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智慧大人生

  哲理故事有情節,又有具體形象的生活內涵,一方面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發,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機會是一個柿子

  深秋時分,撲著粉裝的柿子佔據了水果市場的半壁江山。看著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柿子,我常常想起小時候為了一個柿子苦苦等待的日子。

  那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的鄉村普遍物資匱乏,按理說,打小生活在田間地頭的我不應該委屈了自己的嘴,然而,那時候,田裡收穫點瓜果梨桃,哪裡輪得到小孩子們“糟踐”?大人們喜歡把自家水果進了自己孩子嘴裡稱之為“糟踐”,因為,若是拿到集市上去賣,多少能換些錢來貼補家用。

  人缺少吃的,鳥雀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每到深秋,覓食的鳥兒大都盤旋在柿子樹上,人們一不小心,它們就俯衝下來,狠啄幾口!

  為了防止柿子被鳥啄,臨近柿子收穫時節,奶奶便讓我和弟弟爬到樹上,把還在泛著青的柿子一個個摘下來,放在糧囤裡捂著,這樣下來,半個月,青柿子就變成“烘柿”了,別說吃了,看起來就煞是誘人。

  奶奶每每從糧囤間取出這些柿子的時候,嘴裡總喜歡唸叨:“等不熟的柿子,等不熟的柿子……”

  是啊,在機會的樹上,沒有可以等熟的柿子。

  2:我不會生氣

  有一位教授,帶著孩子在水果攤上挑選水果,小販很不耐煩地說道:“先生,你到底買不買?不要這樣挑來挑去的。”

  教授禮貌地回道:“要買!要買!”接著把挑好的水果交給小販,並問多少錢?小販不以為然地說:“這可是很貴的哦,你買得起嗎?”教授依舊謙虛地回答:“買得起。買得起。”並把錢遞給小販。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忍不住問道:“爸爸,您是教授,是令我景仰的人,為什麼今天卻讓小販如此吆喝?難道您一點也不生氣嗎?”

  教授回答道:“待人有理、謙虛、禮貌是我的水準。無禮、勢利是有些小販的水準,我不能讓他的水準降低我的水準。”

  3:逆境中的選擇

  在我大學畢業工作第五個年頭的初冬,得悉父親病逝的噩耗,我迅速趕回老家,哪想母親也因多年勞疾而一病不起。

  料理完父親後事,在趕回省城的前一天,我去鎮中學看望了我讀初中時的班主任老師。望著老師慈祥的面容,回想父親的離去,母親的病痛,加之城裡的妻子下崗,兩歲的兒子又是先天痴呆,我不禁淚眼婆娑,將一腔苦水傾訴給老師。只見老師睜大眼睛,緊緊拉住我的手,嘴脣微微發顫地訥訥道:“不哭,孩子,不哭,跟我做飯去,做飯去……”

  同十多年前一樣,他仍是獨自起灶,飯食也還是十分儉樸。他先在一隻鍋里加上水,放入五個用鹽醃泡過的生鴨蛋,再把它放在煤爐上,爐火很旺,鍋中水很快***了。10分鐘後,他取出煮熟的鴨蛋,又把洗好的紅薯放入燒沸的開水,半小時後,紅薯也煮熟了。

  老師將它們一一撈出,洗淨鍋又重添清水,在火上燒開,然後均勻地攪進玉米粉。熬煮成一鍋黃澄澄的玉米糊糊。

  很快,老師和我將熱騰騰的飯菜擺好一桌,其中除三碟家鄉小菜外,刺激我食慾的仍要屬剛煮熟的鴨蛋、紅薯和粘乎乎的玉米糊糊了。

  “你知道我為什麼要用這幾樣食物招待你嗎?”老師摘下掛滿水汽的近視鏡,眯眼溫和地對我說。

  “城裡罕見,讓我嚐鮮吧?”

  老師搖頭笑笑,遞我一個鴨蛋,要我剝開觀察顏色,又拿起一塊紅薯叫我嚐嚐,隨後又指指那碗玉米糊糊問我香不香。

  按照老師的要求,我把圓溜挺實的鴨蛋剝好託在掌心,嚐了嚐綿軟甘甜的紅薯。又聞聞香噴噴的玉米糊糊,不住點頭,誇讚故鄉的食物實在可口怡人……

  “難道就只這樣麼?”見我茫然,他滿含溫情地說:“你該用心去看、去嘗、去聞,才會品出些什麼,不是麼?對於三種食物來說,滾燙的開水是他們共同的逆境。
        面對逆境,它們的表現卻大不相同啊——拳頭硬實的紅薯進入開水後逐漸變弱變軟,失去了自身的本性。一向被一層薄薄外殼包裹而身軀呈液態的鴨蛋,一經開水的洗禮,整個內臟竟變得堅韌硬實。更令人驚歎的是玉米粉攪入開水後,透明無色的水反倒被它們改變了……

  陡然,老師的話引起我內心強烈的震憾!

  自此,我時常咀嚼品味恩師的教誨,從而不斷激發我生命的活力,因為他教會我面對逆境該如何抉擇——與其軟弱屈服,不如頑強抗爭,奮力改變它,做駕馭生活的強者!

  

看了的人還看了: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3.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4.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5.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