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專科護理論文電子版

  產科護理工作內容複雜、工作量大、細節多,易出現不安全因素,嚴重影響到母嬰的安全和健康。加強產科安全管理,提高安全質量,保障母嬰安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試談家庭式護理在產科的應用

  家庭式產科護理就是營造家庭化的住院環境,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產前產時產後的護理、出院指導及健康訪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特別注重家庭的和諧與健康,重視家庭成員是維護健康的重要參與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產科服務發展趨勢是以產婦及家庭為中心,實行一種人性化、個性化的家庭式的服務模式。

  1 家庭式的產科護理

  1.1 病房環境家庭化 醫院應設有單人房間,每一間病房面積應在15平方米以上,房間整潔、明亮,各病房均應設有分別供孕產婦及家屬休息的床,配置有彩電、冰箱、衣櫃、茶几和衛生間。病房牆壁應有可愛的貼畫或健康小知識等。為增加家庭氣氛,床上用品改變了以往酌白色,而採用了溫馨的淡紅色或花色,與住院孕婦裝形成一系列;並允許孕產婦帶自己喜歡的照片和小擺設裝飾房間,使房間變得自然、熟悉,充滿親情、溫馨,緩解了孕產婦及家屬的緊張情緒。允許家人24小時陪伴。

  1.2 家庭式的入院接待和入院介紹 當孕婦及家屬到達病區,接診護士要熱情迎接,合理安排床位;責任護士要熱情接待病人,主動做自我介紹,主動介紹孕婦的主管醫生,介紹病區環境和病區制度,引領孕婦及家屬到病房,向她們實施入院的健康教育。

  1.3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前健康教育 產婦及家屬共同參與產前的健康活動是產科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讓產婦及家屬儘早掌握有關育嬰的技能,更好地接納新生命的到來。正確指導胎動的自我監測,介紹產兆的表現:宮縮痛、見紅、流血、流水等,同時做好解釋和心理護理,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擔心。

  1.4 以家庭為中心的分娩支援 當孕婦出現了臨產的徵兆,責任護士要向產婦及家屬介紹醫院分娩的管理流程,在分娩過程中會出現的不適症狀和可能出現的一些特殊情況,使產婦及家屬在心理上及生理上有所準備。開展家屬陪伴分娩,產程進入活躍期後,由產婦的一位家屬***如丈夫、母親、婆婆、姐妹均可,最好是丈夫***進入單間分娩室陪伴產婦直至分娩,給產婦以安慰、鼓勵等,以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減少孤獨感,使產婦感到親情的溫暖。丈夫在家庭式的產房環境中陪伴分娩,可使分娩過程更加順利。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丈夫體驗妻子的分娩過程,看到分娩的痛苦,理解女人的不容易,更加愛護和體貼妻子,妻子得到丈夫親密無間的愛撫和體貼,這種生育的情感交流,促進夫妻感情。同時丈夫在產房內抱著寶寶,進行早期接觸,增強做爸爸的責任感。

  如須要行剖宮產結束分娩的產婦,責任護士應及時通知家屬並宣教有關剖宮產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向產婦及家屬做相應的解釋和安慰,以減少他們的焦慮和擔憂。

  1.5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後護理

  1.5.1 飲食方面的護理 對剖宮產術後的產婦,應正確指導產婦及家屬應給產婦進食流質、半流質、軟食的時間和種類:對於平產後的產婦,應及早進食營養豐富的各類食品,以利產後機體的恢復,保證乳汁的分泌,提高純母乳餵養的成功率。

  1.5.2 衛生和其他知識宣教 介紹口腔和面板的清潔、衛生巾的更換、排尿、排便的重要性,會陰切口的護理、體位和活動度等。注意休息,進行有規律、不過度的鍛鍊,保持身心愉快。

  1.5.3 母乳餵養知識的宣教 首先要樹立產婦及家屬母乳餵養的信心,宣教母乳餵養的優點和餵奶的正確姿勢,正確指導產婦做到早吸吮、早接觸、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

