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優秀遊記作文

  白馬寺是一個藏於繁華的隱者,一個使人安寧的地方,從白馬寺山上往下看,晉城市到處高樓聳立、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20XX年2月22號,媽媽帶我和姐姐一起去晉城白馬寺遊玩。

  下午兩點半,我和媽媽姐姐來到了白馬寺森林公園,上了樓梯,到了大門,我就發現廣場中央有九龍壁一座,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在廣場中央我就看見了“景公塔”。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築“景公塔”。據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於前,故名“景公塔”。從景公塔碑記內證實原塔是明朝建築。到了白馬寺山上。大毗盧殿佔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餘寸,共一萬餘尊。實屬國內罕見的工程。大殿於20XX年舉行了落成典禮,寂度大和尚參加了法會,目前佛像還在緊張貼金與彩畫中,預計在近期竣工。

  篇2

  20XX年7月9日,我參觀了白馬寺森林公園。

  下午三點半,我們一家到達了白馬寺森林公園,高聳挺拔的樹木成群結隊,山路如臥龍般彎彎曲曲,遊樂場多的如鴻雁一般數不勝數,水平如鏡般的湖面溫文爾雅……

  我門下車後首先去登山,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嚮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登山開始了,我一步一步地走,一節一節的爬樓梯。時而歡快,時而蹦跳;時而快步追姐姐,時而坐在亭子裡欣賞著田園小憩,這兒真美,數不清的綠色森林,數不清的銀色湖泊,是那麼的令人嚮往。

  爬山時見到那一隻只的螞蟻,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腳步,生怕傷害了他們;遇到野兔時,我屏住了呼吸,生怕嚇跑他;遇到飛禽時我不去傷害她,因為我知道它只有自由時才會快樂。數不清我走了多少路,多少樓梯,多少步;數不清我見到了多少樹,多少湖,多少景物。

  其中我影響最深刻的是“白馬拖韁”這個歷史典故,講述的是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裡盛了些水,燒熱後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穀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後,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穀草又去哪裡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裡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穀草紮成的於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裡取出一支穀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後,就想將神馬佔為己有,於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樑至今寸草不生。這就是馬鈴石的來歷及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白馬拖韁”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看了很多遍,又根據圖片理解出了大致意思我不敢說我背下來了,但我敢說大致意思我絕對理解的差不多,因為我知道這是令我受益終身的故事。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不正是對白馬寺的真實寫照嗎?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次白馬寺遊玩,不會忘記“白馬拖韁”。

  篇3

  今天,我們一家來到了嚮往已久白馬寺,到了山腳下,進入平安門,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嚮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白馬寺山生態區建設是晉城市“6688”城市構架中60平方公里城市生態功能區建設的核心區域,也是晉城市北出口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鋪開了白馬寺山沉陷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計劃投入15億元建成以白馬寺山生態區為城市綠心,主城區、北石店區、巴公區、金村區四周環繞、眾星捧月、環狀向心的生態園林城市;白馬寺山森林公園是白馬寺山生態區建設的主體,位於晉城市區北部4公里處,總面積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54。8米,最低海拔728米,相對高差326。8米,森林覆蓋率65%,綠化覆蓋率82%,是晉城市北部的一道綠色屏障。

  邁著輕盈的腳步,走到半山腰,看到昂首闊立的白馬,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白馬脫韁的傳說: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裡盛了些水,燒熱後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穀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後,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穀草又去哪裡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裡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穀草紮成的於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裡取出一支穀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後,就想將神馬佔為己有,於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樑至今寸草不生。

  登上山頂,廣場中央有一座九龍壁,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築“景公塔”。據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於前,故名“景公塔”。到了白馬寺山上。大毗盧殿佔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餘寸,共一萬餘尊。實屬國內罕見的工程。這體現的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勞樸實的精神嗎?

  這就是白馬寺,一個藏於繁華的隱者,一個使人安寧的地方,從白馬寺山上往下看,晉城市到處高樓聳立、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的家鄉---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