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碩士畢業論文

  隨著社會對科技的大力發展,計算機網路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離不開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在各個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瓦斯抽採系統計算機模擬系統分析

  摘要:採用視覺化與計算機虛擬模擬技術對瓦斯抽採工藝系統開展研發,利用3DMAX和NURBS曲面技術實現了巷道系統及瓦斯抽採系統的模擬,結果表明:該模擬系統成功地展示鑽孔佈置,抽採範圍以及瓦斯運移狀況,具有直觀、生動和易懂等特點,可用於煤礦安全培訓,對現場施工和培訓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虛擬模擬;瓦斯抽採;計算機;安全培訓

  1概述

  礦井瓦斯是煤礦的主要災害之一,預防突出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預抽採瓦斯[1-3]。隨著軟體開發應用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軟體應用到了礦井設計和預測中。根據瓦斯抽採形態,採用計算機技術***3DMAX、NURBS曲面技術***建立三維巷道模擬模型和瓦斯抽採工藝系統等的虛擬模擬,將整個工藝過程用模型動作製成動畫演示出來,直觀地展示了抽採瓦斯的相關細節,可供人員學習和培訓應用。

  2瓦斯抽採模擬系統研發

  本文藉助計算機結合3DMAX軟體,把井下瓦斯抽採工程中的岩層、鑽場、巷道、瓦斯抽採管道等要素展現出來,在系統開發中,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系統的智慧化、三維要素的建模和顯示等,運用控制插值演算法的精度和視窗的消隱與裁剪等技術,實現了多角度觀察、旋轉、透明處理等視覺化功能。

  2.1巷道模型模擬

  以拱形巷道為例,通過NURBS中CV曲線建立巷道輪廓,利用UV放樣曲面生成巷道斷面,進行UV放樣時先畫出CV曲線,當點選修改面,出現NURBS的工具面板,依次選擇兩條曲線即可生成巷道斷面圖形,將各條巷道用中心線條表示;利用建立“複合物件”中的放樣工具,拾取已建立的巷道斷面作為基本圖形,放樣得到立體巷道模型,輔以巷道內部管路、軌道等設施模型設計,抽排巷道的三維巷道模型。

  2.2瓦斯抽採系統模型模擬

  根據現場抽採工藝,基於抽採裝置的3DMAX靜態建模,模擬了抽採巷道、卸壓煤層的空間位置關係,並實現了鑽機,注漿泵、油泵等抽採裝置的建立及配套。在3DMAX中設定模型透明度引數,使內部煤巖體變得透明可見,設定多個角度的攝像機路徑進行分段渲染,設定攝像線性路徑,攝像機在渲染時沿著指定路徑運動。開啟“修改”命令,設定攝像機鏡頭引數,達到較好的攝影效果,在渲染視窗設定視訊的幀數,控制演示速度和時間。通過模擬,清晰展示了煤層與鑽場、巷道層位的關係,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將鑽桿鑽進,注漿封孔及瓦斯流動真實地展現出來,實現了視覺化,有利於工程技術人員對該工藝的瞭解。

  3結論

  本文建立的視覺化瓦斯抽採計算機模擬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瓦斯抽採的主要工藝過程,清晰地顯示鑽孔佈置,抽採範圍,瓦斯運移狀況。該模擬系統可直接應用在其他煤礦企業的安全培訓中,能夠將鑽孔佈置及引數設計模型準確形象地用於培訓教學上,同時,可為煤礦瓦斯抽採及綜合治理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林柏泉,孟凡偉,張海賓.基於區域瓦斯治理的鑽割抽一體化技術及應用[J].煤炭學報,2011,01:75-79.

  [2]徐乃忠,塗敏.三維立體瓦斯抽採鑽孔程式設計及應用[J].煤礦安全,2013,09:17-19.

  [3]張鋒,樑一鴻,陳國華等.基於3DMAX的礦體三維立體形態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2007,37***1***:48-53.

  範文二:通訊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

  文章摘要:進入新世紀後,資訊科技獲得長足的發展,在其影響下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生產生活、社會行為被這兩種技術深刻的影響著。如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通訊技術和計算機基礎出現了融合的發展趨勢。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在融合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會讓通訊技術獲得可持續的發展。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電子計算機技術,然後分析了通訊技術,最後探討了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融合技術,一起促進二者的融合,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引擎。

  關鍵詞:通訊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融合技術研究

  在長時間的研究、探索下,計算機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經濟發展等各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當前科技的核心,為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如今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同等重要的則是通訊技術。但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變快,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共享彼此的資源,籠絡各國的經濟關係,必須不斷的融合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讓其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電子計算機技術,然後分析了通訊技術,最後探討了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融合技術,一起促進二者的融合,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引擎。