  1.5.4 新生兒的護理要點及常見問題的處理 正確指導產婦及家屬學會觀察新生兒的哭聲、尿布的更換、大小便的觀察、臍帶的護理、嬰兒沐浴、預防接種、嬰兒撫觸、黃疸的觀察等等,使嬰兒得到真正的健康。

  1.6 以家庭為中心的出院指導和健康訪視 在出院的前一天,通知產婦及家屬,以便作好相應的準備。正確指導產婦出院後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指導家屬保證產婦均衡的飲食調理,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為主的湯類食物,保證和促進乳汁的分泌和機體的康復;加強母乳餵養的指導,鼓勵堅持母乳餵養4-6個月,告知母乳餵養的支援組織和預防接種的去處;進行

  產後性生活和計劃生育的指導;告知產後檢查時間及重要性,提供產科二十四小時熱線電話,以便聯絡諮詢。

  2 討論

  2.1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已經成為當前產科護理的熱點 產科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和真正樹立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使每一位產婦、嬰兒及家屬都能得到最佳的、具有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實現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

  2.2 溫馨和諧的住院環境是實施家庭式護理的重要條件 產婦及家屬從入院開始就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一樣的住院環境,有自己的家人陪伴在身邊,加上有一批親切的、姐妹一般的醫務人員為自己服務,醫患之間能相互信任,輕鬆自然地溝通和交流,彷彿置身於家中完成分娩的過程,大大減輕產婦及家屬的緊張情緒,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醫院的治療和護理,完成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

  2.3 家庭的支援是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良好、積極、有效的家庭支援是幫助產婦順利度過產程,並在整個住院過程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之一。體化護理的水平,促進個人及家庭的健康,真正實現母嬰健康的目標。

  2.4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有利於母親及嬰兒的康復 對孕產婦來說,有家庭的鼎立支援和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陪伴,有利於她們完成稱職母親角色的轉變,為將來做合格的母親樹立很大的自信心;對嬰兒而言,有父母、家人的關愛和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使嬰兒在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有利於嬰兒的康復成長。

  2.5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理念體現了護理的靈活性和人性化 為產婦及其家庭提供連續性的、優質的母嬰健康照顧,提高了產婦及家屬對醫院服務的滿意度,提升了護士的職業形象,提高了護理質量,拓寬了護理服務範圍,增強了護理服務手段,促進了護理學科的發展。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已經成為現代護理的發展趨勢。

  下載篇2

  淺談產科中新護理模式的應用

  近20年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醫療費用的支出逐年加大,政府積極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變。所有這些都促進了護理工作模式的改革及護理管理模式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全面開展整體護理。整體護理是以病人和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它不僅要求重視疾病的生理護理,而且更重視病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變化、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疾病的預防和保健。

  2000年我院產科順應醫學模式的轉變,開展了“分娩鎮痛”與“新生兒撫觸”並實施了整體護理。新的工作內容配合新的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提高了產科工作質量,改變了服務態度,促進了護患關係,重塑了護士的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1 開展分娩鎮痛並輔以良好的護理服務

  分娩是一較複雜的生理過程,在分娩過程中,除了產婦的生理條件外,產婦的精神、心理因素更不容忽視,若達到分娩無痛或減痛,必須從人的整體觀念出發。人們已關注到社會及心理因素對分娩的影響,鎮痛劑是一方面,還要注意產婦的心理狀態,故對分娩鎮痛應採取綜合方法。我科在開展笑氣吸人“無痛分娩”的同時,強調產前宣教及心理護理,普及妊娠及分娩的基本知識。由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接產技術並富有愛心的助產士進行一對一的陪伴分娩,即產前、產時及產後,尤其在分娩過程中持續的給產婦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支援,使產婦舒適、安全、充滿信心,在全身放鬆的情況下與醫護人員配合,以達到順利分娩。具體做法是:對入院產婦熱情接待,態度和藹,提供良好環境,並對其進行妊娠及分娩等知識教育,耐心聽取產婦關於疼痛的訴說,表達對其疼痛的同情和理解。教會產婦及家人減輕分娩疼痛的方法如呼吸訓練和放鬆的方法。分娩時在其旁邊陪伴,給與安慰和支援,緩解、消除其緊張和恐懼,監測胎心音,觀察宮縮及產程,幫助擦汗,指導進食、喂水,協助排空膀胱,囑其宮縮時深呼吸,並給予腰部按摩。在第二產程指導其如何配合宮縮用力。這種陪伴護理使產婦減少恐懼、緊張及不良情緒,同時配合鎮靜劑的應用可使產婦全身放鬆,更好地參與分娩過程,既減輕了產痛,保持了良好的產力,又避免因態度問題引起糾紛。

