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愛呈遞減趨勢,需要的父愛呈遞增趨勢,中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父親的關愛應該適當的增加,這個階段父親該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孩子,父親該怎麼做?

  1、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身教重於言教。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親,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的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的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氾濫成災。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後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對孩子來說,他極度地渴望愛,又極度的渴求安全感。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8、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裡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媽媽怎麼教育孩子

  方法一:提高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

  我們都知道,女人愛嘮叨,又愛抱怨,尤其是那些做了母親的媽媽,她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抱怨之中。

  她們抱怨老公太懶,不能體諒她們的辛苦;

  她們抱怨孩子不聽話,處處讓她們費心;

  所以,要想使母女關係更加和諧、要想使女兒健康成長,做媽媽的首先要學會停止叨嘮和抱怨,以一顆樂觀的心對待一切,提高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

  方法二:給女兒一個明智女人的形象

  方法三: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女兒

  如何面對成績

  生活中,孩子總會取得一定成績,如在學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員",或在某項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獎勵等。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媽媽要善於抓住這個時機,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引導孩子乘勢而上,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自 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而幾歲到十幾歲這段時期,正是孩子自信心培養和樹立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容易受挫,所以媽媽一定要特別注意對孩子自信心的保護和培養。

  媽媽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適時地鼓勵和讚揚孩子

  當孩子正為做一件沒太大把握的事猶豫時,媽媽不妨由衷地對他說:"我相信你能行的。"及時的鼓勵,會使孩子信心倍增。

  讓孩子從成功中獲得自信

  培養孩子自信心很重要的一個方法便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因為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因此,媽媽應根據孩子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就能完成。

  方法四:幫助孩子尋找閃光點

  任何時候都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任何人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自信首先來自被尊重,如果連媽媽都不尊重孩子,孩子是不會自信的。

  做事有計劃

  方法一: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方法二:督促孩子,做事之前做計劃

  愛思考,有主見

  培養孩子有主見不是讓孩子不聽勸告、一意孤行,而是希望孩子在面臨選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成長過程那些不必要的損失或失敗。

  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後來的很多事情都證明,我鼓勵孩子學會說"不"是正確的。從此以後,孩子變得不再盲從,不久之後,還當上了班長。

  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孩子,在別人眼裡永遠都是唯唯諾諾、沒有想法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敢於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堅強勇敢

  培養孩子的勇氣

  勇氣多一點,孩子往往就會更加堅強。勇氣不是天生的,是出生以後鍛煉出來的。所以,媽媽要尋找機會,注重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教育孩子凡事再堅持一下

  其實,成功與失敗的差距往往僅一步之遙,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一下,勝利便會向你招手。但是,許多人正是因為在前面的困難中已經筋疲力盡,在最後的關頭,即使遇到一個微小的困難或障礙都可能放棄而導致前功盡棄。

  孩子往往更是這樣,遇到困難,一開始他們還會有信心向前衝,但在他們經歷了很多困難之後,他們很快便會想到退縮。這時,媽媽要告訴孩子,成功往往來自於"再堅持一下"的堅強當中。

  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責任感的培養有助於孩子理解、體諒別人,養成合群的好習慣。生活中的無數事實都證明,那些很會關心別人、很懂事,又有很強組織能力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強的責任感。

  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糾正他的不良習慣,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併為其負責

  給孩子表現"責任"的機會

  樂觀而積極

  樂觀既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性格。當孩子學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時,他的未來就會充滿燦爛的陽光

  樂觀是成功的催化劑。樂觀的孩子總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即使遭遇挫折,他還是堅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他們會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與挫折做鬥爭,直到把挫折打敗。因此,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

  如果孩子無法樂觀地面對人生,就會意志消沉,對前途喪失信心,而且長此以往,還會損害身心健康。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不要著急,只要你正確地引導,孩子樂觀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

  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媽媽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

  及時排除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干擾

  每個孩子都會碰到不稱心的事情,即使天性樂觀的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遇到困境時,媽媽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悶悶不樂,媽媽無論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指導孩子排除心理障礙,使悲觀情緒、不良情感及時得到化解。

  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

  孩子在遇到困境時,往往會表現出悲傷。此時,媽媽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孩子就會把心中的悲傷積聚起來,久而久之,反會造成孩子的消極心理。

  活潑開朗,善於交際

  美國著名的文學家愛默生說過:"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美麗。"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而缺乏寬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與人相處。

  其實,媽媽不僅在教育孩子時需要表現出寬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也要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媽媽對待丈夫的一些小毛病不依不饒、吵鬧不休,那孩子長大後肯定也會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如果媽媽對待他人熱情、寬容,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寬容"就會成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及時糾正孩子"世俗"的觀點

  這時,媽媽要及時糾正孩子"世俗"的觀點,告訴孩子人人都有缺點、人人都有可能犯錯誤,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包容別人的缺點,幫助別人改正錯誤。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心。

  擁有崇高的理想

  給孩子一個關於理想的暗示

  將孩子庸俗的理想變為偉大的理想

  有的孩子眼高手低,不但不努力,而且志向還很遠大。這時,媽媽可以用職業落實的辦法來使孩子清醒。

  善良

  善良作為一種美德,對一個人的成長髮展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因此,媽媽若想使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品德高尚的人,必須重視從小培養他們"善良"的品性。

  教孩子學會同情別人

  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關心自己,只顧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會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孩子是很可怕的。因此,媽媽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母親尊老愛幼,孩子自然就會上行下效;

  母親節儉有度,孩子自然就會拒絕奢華;

  母親彬彬有禮,孩子自然就會謙虛不傲;

  母親堅強,孩子自然在苦難面前就不會怯懦;

  母親善良,孩子自然就會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靈;

  母親修養有度、品質高潔,孩子自然會成為人中之龍、人中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