬達廣場如期開業,華潤永珍城開工建設;桂林西客站建成使用,火車南站、北站綜合改造整治工程完成;灌陽***永安關***至全州***鳳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桂林至三江、資源至興安等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國道321桂林至陽朔段改擴建工程市區段基本完成,西二環路重要節點全部打通,福利路二期、萬福東路及龍門大橋等專案加快實施,灕江橋改擴建工程、市區道路整修工程、香江飯店立交橋及“兩江四湖”二期連通水系等重大專案開工建設;一批縣域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及產業發展方面的專案全面實施,我市發展的綜合承載力進一步增強。

  發展活力持續增強。43項改革任務及19項重點改革專題進展順利。取消、承接、下放和調整各類行政審批事項195項。在全區率先實行企業註冊“全城通、就近辦”登記制度,全面落實“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有效啟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94萬戶,增長41.2%。金融改革創新成效顯著,總額100億元的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基金成功發行。灕江景區“三統”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灕江竹筏“四化”專項整治成效明顯。積極參與高鐵經濟帶建設,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落戶桂林。

  各項事業亮點紛呈。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9%。城鎮新增就業6.57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7.24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3.57%。城市棚戶區改造專案開工7989套,開工完成率102.8%,居全區前列。27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成效明顯,脫貧6萬人。籌措資金110.2億元,完成72項自治區級和市級為民辦實事工程。以“五大專項治理”為重點,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大幅提升城管力量,著力改善城管設施,全面整治交通秩序和計程車行業亂象,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國家衛生城市通過複審,全國文明城市建立工作紮實推進。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灕江***城市段***排汙綜合治理專案年度計劃全面完成;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8.6%、22.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6天。第二批15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灕江東岸百里生態示範帶、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程全面推進。加大歷史文化保護和挖掘力度,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建成開園,逍遙樓重建工程、正陽東巷保護修繕整治工程基本完工,靖江王城“拆圍透牆”及城牆修復工程加快實施,文化標識建設全面啟動。科技、教育、衛生、計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紮實推動法治桂林建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過去一年,我市多項工作進入全國全區先進行列,第二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全國旅遊廁所工作現場會、自治區生態鄉村建設現場會等在我市成功召開。

  各位代表!隨著20xx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我市“十二五”圓滿收官,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去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943億元,是2010年的1.76倍,年均增長10.4%;人均生產總值39374元,經濟發展總體邁入中等收入階段。財政收入達209.2億元,是2010年的1.73倍,年均增長11.6%。累計固定資產投資7059億元,年均增長23.3%。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607.1億元、1580.8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91倍、2.0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2億元,年均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768元,年均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10365元,年均增長13.6%。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8.4∶44.6∶37.0調整為17.4∶4***∶36.2。地區生產總值超100億元的縣區由2010年的4個增加到10個,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的縣區由2010年的1個增加到5個,區域競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為統領,堅持“一本藍圖繪到底”,著力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桂林旅遊龍頭作用進一步增強。堅持重大專案帶動戰略,累計實施以旅遊為主的服務業重大專案346項,完成投資525.1億元,專案數量和投資量保持全區領先。進入我市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達40家,萬達、華潤、海航、地中海俱樂部、恆大、悅榕莊、喜來登、海吉星、玉圭園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桂林,有力帶動了我市旅遊整體水平提檔升級。4A級以上景區增至33家,居全區第一;星級酒店達68家,床位數比“十一五”末增長21%。特色旅遊名縣建立工作領跑全區,名鎮名村帶動的鄉村旅遊成為桂林旅遊新亮點。立體旅遊交通網路初步形成。高鐵旅遊成為桂林旅遊增長新一極,高鐵遊客人數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遞增;國際國內航線不斷增加和優化,機場旅客年吞吐量保持在600萬人次以上;公路通達性顯著增強,公路旅客年運輸量保持在8000萬人次以上。連續舉辦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永久落戶桂林,每年吸引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會代表來桂林交流與合作,成功爭取51國公民72小時過境免籤、東盟10國旅遊團6天入境免籤及桂林居民赴臺個人遊等政策,入境遊客人數及旅遊收入持續增長,桂林旅遊國際化格局加速形成。20xx年,旅遊接待總人數4470萬人次,年均增長12.5%,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旅遊總收入517.3億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長24.1%,高於遊客人數增幅11.6個百分點,旅遊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