  2 新生兒撫觸一產科護理及健康教育新內容

  新生兒撫觸也叫新生兒按摩,是與新生兒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手段。操作時要心境平和,動作溫柔,面帶微笑,內心流露出無限愛意,對新生兒進行肌膚的觸控和撫愛。不但是護理人員要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教會產婦給新生兒按摩,促進母嬰的交流。有資料表明:通過按摩可以刺激嬰兒的淋巴系統,增強抵抗力,改善消化系統,增加睡眠:還可以平復嬰兒暴躁的情緒,減少哭泣。這一操作已成為我科的護理常規,並作為產科健康教育內容教會產婦掌握。這一護理服務促使以往大嗓門的護理人員變得溫和平靜,並增加與產婦之間的情感交流。每當護理人員向產婦及家屬示教完新生兒撫觸後,她們會對護理人員表示由衷的讚歎。可見這一護理服務模式不但滿足新生兒的需求,還促進了護患關係,提高了護士形象。

  3 產婦的心理護理

  在臨產助產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產婦的心理活動。近年來產婦的精神、心理狀態在分娩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妊娠是婦女一生中的重要階段之一,分娩更是婦女生命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生活體驗。分娩對於產婦是一種壓力源,會引起一系列特徵性的心理情緒反應,常見的情緒反應是焦慮和恐懼。這種心理狀態使機體產生一系列變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致使子宮缺氧而發生宮縮乏力、宮日擴張緩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使產程延長。同時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升高,導致胎兒缺血、缺氧而出現胎兒窘迫。焦慮時去甲腎上腺素減少可使子宮收縮力減弱,而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因此我們必須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使產婦消除心理障礙,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及產婦的生活質量。對實施剖宮產的產婦,根據不同的手術指徵,正確認識產婦的心理特徵,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尤其是經濟困難而待產失敗必須剖宮產結束分娩的產婦,容易產生悲觀情緒,認為自身無能,給家庭帶來負擔,對術後治療漠不關心。我們必須具備責任心,運用科學手段,恰當的方法,和藹的態度對產婦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消除自卑心理,使機體調整到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具體做法是:①產前和產時對每一名產婦進行焦慮及其程度的評估,以便為產婦提供有效的護理;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尊重產婦並給予同情,態度和藹,鼓勵和認真聽取產婦的敘述和提問;③產前認真仔細向產婦講明妊娠和分娩的經過,可能的變化及出現的問題。宣教內容必須使產婦理解掌握。指導產婦採取良好的應對措施;④提供安靜無刺激的環境,減少對感官的刺激。在待產期間利用觸控技巧增加產婦的舒適度和安全感;⑤發揮支援系統的作用。產前給予丈夫或家人有關的知識和資訊如分娩過程、必要的檢查、治療等,鼓勵家人蔘與及配合。允許丈夫或家人在分娩過程中陪伴產婦;⑥護理人員應具備正確的妊娠、分娩知識,並能表現出自信,向產婦提供正確的資訊。交流和操作時始終表現出穩重而熟練的技能。

  產科護理雖是獨具特色的專業,但也經歷著“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的變革。對孕婦、產婦、新生兒這一特殊人群實施整體護理,曾是我科面對的一大難題。因為整體護理不是靠硬套護理診斷,照搬護理措施而實施的。它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式為工作思維,將護理工作程式化的工作模式,貫徹於每一名護理環節中。實施整體護理,要把護理服務發展到圍繞著人的生命全過程提供全方位的最具有個性化的護理服務。

  整體護理的開展,迎合母嬰的需求,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促使護理人員轉變觀念,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改變現有知識結構,改變護理服務模式,提高產科護理質量,這是時代的需要,是護理事業發展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