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秋節為主題辦的手抄報資料

  中秋節是影響深遠的傳統節日,起源於祭拜月神、豐收秋報或文人玩月活動,至明清時已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今年的中秋節就要到了,你的中秋節手抄報做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以中秋節為主題辦的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以中秋節為主題辦的手抄報參考圖***1***

  以中秋節為主題辦的手抄報參考圖***2***

  以中秋節為主題辦的手抄報參考圖***3***

  以中秋節為主題辦的手抄報參考圖***4***

  以中秋節為主題辦的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描寫中秋節的詩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二、我愛中秋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秋季,就像一把利劍,刺向火熱,留下了面無邊際的寂寞。它也許淒涼,也許孤獨,但,就在這樣一個空洞的季節裡,我愛上了秋天,更愛上了中秋節。

  中秋節,雖然沒有春節的熱鬧與狂放不羈,但卻從骨子裡,從永遠的文化中流露著一種對家人,對家鄉的深沉思念。杜甫筆下的“嬋娟”,李白深望的“玉盤”,這些妙筆生花的絕詞佳句,更為這中秋節抹上了一層濃濃的詩意與思念。

  其實,中秋節表面上很空虛,但內在精神文化支撐起它成為一項傳統節日,吃月餅,賞月,更成了它的代表。千言萬語,家財萬貫都抵不過一頓團圓飯。秋色撩人,月亮彷彿一個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餅。手裡握著小月餅,抬頭一望“大月餅”,家人談笑風生,此情此景不失為享受。

  中秋節不僅是團聚,更是雙眼凝望,思人思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蘇軾的字鏗鏘有力,那蘇軾的詩深情意重,不管多麼令人拍案叫絕,但字裡行間流露的終究是對家人的那一份濃情。飽讀此詩,品嚼其句,蘇軾在灰暗書桌前醉酒熏天,兩眼望月,深思家人,即興大作的情景就會一覽無餘的展現在我們面前。其實,月亮不僅是一種團聚的號召,更是獨自一人對家鄉情愁思念的傾訴物件。望著明月,想著家人,大家團聚,這才是中秋節的魅力。

  中國的節日繽紛多彩,喜氣洋洋的春節,朝氣十足的端午節,綠色環保的植樹節……還有這一家團圓的中秋。

  我愛我們的節日。

  三、關於中秋的歇後語

  八月十五過年 ———— 差遠了

  八月十五桂花香 ———— 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粽子 ———— 不是時候

  八月十五吃月餅 ———— 正是時候

  八月十五辦年貨 ———— 趕早不趕晚

  八月十五做糕 ———— 趁早兒;陳棗兒

  八月十五坐月子 ———— 趕節上了

  八月十五捉只兔子 ———— 有你過節,沒你也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