  堅持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服務業加快發展。“十二五”期間,特別是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三年多來,六城區新增大型高階商業專案13個,建築面積達118萬平方米,是我市商貿服務業發展最快的時期。累計新增銀行業金融機構5家、保險機構9家,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動漫產業領跑廣西,力港網路公司成為全區首家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商務會展、健康養生養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引導城市服務業向農村延伸覆蓋,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路初步形成。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達702.6億元,年均增長7.6%,服務業稅收佔全部稅收比重達65.6%,比2010年提高14.6個百分點,服務業正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三***現代工業發展得到新提升。持續加大投資力度,累計完成工業投資2811.2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14倍。福達年產10萬噸精密鍛件、君泰福智慧電網等一批重大工業專案竣工投產,為我市工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累計完成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0億元,新增開發面積18平方公里,新增超百億元園區3個;20xx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1600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64.8%,比2010年提高28.8個百分點。“十二五”末,電子資訊、醫藥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等四大優勢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8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3%;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62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3.9%,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培育提升成效明顯,新增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4家;新增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居全區前列。20xx年,全部工業總產值達2469.9億元,是2010年的1.97倍;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6.2%,工業主導地位更加凸顯。

  ***四***“三農”工作取得新成就。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三農”資金199.8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也是桂林地市合併以來財政投入“三農”力度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五年。現代農業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效,糧食總產量保持200萬噸以上;金桔、砂糖橘、羅漢果、月柿產量全國第一,水果、蔬菜、食用菌產量全區領先;新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14個。建設“萬元增收”示範帶6條、種植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6個、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範場28家,數量均列全區前茅。休閒農業走在全國前列,“桂林市休閒農業四季遊精品線路”獲全國休閒農業十大精品線路稱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累計完成水利水電投資129.9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72倍,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實現川江、小溶江水庫下閘蓄水,斧子口水庫全面建設;完成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77座,現有病險水庫基本脫險;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48.6%,比“十一五”末提高18.7個百分點。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建設普惠制新村2020個,完成新農村試點示範村建設1200個;新增農村標準化公路4109公里、自然村***屯***道路硬化12089公里,建制村通暢率達90%、通公交率達28.7%;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1萬戶,解決3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問題,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313處,惠及160萬人;累計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804個,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有書屋”目標。深入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3.3∶1縮小至2.8∶1,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五***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新跨越。過去五年,是桂林地市合併以來城鎮化建設最快的五年,新增城區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6.7%,比“十一五”末提高7.9個百分點。實施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專案建設投資506.6億元。兩江國際機場T2航站樓開工建設。湘桂、貴廣高鐵相繼建成運營,高鐵通車裡程達420公里,佔全區總里程的近四分之一,成為國內首個“一市九站兩高鐵”的地級市,全面融入粵桂湘黔四省會3小時經濟圈。建設高速公路6條,建成2條,通車總里程達450.2公里,實現13個縣區通高速公路。二級及以上普通公路里程達1378公里,國省幹線公路路網逐步完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基本確立。臨桂新區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70.9億元,實現了“五年上規模”目標。“一院兩館”等一批標誌性專案建成使用,行政中心完成搬遷;路網結構基本成型,水、電、氣、訊等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學校、醫院、市場、公園等配套專案加快推進,核心區15平方公里基本建成。陽朔、全州、灌陽、龍勝、荔浦、靈川、平樂等縣城新區加速建設。老城疏解提升成效顯著。以“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工程為重點的市區路網建設加快推進,累計實施重大專案278項,完成投資283.7億元,加快了老城新區交通路網的互聯互通,外聯內暢的城市交通新格局加速形成。累計實施公共服務配套重大專案186項,完成投資198.9億元。新建及改擴建水廠、供水設施重大專案14項,建成汙水管網503.6公里。以福隆園、塔山、福利路片區改造為重點,組織實施19個棚戶區改造專案;綜合改造城中村89個、無物業管理小區182個,新建改建旅遊廁所180座,完善公共自行車、景觀照明等公共設施,老城功能品位實現新提升。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持續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市區環境衛生機掃率比“十一五”末提高55.5個百分點,累計清掃面積達1487萬平方米;依法拆除“兩違”建築312萬平方米;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智慧交通指揮等系統投入使用,市容市貌、文明秩序得到較大改觀。投資82.3億元,在全區率先實施兩批28個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輻射帶動全市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獲廣西百鎮示範工程16個,數量居全區首位,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深入貫徹落實關於科學保護灕江的重要指示,嚴厲打擊破壞灕江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灕江保護邁入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的新階段。桂林喀斯特地貌成功申遺。國家級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主要河流水質均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國控、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面完成青獅潭水庫網箱養魚的清理整治;小東江、南溪河治理專案順利推進。累計投資17.5億元,新建及改擴建各類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專案54個,市區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3.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75%。持續實施“綠滿八桂”工程,森林覆蓋率達70.9%,恭城、灌陽、陽朔成為國家級生態功能區。“美麗桂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累計投入500多億元,實施重點專案1000項;建立國家級生態鄉鎮16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59個、自治區級生態村151個,數量居全區之首。

