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題答題技巧

  語言知識考題語文是高考的第一門學科,歷年來受到師生們的重視。考生怎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呢?除了需要知識的儲備,充沛的精力,健康的心理以外,還需要掌握一些答題的技巧。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審析題幹,明確關鍵詞語

  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題幹中的關鍵詞語,標示著對答案的要求,也暗示著答題的內容。仔細審析題幹,弄清題目要求,抓住關鍵詞語是解答每道閱讀題至關重要的步驟。例如,2005年全國Ⅰ第14題,題幹設定了兩問,其中的關鍵詞分別是“為什麼”“反覆”和“這樣的寫法”“好處”,那麼答案的構成就應該圍繞這四個關鍵詞展開。首先要回答作者“為什麼”不信了春天和作者“為什麼”要“反覆”表達這個意思;其次要弄清“這樣的寫法”指什麼,然後回答其“好處”。題幹也限定了答題的內容。回答第一問要從文章內容的角度考慮,需要考生按照作者的幾次重複,找到文中相關的敘事,梳理、概括原文的資訊;第二問要從寫作手法和技巧的角度考慮,需要考生調動自身關於散文寫作手法的知識儲備,結合臨場閱讀文章的切身感受,聯絡全文的整體構思加以分析。

  ■整體閱讀,展開思維聯想

  整體閱讀,是指在對關鍵詞、關鍵句和重要段落深刻理解基礎上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只有這樣才可以針對題幹準確而有效地展開聯想。例如,2005年全國Ⅱ第14題,“作者寫春天的夢,為什麼要從冬天的雪花寫起?”回答這一題目,要在把握文章歌頌春天的主題基礎上展開思維聯想。文中“1981年”的提示、改革開放、春天的象徵意、作者心中澎湃的熱情和夢想;考生再結合自身相關的生活經驗和寫作體驗,經過編織形成有效的思維鏈條。不難得出“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給人以‘溫馨的夢’;嚴冬過後是春天,嚴冬之中更易引起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和渴慕”的答案。嚴冬蘊春之“常規”,雪花報春之感悟,人同此心之常理,是我們與作者共有的人生體驗。

  ■深入思考,確定答題格式

  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都是要求對各類文章從不同角度的解讀,沒有也不可能有簡明的答題公式,但並不等於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尋。例如,2004年全國Ⅰ第19題,“第九段中,作者對老家河流、風沙、屋頂、炊煙、做飯的人……的回憶,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題幹兩問中的關鍵詞分別暗示的答題內容是“描寫手法及其作用”,第一問“是什麼”***運用白描手法,以樸素的語言寫出真情***,其格式為:術語+內容闡述;第二問“怎麼樣”***營造了一種傷感的氣氛***,其格式為:作用。

  ■組織語言,提升答題質量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準備,答案的輪廓便會凸顯出來,這時就要組織恰當的語言來寫出答案。很多考生由於語言不到位,在這一步會或多或少地丟分。如2004年廣東卷第19題,“依據最後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壇、太廟,依傍的是祖蔭’這句話?”這是一個有深刻含義的比喻句,按照其基本的答題格式應該是“字面意+隱含意”,也就是說這句話雖可以有多種理解,但至少要寫出兩層意思,即“天壇、太廟旁邊的樹是古人為了造福子孫種下的,是好長時間才長成的***字面義***;藝術風格的形成,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隱含義***”一些考生的考場實踐卻並非如此,如有的考生答“藝術風格就像是樹,需經歷多年累月的積累而形成、而天壇、太廟都是古代藝術的象徵;依傍的“祖蔭”,就是其累積的見證。”不難看出,這位考生心裡比較清楚這句話的含義,但由於沒有組織起有力的語言,反而用隱含義來解釋字面義,造成無謂的丟分***卷面實得2分***,十分可惜。

  高考現代文答題技巧

  如何讀懂議論類文章

  注重整體閱讀,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複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並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詞、標誌詞。閱讀題目,找出選枝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應證。

  整體解題技巧

  將題幹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幹,選項與題幹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係。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後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後、誇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別。

  正常錯誤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強加因果,胡亂劃分。

  概念詞語理解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劃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聯絡詞語的本義,抓住語境義。

  句子理解題

  答題技巧:理清複雜句子的結構關係,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分辨先後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資訊篩選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幹要能構成因果關係。略過無關緊要的資訊,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徵。

  高考文言文答題技巧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帶著“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為什麼?”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後的註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儘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絡上下文進行推導。認真閱讀最後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文言實詞題

  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絡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古代多單音節詞,所以看到類似於現代漢語雙音節的詞,古義儘可能分開理解。要具體、形象。分開解釋的含義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與上下文保持一致。四個選項比較、權衡,增強準確性。

  古今異義: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文言虛詞

  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絡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係。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資訊篩選題

  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表現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現題幹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是誰的什麼性格。

  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蹟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

  總之,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可以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鑽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麼!即使遇到閱讀難度大的文章,也要調動積累,沉著應對,不必庸人自擾,所謂“人難我難,我不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