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師節的演變

  教師是祖國的園丁,每年的教師節就是專屬於教師們的節日。今天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1931年5月,鑑於國難日益嚴重、師資依舊匱乏的局面,教育界邰爽秋、程其保等有識之士建議設立教師節,並聯合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的要求,呈請當時的中央政府批准。1931年6月6日,南京、上海教育界人士三百餘人在南京中央大學舉行集會,呈請國民政府明令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雖然這一倡議並未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認,但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各地自發組織慶祝,亦稱雙六節。1939年,國民政府決定以中國教育家孔子的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於是下令廢止民間通行的雙六教師節,並頒佈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國家山河破碎、兵荒馬亂,這一訓令並未得到廣泛執行。在邊區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人們仍以6月6日為教師節。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9年6月6日,上海的教師們在大上海戲院慶祝解放後的第一個教師節,陳毅到會講話,徐特立還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在教師節談新民主主義教育》一文。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認為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51年5月19日,新中國第一任教育部長馬敘倫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吳玉章發表書面講話,廢除6月6日教師節,宣佈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由於五一原為勞動節,加上宣傳力度不夠,教師節在當時幾乎不為普通百姓所知。而在臺灣地區,則一直沿用8月27日的教師節。1952年,臺灣的學者經過考據,認為孔子誕生於魯襄公22年8月27日,換算成陽曆應是9月28日,於是改9月28日為教師節,沿用至今。

  1982年6月,天津南開中學教師田家驊針對懷柔縣小學女教師遭人毆打的事件向《光明日報》寫信,指出教師不受人尊重的社會現狀,倡議9月10日為教師節。信中,他說:當前全國有兩千多萬教師,肩負著三億青少年的教育、教學任務,為國家培養人才的任務義不容辭地落在了他們的肩上,教師應有自己的節日。日期最好在暑假後開學的第十天為宜。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一方面是為了在新學年的開始營造新氣象,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9月份全國節日少,便於集中時間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田家驊的這封信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學校的學生相繼發出了設立尊師節的倡議。1984年12月9日,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王梓坤給《北京晚報》的記者打電話,表達了將每年9月設為尊師重教月的建議。12月15日,王梓坤召開了一個座談會,邀請北師大著名教授鍾敬文、啟功、陶大鏞、朱智賢等人蔘加討論,會後教授們聯名向社會提出了這一倡議。設立教師節很快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1981年3月,民進***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委員向全國政協五屆四次會議聯名提交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這份提案的主要發起人及撰稿人是時任全國教育工會主席的方明。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向中央書記處提交了《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1983年6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民進的19位委員再次聯名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案。1984年12月,教育部黨組、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再次向中央書記處提交《關於建立教師節的報告》,並報國務院。報告中說: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我們進行了研究,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一致通過,同意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就這樣,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各地教師及其他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教師節最終得以確立。

  教師節的由來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教師節首張郵票介紹

  我國第一套“教師節”郵票,即發行於1947年8月27日,這套郵票共4枚,圖案內容均與孔子有關。

  1986年9月10日,為宣傳教師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原郵電部發行一套“教師節”紀念郵票,全套1枚,面額8分。張磊設計。影寫版。齒孔11度,背面刷膠。郵局全張枚數56。北京郵票廠印刷。票幅規格40毫米乘27毫米。發行量5990.69萬枚。圖案由黑板、講臺和獻給老師的鮮花組成,既概括地表現出了教師特殊的工作環境,也表達了全國人民對教師的尊敬和學生對教師的熱愛之情。黑板上顯出幾道淡淡的白色粉筆痕跡,彷彿剛剛檫完黑板,老師馬上就要開始講授新的一課,突出表現了教師辛勤勞動的精神風貌。票名、銘記和麵值等文字設計在黑板的左上角,而且採用黃色與白色,既像老師自然書寫在黑板上的文字,增強了黑板的實體感,又和畫面下部的白色粉牆和黃色講臺相呼應,具有一種和諧美。講臺上放了一束鮮花,獻給人民教師,構思新穎,洋溢了節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