  ***七***深化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區前列,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權力事項4049項,權力事項精簡60.9%。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本級單位全部實行預決算公開和三公經費公開。國企改革紮實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旅遊產業用地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穩步開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文化、教育、科技及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實施“招大引強”戰略,累計簽訂市外境內投資專案1814個,實際到位市外境內資金2789.3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倍;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年均增長10.9%。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累計科研投入110億元,組織實施科技計劃專案4400項,獲國家級科技獎4項、自治區級科技獎151項;新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達到116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6件,居全區前列,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八***民生和社會事業得到新改善。民生領域累計投入1060.7億元,年均增長16.6%,辦成了一大批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好事。累計城鎮新增就業40.5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45.8萬人次。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83.9%、97.07%、90.89%,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5個縣實現高中階段免費教育,職教攻堅實現新突破,桂林航專、旅專升本。新農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54%、97.9%,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2%。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6.98萬套,是“十一五”時期的3.81倍。累計發放低保金23.9億元。累計投入扶貧資金57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倍,減少貧困人口34萬人。深入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對桂林歷史文化進行系統挖掘和整理,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巖兩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快推進,百姓大舞臺、灕江之聲等公共文化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本土原創動漫劇《可可小愛》在央視播出,開闢出一條以現代動漫為載體、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的文化發展新路子。縣、鄉***鎮***、村三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城區全覆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食品藥品監管得到加強。“六五”普法圓滿完成,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平安桂林”建設再上新臺階,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五年來,國防建設及雙擁工作得到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工作、人事、審計、監察、統計、物價、編制、接待、機關事務、檔案、供銷、保密、口岸、海關、海事、氣象、水文、測繪、地方誌、檢驗檢疫、防震減災、決策諮詢、社會科學、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中直、區直駐桂單位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年來,我們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復率達100%。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們共同生活的城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全市人民的辛勤勞動,體現著社會各界的貢獻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桂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援桂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麵臨的挑戰: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產業不大不強,創新能力不夠突出,發展動力不足,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任務艱鉅;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既有較好基礎、又面臨艱鉅任務;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繁重;城市管理有待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解,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加強等等。面對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意識和趕超意識,必須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政府工作水平,用新理念、新辦法推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攻堅期,也是我市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跨越、工業化中期向中後期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要牢牢把握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正式納入“雙核驅動、三區統籌”戰略佈局、上升為自治區核心戰略的重大機遇,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和擔當意識,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努力走出新常態下具有桂林特點的發展之路。

  根據《中共桂林市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建議》***,市人民政府在廣泛徵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各縣區、各部門、各民主黨派、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桂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整個起草過程充分體現了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要求,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綱要***草案***》共分3大板塊14章48節。第一章構成第一板塊,分析“十三五”發展環境,明確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發展動力。第二章至第十三章構成第二板塊,就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進行全面部署。第十四章為第三板塊,提出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目標

  我市“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融入自治區“雙核驅動、三區統籌”格局,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更加註重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改革創新,更加註重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桂林篇章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這是市委《“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必須奮力實現的“兩個建成”巨集偉目標,與自治區提出的“兩個建成”目標既一脈相承,又具有鮮明的桂林特色,符合桂林實際和發展趨勢。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括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四大類33項具體指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經濟增速要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平,確保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年均增長分別達到8%、10.4%以上。提出這一目標,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實現“兩個建成”目標,必須有一定的發展速度作保證。目前,我市人均生產總值只有全國的80%,如果增速不比全國、全區高一些,不僅財政、就業、民生、公共服務、扶貧等方面將受影響,延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程序,還會進一步拉大與全國的發展差距。二是實現上述目標,我市有條件、有基礎。根據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市地區生產總值潛在增長率為8.5%左右。從供給支撐條件看,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從需要支撐條件看,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這些目標通過努力是有把握實現的。從居民收入水平來看,隨著“十三五”收入倍增計劃實施、消費升級加快、脫貧攻堅任務完成,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4%也是可以實現的。特別是近幾年我市打下了較好的專案基礎,“十三五”時期,一批大專案、好專案將相繼建成,發展動力將進一步增強。三是既要穩定增長,又要加快結構調整。“十三五”是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執行的重要時期,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經濟增長要求更高,要改變過去粗放型增長方式,更加註重創新驅動,更加註重結構調整,更加註重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效益和更可持續的發展。綜合分析,地區生產總值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的增長目標以及其他發展目標要求,總體上是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到2020年,我市將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成為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綜合交通節點,經濟發展將總體邁進中高收入階段,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向中高階發展,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民生活將更加富裕安康,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生態環境保持全國一流,美麗桂林將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二***“十三五”重點任務