  1電子計算機技術

  1.1電子計算中的機器件技術

  電子計算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電子器材,其扮演著計算機物質基礎的角色。所以,要想保證電腦保安、可靠的執行,必須依託先進的機器件技術。就電子計算機而言,其由複雜的邏輯組成,而電子器材承擔著計算機中高階線路邏輯的作用,也就意味著,電子器材的開發、研究、升級都會促進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革新。

  1.2電子計算機中的部件技術

  電子計算機作為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其內部成分複雜,不僅僅有電子器材,很有形式多樣的部件,對計算機而言,各部件在其有效執行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就計算機部件技術而言,其要求比較苛刻,這也是保證電腦保安、平穩執行的內在需求。

  1.3計算機組裝技術

  在提升電子計算機元器件生產技術的過程中,社會上對重組計算機技術則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產、加工電子元器件技術水平要和組裝計算機技術的水平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如今,微型化是電子計算機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重視計算機的組裝技術,不斷的投入資金進行研究,積極的開發出適應計算機發展趨勢的新的組裝技術。

  2通訊技術

  就通訊產業的發展歷程進行深思,我們會發現其設計到的業務很多,通訊技術以及通訊手段在不斷完善之中。資訊無失真的轉移是各個時期變革、改進通訊技術的內在需求,換而言之也就意味著所謂的通訊技術指的是以通訊網路為渠道,把種類不同的資訊便捷、精確、安全的傳遞給接受者。進入新世紀後,資訊科技極度繁榮,在新資訊科技的促進下,傳統的資訊科技已經完成了改造、升級。主要有:發展資料傳輸的渠道、發展資料傳輸技術、對20實際八十年代後出現的資訊科技進行改進升級。就資料傳輸渠道而言,主要拓寬了包括光纖、雙絞線在內的多項資訊渠道;就資料傳輸技術的發展上看,主要把基帶傳輸等技術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如今個人電報和智慧電報是從20世紀八十年代電報技術發展而來的;電話的發展速度尤為迅速,如今出現了自動電話、可視電話、程控電話等多項電話技術。不僅如此,當前多媒體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以及數字電視技術等蓬勃發展,為促進社會的繁榮以及人們便捷的生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通訊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技術

  3.1計算機通訊技術

  資訊科技被計算機技術快速的發展速度所帶動,也就意味著計算機通訊技術是通訊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融合體。如今,計算機通訊網路技術以及多媒體通訊技術是計算機通訊技術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熱點。一般情況下,資料是計算機通訊技術研究的物件,電子計算機中的資料和現實中以十進位制為形式表述的資料有很大的不同,電子計算機資料的表現形式為二進位制。我們所說的計算機通訊也叫計算機資料通訊。資訊的形式有很多種,如文字、音樂、視訊等。當把這些資訊以二進位制的形式表現出來時,就可以在計算機中進行通訊了。就近距離通訊而言,僅僅需要使用電纜把終端的並行口或者序列口有效的連線在一起,資料的傳輸通訊就可以實現;就距離較遠的通訊而言,進行的時候就需要在計算機通訊網路之中,按照一定的規則連線多臺計算機和通訊裝置,在不同傳輸介質的引導下保證資料的傳輸平穩的進行並完成,如分組交換網、衛星通道等等;建立計算機通訊讓計算機使用者的資源充分的利用,在共享的過程中發揮了每一臺計算機的最大效用,通訊的便捷性由此而提升,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

  3.2資訊科技

  現代通訊技術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工程,該工程比較繁瑣、複雜,該產物和社會上的多種高階技術融於一體。如,電信技術結合計算機技術就可以獲取聲音、影象、文字等多種訊號的資訊、加工、再處理、編輯、貯存、散播等,進而讓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得到滿足。如今,我們即將進入資訊時代,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資訊科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併發揮著無可代替的作用;現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中被資訊科技廣泛的滲透並加以改變;資訊產業已然成為全球的明星產業並對社會的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資訊化浪潮在席捲全球,在它的衝擊下社會中的各行各業都會受到資訊科技的影響,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4結束語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必然會被計算機技術以及通訊網路技術所推動並受到深遠的影響。今後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對計算機技術以及通訊技術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有機的融合二者,共享社會的資訊資源,讓社會經濟的發展更穩定更迅速。在本文中筆者在分析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基礎上分析了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融合技術,為二者技術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磊,熊水金.淺談新時期計算機技術的改革及其應用[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23***

  [2]姜健.計算機通訊網路安全與防護策略[J].科技資訊.2008***04***

  [3]袁亨宇.美國計算機技術的發源及其應用歷程[J].科技成果縱橫.2004***06***

  [4]蔣天巨集.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的原因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