  堅持創新發展、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法治保障、民生為本原則,針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瓶頸和薄弱環節,突出抓好七大重點任務的落實。

  實施產業做強升級攻堅戰,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以特色主導產業為支撐,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桂林產業升級版。

  ——推動工業邁向中高階。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動桂林製造向“桂林智造”、桂林創造邁進。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推動企業向園區集聚,打造高新技術開發區、桂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兩翼齊飛”,各縣工業集中區“多點支撐”的工業園區發展新格局。加快提升電子資訊、醫藥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等優勢產業主導地位,積極培育新一代資訊科技、節能環保、新材料、大健康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包裝與竹木加工、建材、電力、橡膠化工、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實施“網際網路+製造”和“網際網路+中小微企業”行動計劃,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到2020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300億元以上。

  ——提升桂林旅遊核心競爭力。加強旅遊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人性化的服務體系。實施“品質旅遊”戰略,構建“一核三極三帶”旅遊空間佈局,打造多樣化旅遊精品。推動產業融合,提升產業素質,壯大旅遊企業整體實力。構築旅遊開放合作新平臺。深化智慧旅遊建設,培育“旅遊+”新業態。到2020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000億元以上。

  ——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創新“網際網路+服務業”新業態,規劃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促進健康養生、商貿、運動休閒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推進電子商務、資訊、物流、金融、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以標準化引領服務業發展。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以上。

  ——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和經營體系,加快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夯實農業基礎,穩定糧食產量,大力發展迴圈農業、綠色有機農業、富硒農業,培育休閒農業、生態農業和都市農業等新業態,做強優勢特色農業。建立一批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推廣“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新模式,促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到2020年,實現農業增加值400億元以上。

  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構建現代基礎設施支撐體系。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寬頻中國”戰略機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資訊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打造“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綜合交通節點城市。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對外銜接能力,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完成兩江國際機場擴建工程,規劃建設一批通用航空機場;加快推進湘桂鐵路既有線電氣化改造,建設桂林北動車運用所、桂林西貨運中心;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優化市域交通網路,推進連線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等重要節點的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桂江***灕江***航道工程建設。

  ——加強能源保障。調整能源結構,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不斷提升地方電力保障能力。開發、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以風電為代表的電力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建成一批風電場。發展分散式能源。繼續推進天然氣推廣利用,實現縣縣通管道燃氣。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主要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完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完善城鎮防洪設施。

  ——加快建設智慧桂林。實施大資料戰略,完善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公共資訊平臺。建設新一代行動通訊網、下一代網際網路和數字廣播電視網,實現“三網融合”。提升資訊化技術應用水平;完善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加快建設資訊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和中國-東盟資訊港桂林資料備份中心。

  ——提高中心城市承載能力。基本建成臨桂新區,基本完成老城疏解提升。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增強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完成一批重要交通節點和道路、橋樑、綜合管廊等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大公交系統建設,建立公交都市;建設航空、鐵路、公路與城市公交之間的銜接工程,實現“零距離換乘”,建立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統籌規劃城鎮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實施脫貧攻堅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是我市“十三五”時期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必須全力推動,確保到2019年龍勝、資源和灌陽3個貧困縣***片區縣***全部“摘帽”,到2020年全市28.7萬農村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實現脫貧,499個貧困村出列。

  ——精準實施“七個一批”脫貧攻堅。扶持生產發展一批、轉移就業扶持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教育扶智幫助一批、醫療救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十大行動”。特色農業富民行動、特色旅遊扶貧行動、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扶貧移民搬遷行動、農村電商扶貧和農民工培訓創業行動、金融扶貧行動、貧困戶資產收益扶貧行動、科技文化扶貧行動、社會扶貧行動、農村“三留守”和殘疾人關愛服務行動。

  ——完善脫貧工作機制。建立扶貧大資料管理平臺。完善扶貧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對貧困村財政支援力度。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

  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以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發展,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建立完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行政體制、財稅體制、國有企業、投融資體制、旅遊管理體制、土地制度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破除轉型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新機制。

  ——擴大開放合作。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區域合作和內外聯動,擴大國際交往。實施外貿振興計劃,提升外貿競爭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外資利用方式,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積極參與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戰略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建設,積極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按照“五年見成效,十年基本建成”目標要求,加強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建設,打造多區域合作發展的新高地。

  ——推動創新創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強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產業高階人才引進工程,培育創新型企業,建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到2020年,自治區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8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0家。

  推進協調發展,開創城鄉統籌新局面。堅持集約發展,改善城鎮生態環境,提高城鎮發展持續性、宜居性。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

  ——促進城鎮協調發展。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打造功能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差別發展的中心城區六大組團。以湘桂走廊和貴廣高鐵沿線城鎮軸為中心,實施中小城市培育工程,發展中小城市和城鎮,構建產業分工合理、城市功能互補、城鄉協調發展的桂北城鎮群,打造桂林都市圈。

  ——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互動、產業升級與城鎮轉型協同、產業叢集與城鎮叢集融合,促進產業和人口向城鎮集聚。

  ——提升縣域經濟實力。發揮各縣資源優勢,積極融入區域都市經濟圈,發展特色產業經濟,加速產業集聚,做大縣域主導產業,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環境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全面改善農村生產和人居環境。保護和修復村屯原始風貌和自然景觀、田園景觀。推進綠色村屯建設,實施連村通屯道路工程,開展汙水垃圾專項治理和土壤環境整治,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發展中心村,整治“空心村”,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實施綠色發展,打造生態經濟新高地。全面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打造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

  ——加強生態建設。強化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管護,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抓好重要生態系統和生態脆弱地區保護修復。加強灕江保護,2020年前,徹底解決灕江市區段面源汙染問題;完善灕江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灕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加強環境保護。建設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和城鄉飲用水源地保護。強化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和城市揚塵源等汙染治理。加大對生活垃圾、醫療廢棄物、工業固體廢物、城鄉建築垃圾無害化處理。推動綠色建築發展,建立綠色交通城市,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加快園區生態化改造,建設迴圈產業園區。對傳統工業進行綠色化改造,構建工業生態產業鏈;推進全國迴圈農業示範市建設;以低碳化為導向,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建成廣西生態經濟發展先行區。

  堅持共享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新期盼。加強民生和社會事業建設,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城鄉居民福祉,實現全市人民群眾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促進教育協調發展。實施學前教育普及工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工程、職業教育突破發展工程。新建桂林職業技術學院。支援駐桂高校建設,完成桂林師專升本工作。建設面向東盟的人才教育培訓基地。

  ——彰顯桂林文化新魅力。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辦好群眾文化活動;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豐富優秀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繁榮文化事業。以文化創意、出版發行、演藝娛樂等為重點,發展文化產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建設;繼續推進縣***區***、鄉鎮***社群***、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對傳染病及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強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培養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體系和監管監測能力建設,推進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建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善城市社群、鄉鎮、農村體育健身場所和設施,發揮體育場館和設施作用。

  ——完善社會保障。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工資收入穩定增長機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社會保險全覆蓋。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加強社會救助能力建設。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做好擁軍優屬工作。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深化公共安全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三五”規劃的巨集偉藍圖凝聚著社會各界的智慧,承載著全市人民的夢想。我們要俯身耕耘,頑強拼搏,朝著“兩個建成”的目標闊步前進,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三、20xx年的主要目標與重點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8.5%;財政收入增長6.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目標內。為完成上述目標,我們要積極進取,統籌兼顧,奮發有為,以超常的勇氣,採取超常的措施,重點抓好以下工作,為實現“十三五”巨集偉目標開好局、起好步。

  ***一***加快推進產業做強升級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現代工業。優化產業空間佈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全面啟動桂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理順管理體制,改革運營機制和投融資模式,統籌各方利益關係,構建以蘇橋經濟開發區、秧塘科技園和寶山工業園三大核心園區為主體的“一區三園”新格局,確保年內初見成效;積極拓展高新區產業發展空間,加快光通訊產業園、花江生態科技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做大鐵山園、資訊產業園、英才園規模;加快推進雁山低碳經濟產業園等城區及縣域特色產業園發展。加快產業做強升級。以四大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繼續推進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著力推進“網際網路+製造”模式;繼續推動中小企業實施網上營銷工程,力爭新增50家工業企業開展網上營銷;建成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資訊產業示範基地;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力爭四大優勢產業規模工業產值達到1300億元。啟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全面提升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實施“招大引強”戰略,建立市縣***區***、園區、企業互聯互動機制,瞄準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點對點精準招商,圍繞延長產業鏈、做大產業叢集目標,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叢集效果好、利稅增收能力強的專案。組織實施“百億”工業專案培育工程,力爭工業投資增長15%。突出問題導向,加大對企業扶持服務力度,積極支援企業上市,多渠道解決企業籌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落實好自治區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重新梳理扶持政策,重點支援發展後勁足、就業和稅收貢獻大、生態環保的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努力,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5%,進一步增強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旅遊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勝地建設第二階段目標任務,大力實施旅遊發展“三大工程”。實施“專案帶動工程”。開工建設萬達文化旅遊城等重大專案,加快推進華潤永珍城、陽朔瑞盛旅遊休閒世界等專案建設,引進培育一批示範性、創新性強的新業態專案,持續推動旅遊國際化、高階化、精品化、特色化發展。實施“產業提升工程”。順應市場需求,重點發展生態休閒旅遊、低空旅遊、體驗旅遊、體育旅遊、自駕車營地旅遊、攝影旅遊等新業態,培育個性化高階觀光線路。紮實開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建立工作;恢復、重建、改造一批特色街區,打造以王城王府文化、正陽東西巷名人文化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產業聚集區;推進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挖掘、保護、開發一批古村落,打造旅遊新亮點。實施“環境優化工程”。深化灕江管理體制、經營體制、分配體制改革,全面啟動灕江市區段環境綜合保護工程,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整合灕江遊船經營企業,完成灕江竹筏“四化”專項整治和精華段遊船改造。加強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桂林北站遊客中心等專案,完善旅遊換乘接駁、資訊諮詢服務,加強旅遊廁所建設和管理,提升旅遊服務檔次和質量。深化旅遊區域合作,推動建立粵桂湘黔四省區旅遊合作聯盟。辦好第十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論壇和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等活動。啟動20個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推進海吉星食尚港、桂林電商谷等重點專案。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群,實現電子商務全覆蓋。積極開展百店大促銷等活動,多措並舉促進消費增長。加快發展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服務業限上企業,紮實推進“個轉企、小上限”工作。力爭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5%-11%、旅遊總收入增長20%,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以特色效益農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強化糧食安全責任落實,確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200萬噸以上。實施現代特色農業“7+3”提升行動,提升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茶葉、肉牛肉羊、生豬七大種養產業,著重發展富硒農業、有機迴圈農業、休閒農業三個新興產業,突出發展西部山區高山農業。創新生態養殖桂林模式,推進養殖業轉型升級,打造標準化規模養殖及健康養殖、草地生態畜牧業、特色養殖三大示範帶。鞏固提升木材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抓好林下經濟示範專案建設。繼續做好休閒農業線路開發,促進鄉村旅遊與精品農業、特色農業相融合,發展星級農家樂、家庭農場、農事體驗等休閒農業產品,打造10個以上賞花基地,舉辦10個以上花節活動。市本級投入1650萬元扶持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立工作,基本建成自治區級、市級示範區10個。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登記工作,引導和規範土地有序流轉;市本級投入1000萬元用於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每個縣扶持培育5-10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加快農業標準化程序,完善農產品質量體系,抓好“三品一標”基地建設。力爭農業增加值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00元,繼續保持農民收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休閒農業發展在全區的領先地位。

  ***二***強力實施專案帶動戰略

  全力推進重點專案建設。牢固樹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抓財源、抓後勁的理念,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專案及市領導包抓的12大重中之重專案為抓手,努力擴大有效投資。實施第一批重大專案787個,年度計劃投資747.6億元。其中實施重大基礎設施專案277個,年度投資27***億元;實施重大產業專案411個,年度投資423.8億元。繼續加大社會民生、生態環保領域投資力度。重點推進兩江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設;開工建設桂林北動車運用所、桂林西貨運中心;加快桂林至三江、資源至興安、陽朔至鹿寨等高速公路建設步伐,開工建設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力爭開工建設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全力推進龍脊梯田大迴圈旅遊公路等5條國省幹線公路的升級改造;加快推進磨盤山客運港改擴建工程;加快斧子口水庫建設,基本建成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繼續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進臨桂新區華能分散式能源工程等專案建設。通過這些專案的實施,使我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再上一個新臺階。

  優化完善專案推進機制。鞏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深化“馬上辦”“五個一”工作機制,優化投資專案審批流程,推進審批標準化工作,加快專案審批進度,進一步完善專案滾動管理和退出機制。強化市領導跟蹤聯絡專案的統籌指揮功能,強化重大專案辦公室統籌協調督查的職能,強化專案指揮部對重大專案推進落實的直接責任,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專案推進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專案早開工、快建設、早投產。

  強化重大專案要素保障。多途徑破解環境制約和土地制約,大力清理閒置土地,優先保障重大專案土地供給。認真做好專案規劃,切實加強專案包裝策劃。抓好中央投資專案資金的爭取與管理工作,清理專案沉澱的財政資金,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創新融資產品,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本市場利用力度,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加強市、縣***區***資產的整合與管理,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提高間接融資比重。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融資償還機制,強化融資風險管控,維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三***加快提升城鄉品質

  完善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疏解提升老城。繼續實施“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工程。基本完成國道321桂林至陽朔段改擴建專案,全面完成西二環路延長線、福利路、龍門大橋、萬福東路建設,形成南北道路通暢、東西快環連通的老城新區路網新格局。完成灕江橋改擴建、香江飯店立交橋建設等工程,加快將軍橋改造;完成東二環路等市區45條主要道路整修工程,啟動城市“斷頭路”連通工程;加快桂林汽車客運總站搬遷步伐。通過一系列綜合措施,加快破解老城區交通瓶頸。繼續堅持以專案建設帶動老城改造的思路,實現改造一個片區、新增一個業態、惠及一方市民、提升一片形象的目標。加大以福隆園、塔山片區為重點的灕江東岸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力爭年內初見成效;繼續實施面上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2243套,其中建成6000套,分配入住5000套,實現老城提升新突破。圍繞單位入駐、市民入居目標,加快完善臨桂新區城市功能。強化行政中心帶動效應,加快市直機關搬遷步伐,推進市民廣場、山水公園、旅遊綜合醫院、桂林中學臨桂校區、桂林師專臨桂校區、集貿市場等專案建設,力爭實現金融大廈、建設大廈、投資發展商務大廈、桂林日報社傳媒中心等專案建成投入使用,增加上下班時段公交車發車密度,不斷完善水、電、路、氣、訊等市政設施,提升新區綜合配套功能。

  推進城市綜合治理。加快出臺市民文明公約,健全城市管理法規。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明確城區政府的主體地位,保障管理資源進一步向城區、向一線傾斜。強化抽查通報、檢查問責和公開曝光制度,確保城區的主體責任與市直相關部門的統籌監管責任落實到位。啟動實施亮化改造提升工程、特色旅遊街區城市風貌改造工程。升級環衛設施,進一步提高機掃率。紮實推進“兩違”整治工作。繼續抓好“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公交都市、智慧交通、綠色交通發展,紮實開展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和計程車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抓好無物業小區及集貿市場改造,開展亂擺攤點、亂設廣告、亂倒垃圾“三亂”綜合治理行動。強化城市規劃的剛性約束力,做好城市功能佈局,完善城市標線、標識、標牌,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加快特色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實施大縣城戰略,加快縣城老城提升改造和新區建設步伐,推進廣西鄉土特色建設示範縣和自治區級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建立工作。推動靈川八里街片區與市區一體化規劃管理。完成第二批15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擴大“百鎮示範工程”建設覆蓋面。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通暢”“連通”工程,新增通自然村***屯***公路200公里以上,實現有條件的縣***區***建制村100%通瀝青***水泥***路,20戶以上自然村***屯***通路率達65%;推進17個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示範村建設。

  ***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狠抓環境治理。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分解落實自治區下達的“十三五”節能降碳和汙染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目標內。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加快城區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繼續推進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實施灕江環境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工程,重點推進53個灕江城市段截汙工程專案;開展市區黑臭水體整治,力爭實現市區汙水直排口全部截汙,確保市區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推進農村沖水廁所、無害化廁所改造建設。推廣生態養殖等清潔生產技術,加強農業面源和養殖業汙染治理。加強建築工地施工監管。繼續實施防治大氣汙染“五大專項行動”,將磚廠、採石場、燃煤小鍋爐整治擴充套件到全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完成自治區下達的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任務;加強大氣監測和重汙染天氣預警預報力度,對市區改善空氣質量實施“PM10+PM2.5”聯合控制,力爭PM10年均濃度降至每立方米67微克以下。加強重金屬汙染防治。嚴格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加強企業汙染物排放監控,依法依規治理汙染,嚴厲處罰偷排、超排行為。重點推進生活垃圾“三化”綜合處理、特殊廢棄物處理等工程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加強生態建設。深入開展“美麗桂林?生態鄉村”活動,啟動建設“宜居鄉村”,實施農村垃圾處理兩年攻堅行動,力爭90%以上的村莊垃圾實現有效處理,建設自治區級綠化示範村屯567個。市本級安排2000萬元,支援建設200個生態鄉村示範村。繼續強力推進灕江東岸百里生態示範帶,每個縣打造1-2條生態示範帶。加快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深入實施石漠化治理、新一輪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全面停止國有林場天然林商業採伐,完成植樹造林13.2萬畝,力爭森林覆蓋率達70.93%。

  ***五***積極推動改革創新

  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落實好自治區相關改革部署,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有效減量的要求,加快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推進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抓緊制定實施企業重組、“殭屍企業”處置方案,加大力度淘汰落後產能。按照自治區要求抓好住房制度改革,著力解決部分商品房庫存問題,穩定房地產市場。通過降費、讓利等措施,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抓好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創新投融資平臺,完善融資服務和政銀企合作機制,保障重點園區、重點產業、重點專案融資。積極推進桂林銀行等企業上市。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加快旅遊企業集團化發展和旅遊資源集約化開發。加快理順市與城區責、權、利關係,構建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市與城區管理體制。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抓好生態領域改革。推進社保、文化、教育、科技、衛生、計生等民生領域改革。加快戶籍制度、網路化管理等社會治理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進一步強化開放帶動和創新驅動。研究制定桂林實施全區“3+1”國家戰略全覆蓋的工作方案,綜合推進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湘桂合作示範區建設。繼續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擴大醫藥、機電和綠色農產品出口。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重大人才工程建設,培育和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大力推進桂林自治區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重點加強桂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桂林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駐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加強與知名高校合作,促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與保護,力爭全年申請發明專利4800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件。積極建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市。

  ***六***打好脫貧攻堅戰

  全面完成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建立大資料管理平臺,組織實施脫貧攻堅“七個一批”“十大行動”,確保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6萬人,實現100個貧困村脫貧。紮實開展“村企共建”和“千企扶千村”活動,認真實施“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統籌市縣兩級政府各類涉農資金,確保扶貧專項資金足額安排。完善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制約脫貧的突出問題。加大富民產業培育力度,做大做強畜禽養殖等特色種養業;實施旅遊扶貧工程,做精做優“農家樂”“生態民居旅館”等品牌,著力打造一批旅遊扶貧示範點。完善脫貧工作責任制,強化責任考核,確保精準脫貧攻堅工程取得實效。

  ***七***著力增進人民福祉

  堅持發展為民,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好事,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大力推進“雙創”工作。抓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紮實推進高新區“眾創空間”和雁山區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做好荔浦、興安農民工創業基地建設試點工作,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各類群體的就業工作,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6.5萬人次。

  健全可持續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加快大病保險、付費方式改革。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加強“智慧人社”建設,全面做好社會保障“一卡通”工作。推進“智慧民政”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改革。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繼續實施教育發展“十大工程”,新建幼兒園、中小學校36所,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巖兩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紅色文化”設施建設,繼續支援靈渠申遺,全面完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示範***數字***農家書屋建設任務,提升百姓大舞臺、百姓大講壇、灕江之聲、讀書月等文化惠民特色品牌內涵,持續抓好“掃黃打非”工作。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繼續鞏固和完善新農合制度,探索以醫聯體為基礎的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實施居民健康卡服務,加強醫療系統資訊化建設,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繼續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繼續做好普法工作。健全“三社聯動”機制,提高城市治理的社會參與度。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大敏感時期、重點時期的維穩監控力度,加強社群矯正工作,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加強對‘黃、賭、毒’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及時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和漏洞。完善人民調解機制,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強化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大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推進軍民深度融合,支援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民防空、氣象地震、防災減災、決策諮詢、史志檔案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繼續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在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我市重點民生專案任務基礎上,籌措資金60億元,重點抓好生態、交通、教育、扶貧、新農村、社群、旅遊設施等一批惠民專案。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和“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新常態下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式履行責任、行使權力,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認真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論證程式,推進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深化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平臺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加強權力監督制約,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司法機關、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定、決議,辦理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紮實推進政府協商,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鞏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持續開展反“四風”和反腐敗專項整治活動,健全政府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進一步改進作風,形成長效機制。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履行“一崗雙責”,建設高效、廉潔、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三五”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責任十分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紮實工作,為全面實現“兩個建成”目標、譜寫桂林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下一頁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